开元二十一年春,恒州刺史韦济向长安呈递密奏:“中条山中有异人,白发童颜,倒骑黑驴,自云已历三朝。”这份奏章揭开了一段横跨武周与盛唐的传奇——那位后世称为张果老的神秘人物,究竟如何在史册中留下亦真亦幻的踪迹?
垂拱年间,武则天称帝的消息传到中条山时,隐居在此的张果正闭门撰写《阴符经玄解》。山民传言这位白发老者“寿数百岁”,常骑驴往来汾晋之间,遇险则折纸为驴,遇人问籍贯则笑而不答。
女皇闻讯派使征召,却在茅屋中见到一具冰凉尸首。正当使者叹息返程,张果已悄然现身山涧,对樵夫戏言:“金銮殿里多枷锁,不如山间饮露水。”这场诈死避召的戏码,让武周王朝首次与“仙缘”失之交臂。
四十载后,长安城大明宫内,唐玄宗看着邢和璞的占卜结果眉头紧锁——这位能断人寿数的术士,竟算不出张果的年岁。更奇的是,号称通阴阳的师夜光,在御前与张果对坐整夜,始终不见其魂魄踪迹。
帝王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当张果当殿击落牙齿,敷药重生满口白牙时,七十二岁的玄宗竟离席长揖。为留住这位奇人,皇帝特赐肩舆入宫、建栖霞观供养,甚至动了将玉真公主下嫁的念头。
玉真公主的婚事传闻刚起,张果便对朝臣笑谈:“娶得帝家女,如同平地起牢狱。”次日圣旨抵达时,这位八旬老者大笑拒婚,只要了三匹素帛、两名侍童,飘然返回恒山。
史载其最终“尸解而去”,留下唐玄宗在空荡的栖霞观前怅然若失。耐人寻味的是,新旧唐书均未记载张果具体卒年,仿佛这位游走于史实与传说间的隐士,当真挣脱了时间的枷锁。
从武周王朝到开元盛世,张果两拒皇权的选择,恰似盛唐气象的缩影——在那个佛道争锋、奇人辈出的时代,连帝王都要在方外之士面前放下身段。而当后世将其奉为“八仙”时,或许早已模糊了历史与神话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