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相张九龄逸闻趣事:动天墨砚与少年奇志

萌鹰杂弹历史 2024-11-15 04:06:51

在唐朝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有一位以才情、智慧与品德著称的名相——张九龄。他不仅以其卓越的政绩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留名青史,更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少年时期的逸闻趣事,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动天墨砚”的故事。

张九龄,字子寿,生于唐玄宗开元盛世前夕的岭南韶州(今广东韶关)。他的家坐落在县城保安里的一隅,自幼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与好学。在那个信息闭塞、教育资源匮乏的年代,张九龄的父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将他送往当地著名的大鉴寺求学。大鉴寺不仅是一个宗教圣地,更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寺内藏书丰富,常有学者往来,为张九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大鉴寺的日子里,张九龄勤勉好学,日夜苦读,他的书桌上总摆放着一件特别的文具——一块尺余长的墨条和一个汤盆般大小的墨砚。这墨砚之大,在当时实属罕见,不仅彰显了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也预示着他未来不凡的成就。然而,这样一件珍贵的文具,却曾引发了一场小小的风波。

一日,张九龄发现他的墨砚不翼而飞,四处寻找后,发现是被一只大老鼠拖走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张九龄并未恼羞成怒,反而生出几分孩童的顽皮与机智。他将那只“肇事”的老鼠捉来,用细线绑在木板上,并在木板上郑重其事地写下:“张九龄,解鼠上朝廷,若然解不到,山神土地不安宁。”这番话既有玩笑的成分,也透露出他对于公正与责任的深刻理解。随后,他将木板放入江中,让它随波逐流。令人惊奇的是,那木板非但没有顺流南下,反而逆水北上,仿佛真的承载着张九龄的“诉状”,向天廷进发。一时间,江面上似乎有锣鼓声隐隐传来,又仿佛有旌旗招展,兵马押送着“罪犯”老鼠上京的景象,为这个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一个干旱的年份,韶州大地赤地千里,庄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每日,都有成群结队的人前往大鉴寺求雨,希望苍天能怜悯这片土地上的生灵。张九龄目睹此情此景,心中充满了同情与无奈。面对那些虔诚的求雨者,他忍不住问道:“你们这样就能求得到雨吗?”求雨的人们回答:“求得多了,老天爷就会感动。”张九龄听后,摇了摇头,坚定地说:“老天爷是靠不住的,我们需要自己想办法。”这番言论在人群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人甚至不耐烦地反驳:“有本事你降些雨来。”

张九龄闻言,不怒反笑,他默默地走到一旁,将自己的大墨砚放在地上,双手捧起墨条,开始认真地磨起墨来。周围的人们见状,先是感到困惑,继而开始窃笑,以为这孩子是在说气话。然而,随着墨砚中的清水逐渐被墨汁染黑,天空也开始发生变化,原本晴朗的天空逐渐变得阴沉,乌云密布,雷声隆隆。当一整条墨条被完全磨尽时,天空已经完全被乌云遮蔽,电闪雷鸣,一场大雨即将来临。

就在这时,张九龄猛地举起墨砚,用尽全身力气向天空泼去。只见墨砚中的墨汁在空中化作一道黑色的巨龙,伴随着哗啦一声巨响,倾盆大雨倾盆而下,滋润着久旱的大地。城中的百姓纷纷跑出家门,在雨中欢呼雀跃,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甘霖。从此,张九龄的名字在曲江百姓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那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及那份对自然的敬畏与智慧,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动天墨砚”的故事,不仅是对张九龄少年时期聪明才智和非凡勇气的一次生动描绘,更是对他一生追求公正、勇于担当精神的缩影。张九龄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走上仕途,成为唐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事迹和作品,至今仍激励着无数后人。

0 阅读:4

萌鹰杂弹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