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哪些岗位的军官,可以被授予最高级的上将衔?至少有28个职务

史座 2024-02-27 09:54:42

我国在建国后,为了便利对外军事交流,跟国际接轨,遂参考苏联的军衔体系,制定了人民军队的军衔制度,尽管中途有过废除军衔制和恢复军衔制,但军衔制度总体延续至今。

唯一值得关注的就是,几十年来我军竟然先后出现过3次最高级军衔都不同的情形。

第一次是在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时期,在元帅一级设置了2种军衔,一个是大元帅衔,一个是元帅衔。其中大元帅衔是彼时衔级最高的军衔,专门为毛主席量身打造的,只因他坚持不接受,实际上大元帅衔没有被授予,成了一种空衔。

第二次是在1988年恢复军衔制后的第一次授衔,我军不再设置大元帅衔、元帅衔、大将衔、大尉衔,但在上将、中将、少将组成的将官衔级中,又增加了一种将官衔——一级上将衔,成为当时我军的最高级军衔。而邓小平也坚决拒绝接受一级上将军衔,遂该军衔又成了一种空衔。

第三次是在1994年因一级上将衔无人授予,属于被空置的军衔,我军就决定把一级上将衔取消,此时上将衔就成为我军最高一级的军衔,一直延续至今。

我们知道,军衔体系就如同金字塔一般,衔级越高,越难授予,上将作为最高级军衔,自然属于军衔金字塔的最顶端,获授的人数自然在全军其他军衔人数中是最少的,那么都有哪些岗位的军官才会被授予上将衔呢?

下面我们可以就这一话题深入探讨一下。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上将军衔虽然只是将官的一种衔级,但是它比中将、少将这两类将官衔稍微复杂一点。中将最简单,属于副战区级岗位的军官应该佩戴的军衔,除此之外,任何其他级别的军官都不能被授予中将;少将的授予又比中将多一种,比如副军级的武警内卫总队军政主官,正军级的陆军集团军军政主官,两者皆可佩戴少将军衔。

唯独上将最特殊,正常情况下,有三种级别的军官需要授予上将衔。

最低的属于战区级上将,共计22位军官。

包括陆军司令员和政委、海军司令员和政委、空军司令员和政委、火箭军司令员和政委、战略支援部队司令员和政委这类军种部队性质的军政主官,外加武警部队的司令员和政委,共12位军官或警官,必须得授上将衔。

除了军种部队主官之外,还有东部战区司令员和政委、南部战区司令员和政委、西部战区司令员和政委、北部战区司令员和政委、中部战区司令员和政委这类战区性质的军政主官,共计10位军官,必须得授上将衔。

居中的属于军委委员级上将,共计有4位军官。

根据我军的军官军衔条例规定,军委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衔,这就意味着只要有军官被选为军委委员,就要在短时间内立即晋升上将军衔。

常万全将军就是比较特殊的军官,他在2007年9月才卸任的沈阳军区司令员,并转任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等到10月22召开的党的17大一中全会上,被选为党的军委委员,仅仅过了11天,就立即晋升为上将军衔,从而开创了我军恢复军衔制后单独被授予上将衔的先例,这就体现了“军委委员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衔”的原则。

自从党的19大之后,军委委员的编制人数基本固定为4人,分别兼任国防部长、军委联合参谋部参谋长、军委政治工作部主任、军委纪委书记,以往的军种部队军事主官不再由军委委员兼任。

级别最高的便是军委副主席级上将,共计有2位军官。

和军委委员一样,军官军衔条例也规定军委副主席的职务等级编制军衔为上将衔,自从恢复军衔制后,绝大部分时候的军委副主席基本都是2人配置,以前还讲究负责军事工作的副主席和负责政工工作的副主席,现在没有这种说法。

要说例外的是党的14大时期,曾出现过4位军委副主席,先是在十四大一中全会上,刘华清和张震两位上将被选为军委副主席,紧接着在3年后的1995年党的十四大五中全会上,又补选了张万年和迟浩田两位上将为军委副主席,这是恢复军衔制至今军委副主席的编制人数最多的一次。

由此可见,在正常情况下,我军能授予上将衔的岗位只有上述28个职务。

但有时候,部分非战区级单位还会出现高配上将军官的情形。

像军科院、国防大学两家军委直辖的军事院校,在军改后都被降格为副战区级单位,军政主官理应由中将担任,可实际上,国防大学政委仍是上将,现任政委是郑和上将,还有军科院院长杨学军和政委凌焕新,也都是上将衔。

与军科院和国防大学的部分军政主官高配上将不同的是,部分战区级单位的副职偶尔也会有高配,比如军委联合参谋部属于战区级单位,正职由军委委员兼任,副职应当是副战区级中将,可目前却有2位上将副参谋长,分别是从西部战区司令员转任而来的徐起零上将和从中部战区司令员转任的吴亚男上将。

当然了,上述部分低岗位高配上将的情形,并非固定传统。

2 阅读:1982

史座

简介:读点小历史,涨点小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