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制度,究竟是怎么来的?真相:源于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派和4大寺

向向看历史 2023-07-19 18:02:0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昨天写了一期,十世班禅返藏的文章,有朋友留言,让详细介绍一下DALAI和班禅制度的起源,今天我们就专门说说这个问题。

提起DALAI和班禅制度,就不得不说西藏宗教史上著名的格鲁派和其创始人宗喀巴。

格鲁派形成于明代,尽管是藏传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当派和噶举派等各大教派中最后形成的一个教派,形成时间较晚,但其势力和影响在藏传佛教中规模空前,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教派,从明代开始,其强大的势力和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与此前藏传佛教的其他教派相比,格鲁派具有鲜明的特点:

首先,它是藏族高僧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创立的一个教派。

其次,它建立了一套独特而又相对严密、系统的宗教理论和修行体系。

再次,它使活佛转世制度进一步系统化、固定化,彻底解决了宗教传承问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下,格鲁派建立了政教合一制度,将宗教与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牢固、长远的运行机制,从而确保了教派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格鲁派是在明代产生并发展壮大起来的一个新兴的藏传佛教教派。

与此前西藏各个教派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噶当派的延续和发展,秉持阿底峡的传承,是释迦牟尼、龙树、阿底峡的改革传人,而且在总体划分上也是新译密咒的一个分支。

格鲁派的兴起,不仅是明代藏传佛教历史上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大事,也是整个藏传佛教历史上的重要大事之一。

1、宗喀巴其人

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一1419),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地方。由于藏语将青海省东部的湟水河称为“宗曲”,将湟水流域称为“宗喀”,故人们在他成名后,便尊称其为宗喀巴。

宗喀巴的父亲名叫鲁邦格,祖上为元代的达鲁花赤,因此系当地藏族的首领人物之一。

宗喀巴7岁就被送到青海化隆县境内的夏琼寺出家,师从当地的高僧顿珠仁钦学法。

为了进一步学习佛法,1373年,宗喀巴在老师顿珠仁钦的支持下,离开青海到西藏深造。

宗喀巴在西藏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从1373年至1393年为早期学习阶段;1393年至1399年为思想体系形成阶段;1399年至1419年为大规模进行宗教社会活动和创建教派阶段。

其中,宗喀巴在1373年至1393年的学经生涯又可以划分为先显后密两个阶段。

1373年至1381年间主要以学习各种显宗经论为主,而在1381年至1393年间在学习显宗的基础上逐渐转向对密宗经典的学习。

据《黄琉璃》,他先后师从14位重要的佛学大师学习各种教法:

其中师从顿珠仁钦学习金刚乘,随贡噶贝学习般若,师从仁达瓦学习中观和因明,随萨桑玛底班钦学习声明,师承南喀桑布学习诗学,追随噶域巴学习曼陀罗,师从吉布列巴·洛扎竹钦学习噶当派教法,师承止贡派大师京俄·却吉杰布学习噶举派教法,追随益西坚赞学习时轮、历法,师从贡却查布学习医学,师承乌玛巴学习中观,追随列吉多杰学习菩提道。

由此可见,宗喀巴学识十分渊博,除精通佛教和各个教派的教法之外,还广泛涉猎诗歌、文学、天文历法和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通过1373至1393年这20年对西藏佛教显宗和密宗系统、全面的学习、理解和所进行的相关宗教实践活动,为他随后显宗和密宗学法次第体系思想的完整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此基础上,宗喀巴不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严密的佛学思想体系,并且成为当时的知名人士,而且很快就在自已的身边云集了一大批很有学识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年青弟子,并得到阐化王扎巴坚赞和拉萨河流域地方首领的支持,其声望越来越高,甚至受到了皇帝的邀请。

从1400年开始到1409年的近十年期间,宗喀巴开始进行宗教改革。他的改革活动主要是通过宣传戒律、修复古寺、举行法会、著书立说和创建新寺这几方面展开的。

2、创建格鲁派的过程

1409年至1419年是宗喀巴在世的最后十年,也是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最关键的十年。

在此期间,宗喀巴除在拉萨举行规模盛大的祈愿大法会之外,还致力于创建寺院,著书立说,讲经说法,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继续扩大格鲁派的影响。这些活动都为格鲁派的创立和日益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09年藏历正月,宗喀巴在拉萨成功地举办首届祈愿大法会之后,又在拉萨东郊五十公里的一座名叫汪古尔山的地方修建了格鲁派著名的甘丹寺。

1409年,其弟子达玛仁钦和扎巴坚赞依命率众前往修建,在帕木竹巴政权下属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的资助下,1410年二月顺利落成。

藏历二月五日,宗喀巴亲至甘丹寺,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

甘丹寺最初的建筑主体由集会大殿、4个扎仓和70余处僧舍组成。

拉萨祈愿大法会的举办和甘丹寺的建成,标志着藏传佛教历史上一个新兴强大的教派——格鲁派宣布正式诞生,因为宗喀巴所创立的格鲁派即因该寺而得名。

甘丹寺的全称为甘丹南杰林,意味甘丹寺派,简称格鲁派。该派僧人又因头戴黄色僧帽,又被称之为黄帽派。

由于宗喀巴在宗教上公开宣称自己的教法直接承自于噶当派创始人阿底峡,并且曾拜噶当派高僧为师学习该派教法,其思想和著述深受该派影响,因此格鲁派在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称之为新噶当派。

正是由于宗喀巴对噶当派的教义进行了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其地位和声望远在其他噶当派僧人之上,因而变成了噶当派实际上的首领。

当时数量众多、组织涣散的噶当派寺院纷纷聚集在宗喀巴的麾下,改宗格鲁派,噶当派于是名存实亡,融进了格鲁派,为格鲁派的早期发展和壮大增添了重要的血液。

宗喀巴在佛学上的精深造诣、卓越的成就和社会能力不仅受到了西藏社会的重视,也受到了明朝中央政府的重视。

永乐六年(1408),永乐皇帝遣使西藏邀请宗喀巴赴京,宗喀巴虽然以年老多病为由婉言谢绝,但上书表达了自己的忠顺之情,愿在西藏率徒“为陛下祈祷,愿陛下圣寿绵长,皇图永固!”

同时请求永乐皇帝对自己不能赴京陛见一事予以谅解。

永乐十一年(1413),永乐皇帝再次召请宗喀巴赴京,宗喀巴派弟子释迦也失代表自己应诏前往。永乐十二年(1414),释迦也失抵达南京,次年被封为“妙觉圆通慧慈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宣德九年(1434)被封为“大慈法王”。

1419年藏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享年63岁。

宗喀巴大师圆寂后,甘丹寺用18升白银为他建造了大灵塔,并且用金银建造了纪念宗喀巴大师的佛像。

与此同时,从第二年开始,每年的十月二十五日在甘丹寺都要举行五供节燃灯供祭法事,以纪念这位杰出的大师。后来,这一法事陆续广及藏区,并沿袭至今。

此外,宗喀巴一生还培养出了大量的弟子,他们为格鲁派的兴盛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最著名的弟子除贾曹杰、克主杰(一世班禅)和根敦朱巴(一世DALAI)以及互为师徒的邬玛巴、恰那多吉和仁达瓦之外,还有早期四大弟子,后期八大弟子,广大宗喀巴事业的五大弟子,被称为教法明灯的十大弟子。

以饶益他人而著称的六菩萨弟子,被尊为帝师的两大弟子,以多闻见长的两大弟子,以修行著名的两大弟子,以辨析见长的两大弟子,以统领一方教法而著名的六大弟子,以翻译经典而著称的两大弟子,以广通经论而闻名的八大弟子,以掌管寺院而见长的六大弟子,以修行成就著名的两大弟子,以神通著名的两大弟子,以证悟而著名的五大弟子,以持戒而闻名的四大弟子,以传法而著称的两大弟子,以辩论而著名的四大十难论师,登上法座的四名弟子等。

3、甘丹赤巴制度

甘丹寺是格鲁派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座寺院。1409年在拉萨举行祈愿大法会之时,宗喀巴应众多地方首领、弟子和各大施主的请求,选择在拉萨的汪古日山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宗喀巴选定寺址后,命令弟子扎巴坚赞和贾曹杰二人具体修建。同年,建成了以寝殿为主的70多处僧舍,并为上百座建筑打好了地基。

甘丹寺法台亦即甘丹赤巴是甘丹寺的最高首领。

与其他寺院有所不同的是,该寺的法台不仅仅是寺院的首领,更为重要的是,他是宗喀巴大师法位的继承者。正因如此,甘丹赤巴在西藏的宗教和社会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清代甚至影响到了西藏地方的噶厦政府。

甘丹寺的首任法台是甘丹寺的创建者宗喀巴大师,1419年他圆寂之后,便将其位传给了他的弟子贾曹杰。

宗喀巴大师在甘丹寺设立甘丹赤巴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决格鲁派首领的继承问题,加之首任甘丹赤巴由他本人出任,因此对于甘丹赤巴人选的要求很高,必须具有十分渊博的学识和极高的威望。

除早期的几位甘丹赤巴外,后来的甘丹赤巴按照惯例,必须在寺院中长期学习经典,并且在甘丹寺中出任过绛孜扎仓或夏孜扎仓的堪布,即成为绛孜法王或夏孜法王后,才有可能担任甘丹赤巴。

在格鲁派的早期历史中,甘丹赤巴这一职务实际上就是格鲁派的领袖,在格鲁派初期发展中对保持教派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后来格鲁派建立活佛转世制度,形成DALAI喇嘛和班禅喇嘛两大转世系统之后,这一功能便逐步被转世制度所取代。

从宗喀巴出任首任甘丹赤巴开始,明代共有三十六位甘丹赤巴。

1419年首任甘丹赤巴宗喀巴在甘丹寺圆寂之后,其弟子贾曹杰出任第二任甘丹赤巴。

25岁授比丘戒后,前往前藏各大寺院游学辩经,在涅地方的热仲拜见宗喀巴大师后,深为其学识所折服,遂拜其门下,成为宗喀巴的上首弟子。在此后的12年间一直追随宗喀巴大师左右,1409年受命负责兴建甘丹寺。宗喀巴大师去世前,将自己的“乌班”尖帽和大氅相赠予他,并将法位传给了他。贾曹杰共担任了13年的甘丹赤巴。

1431年,贾曹杰卸任,并于次年圆寂于布达拉宫,享年69岁。

第三任甘丹赤巴克主杰全名为克主杰·格勒巴桑(1385一1438),为宗喀巴大师的主要弟子之一,后来被追认为一世班禅喇嘛。

1438年,克主杰在出任8年甘丹赤巴之后圆寂,享年54岁。克主杰一生致力于辩、讲、著、闻、思、修,身后留下了大量精辟的论述,内容几乎囊括了佛学的各个方面,堪称一代宗师。

4、哲蚌寺

在甘丹寺修建8年之后,亦即1416年,宗喀巴令其弟子绛央曲杰在拉萨修建了第二座格鲁派的寺院。

哲蚌寺全名为吉祥米聚大寺,由内邬宗宗本南喀桑布担任主要施主,先后修建了大经堂、密宗佛殿和果莽扎仓、洛色林扎仓、堆桑林扎仓、夏郭日扎仓、都哇扎仓、德央扎仓以及阿巴扎仓的7大扎仓以及众多僧舍、佛塔等建筑,还建立了冬季学经和大法苑。

哲蚌寺建成之后,不仅是格鲁派最大的寺院,也是西藏最大的寺院。

据第巴·桑结嘉措的《黄琉璃》记载,该寺至17世纪已经发展成一座拥有4200多名僧人的大寺院。

哲蚌寺建成之后,历年都有所增建和发展,后来僧人定员为7700人。

哲蚌寺在明代较为重要的变化之一是,从二世DALAI喇嘛开始,哲蚌寺中的“朵康软莫”建筑变成了历代DALAI喇嘛在哲蚌寺中的驻锡地。

最初,这座建筑是帕木竹巴执政者的别墅。1518年,帕木竹巴第悉阿旺扎西扎巴将它赠予二世DALAI喇嘛,二世DALAI喇嘛将其更名为甘丹颇章。1642年,固始汗和格鲁派联军击败藏巴汗政权的执政者丹迥旺波,并将西藏地方献给五世DALAI喇嘛之后,这座宫殿的名字就变成了西藏新兴政权的名字。

因此,哲蚌寺以西藏地方政权的所在地而广为人知,曾在西藏历史上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从第二世DALAI喇嘛开始至五世DALAI喇嘛期间,哲蚌寺的法台一直都由DALAI喇嘛出任(除四世班禅外),并且在五世DALAI喇嘛之后,历代DALAI喇嘛都是哲蚌寺名义上的法台。因此,哲蚌寺在格鲁派各大寺院中的特殊地位其他寺院都无法比拟。从绛央曲杰开始至五世DALAI喇嘛为止,哲蚌寺共有15位法台。

5、色拉寺

在哲蚌寺建成后不久,宗喀巴的另一大弟子大慈法王紧接着又于1418年在拉萨的色拉却顶修建了格鲁派的第三座大寺色拉寺。色拉寺全称为色拉大乘洲,1418年在内邬宗本南喀桑布的资助下,由大慈法王释迦也失主持修建。

其创建者释迦也失于藏历木马年(1354)出生于拉萨郊区著名的蔡巴家族,自幼聪睿好学,师从多位著名大师学习,随后师从宗喀巴大师,并出任大师的茶侍。

精通显密,对于宗喀巴所传格鲁派教义尤其了熟于心。1409年永乐皇帝邀请宗喀巴大师入京时,释迦也失受命替师入朝。

1418年宗喀巴在圆寂之前特意前往色拉却顶,指示释迦也失在此建造寺院。释迦也失遵照师命立即筹备,并于当年动工修建。所用资金,除南喀桑布资助之外,释迦也失从南京所携带的大量赏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1434年,宣德皇帝加封释迦也失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不久,大慈法王圆寂。

从大慈法王始,至五世DALAI喇嘛为止,色拉寺一共经历了十九任法台的经营。

从五世DALAI喇嘛开始,色拉寺的法台一直都由历代DALAI喇嘛兼任。同时,在五世DALAI喇嘛以前的十九位法台中,二至五世DALAI喇嘛和四世班禅都相继担任过此职。色拉寺在早期格鲁派寺院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6、扎什伦布寺

格鲁派第四座大寺扎什伦布寺位于后藏日喀则地区的桑珠孜,全称为扎什伦布贝吉德钦乔坦杰勒南巴嘉伟林(意为吉祥须弥山普天殊胜福德大乐之寺),由宗喀巴的重要弟子、后来被追认为一世DALAI喇嘛的根敦朱巴(1391一1474)修建于1447年。

据《根敦朱巴贝桑布传》记载,扎什伦布寺是根敦朱巴为超荐自己的根本上师喜饶僧格,在达杰巴·本索南桑布等人的资助下修建的。

1447年在达杰巴·本索南桑布等人的支持下,开始修建扎什伦布寺。并发展成为格鲁派在后藏地区的最大寺院。

1474年,根敦朱巴举行了16000多位僧人参加的藏历正月祈愿大法会,加上信徒,人数多达数万人。

如此巨大的号召力表明,此时的根敦朱巴已经成为格鲁派名副其实的领袖人物。

根敦朱巴一直在扎什伦布寺中强调观世音菩萨信仰,在僧俗百姓眼中,他无疑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1474年,根敦朱巴圆寂。

从首任法台根敦朱巴开始,至四世班禅喇嘛为止,在明代,扎什伦布寺一共任命了13位法台,而从四世班禅喇嘛开始,该寺法台一直由历代班禅喇嘛担任,不再任命法台。

在前13任法台中,有两任法台为DALAI喇嘛,即一、二世DALAI喇嘛都曾先后出任过。

从1416年哲蚌寺的建立开始,宗喀巴及其弟子们历经30余年的不懈努力,格鲁派历史上最重要的四大寺院分别在拉萨和日喀则相继建成,成为格鲁派弘传教法和培养政教人才的中心。

格鲁派的势力由此陆续向西藏和其他藏区以及内地不断辐射和拓展,并一跃成为明代以后西藏最大的藏传佛教流派。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0 阅读:13
向向看历史

向向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