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有人说万历时期明军战斗力已经腐化,实际上这个说法站不住脚。当时的明帝国刚刚历经张居正变法,国库充盈,军事强盛。
万历年间明军能做到几线出击,西边和北边与蒙古骑兵较量,东边帮助朝鲜抗击日本武士,西南边与极盛时期的缅甸对峙。而且明朝是农耕民族建立的王朝,按道理军队远征能力上限不如蒙古这种游牧帝国。像这种同时几线作战情况别说在整个明朝,甚至在整个中国历史都不多见。
万历年间明军横贯四方,红箭头为明军进击路线
上一次能做到同时与北方蒙古、日本、缅甸开战的是在三百年前的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忽必烈对抗的蒙古是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等反抗他的蒙古势力。)万历年间的明军可谓横贯四方。
上个能与万历年间比陆地征战范围要到元朝忽必烈时期
嘉靖年间明朝北疆被蒙古部落践踏,九边防线如同虚设,蒙古骑兵想进明朝内地杀人放火就进来,想走就走。仅仅在1540、1541、1542这三年蒙古三次大规模入侵山西,杀掠当地人口高达百万人。
《殊域周咨录》:(嘉靖)十九年,虜號十萬,一入宣府右衛,掠順聖城、蔚州、廣靈縣。一入弘賜東口,掠懷仁、渾源、靈丘、馬邑、朔州,復由弘賜東口而出。殺戮甚眾。游擊將軍戴升承調援廣靈,至紅山遇虜,兵敗,死者千餘人。
《殊域周咨录》:(嘉靖))二十年,吉囊入寇報怨。不敢犯延綏,復由山西偏頭關入,犯嵐石等州。殺一參將,大掠,直抵平定州。窺井陘諸關,欲犯畿甸,以冰滑嶺峻,不能攀援渡馬而止。然山西自來被虜,殺人之多,未有過此者。
《万历武功录》:(嘉靖二十一年)俺答竟入太原,至七月始出塞。破卫十,破州县三十八,杀略二十余万人,马牛羊二百万,衣樸金钱称是,焚公私庐舍八万区。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550年,俺答侵犯北京城,在京十万明军竟龟缩城内不敢迎战,史载俺答兵在北京城外自由焚掠,骚扰了整整八天,最终明朝支付大量赔款和答应不平等贸易条件才换取俺答退兵,史称“庚戌之变”。
这次蒙古包围北京,明军连一次北京保卫战这样的战役都没打出。甚至当时有大臣怀念明英宗时期了,可见嘉靖年间明军战斗力连正统年间都不如了。
甚至到了隆庆元年(1567年),北方明军仍在挨蒙古揍。
《皇明经世文编》:俺答乃分六万骑、四道并入、入井坪、入朔州、入老营、入偏关、卒皆悍勇、边军遇之、无不披靡。老营副帅田世威婴城自守、游击方振出战、中大创败…诸将莫敢据险纵兵。贼遂长驱而入……城上士皆无人色、惴惴莫敢应、十三日贼围城、飞矢雨集睥睨、州守王亮、召富民喻令以赀啖贼、有反唇者、亮忿下城、众遂散不能止、贼拥入、亮被害、男女死者数万……十九日俺答东趋雁门…贼走故道、且行且掠、至十月八日出边、内地计损人畜数十万。
而到了万历年间,北方边疆就稳定了许多,很少发生有像嘉靖年间蒙古大规模入寇边关事件,因为当时蒙古入侵内地的军事行动都会给粉碎。
比如万历二十年(1592年)2月28日,明朝的蒙古族将领哱拜起兵谋反,并一口气攻陷了河西四十七座堡垒,割据宁夏称王。但到了当年3月4日,明军在总督魏学曾带领下就收复了四十六座堡垒,仅剩一座宁夏堡没有收复。
之后明廷调遣李如松、麻贵、董一元等将领率领各地部队支援,战事进行到当年7月,哱拜这边则勾结了长城外的蒙古部落,蒙古酋长卜失兔率领三万人大军前来支援哱拜。
蒙古骑兵
李如松便在一个叫张亮堡的地方迎战卜失兔,经过一番恶战,李如松仅以2000人兵力便击溃了规模数万人的蒙古骑兵。
《国榷》:李氏世将,而子茂尤骁果,身先士卒,气吞大虏。战宁夏张亮堡时,才二千人,突虏数万。
《明史》:套寇以万余骑至张亮堡。如松力战,手斩士卒畏缩者,寇竟败去。
《明史》:时套寇卜失兔、庄秃赖以三万骑犯定边。
《万历野获编》评价李如松统领的辽东骑兵其廪饩衣械过额兵十倍,每当大敌,用以陷阵
董一元、麻贵等人也在其余地方击退了前来增援的蒙古军。
《明史》:而别遣宰僧以万骑从花马池西沙湃口入,为拜声援。麻贵击之右沟,寇稍挫,分趋下马关及鸣沙洲。学曾令游击龚子敬扼沙湃口,而檄延绥总兵官董一元捣土昧铁雷巢,斩首百三十余级,寇大惊引去。
这下使得关外蒙古部落放弃支持哱拜,失去外援的哱拜开始陷入绝境,当年9月17日,李如松成功破城,并逼死了叛将哱拜一家,这场由明国境内蒙古人勾结关外蒙古部落而引发的战争才算结束。史称宁夏之役。
宁夏之变结束后李如松的辽东军又马不停蹄地前往朝鲜,支援该国抗击丰臣秀吉的日军。同样参与宁夏之役的麻贵、董一元当时没去朝鲜,但在丰臣秀吉第二次入侵朝鲜时他们去率军支援了。
万历年间除了宁夏之役这场与蒙古大规模战争,还有一场鲜为人知的“湟中三捷”,发生于青海地区。明军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于甘山、南川、西川三个地方大败蒙古军。意义在于明军不但平定了西北边患,降服当地蒙古部落,明朝不必在西北方向保持紧张,节省了军力和军费,间接为其他战线提供分担。
再说当时明朝另个战线的对手缅甸,当时缅甸可不弱,1550年时,缅甸东吁王朝出了一个很牛逼的统治者,名叫勃印曩,中国史料称他为莽应龙。勃印曩通过南征北战统一了缅甸全境后对外入侵,1565年,勃印曩率军攻破了暹罗首都并且俘虏了暹罗国王,到1568年,勃印曩几乎控制了暹罗。
万历八年(1580年),缅甸东吁王朝在勃印曩统治下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一个到过缅甸的意大利人说:
勃印曩在海上没什么势力,但是在陆地上的版图和财富以及实力而言,已经超越了土耳其帝国。
东吁王朝极盛时期疆域
勃印曩除了征战暹罗,老挝一带,还将目光投向了云南。勃印曩一边拉拢云南当地土司,一边侵入内地,将明国外西南领土逐步蚕食。
万历九年(1581年),一带雄主勃印曩去世,他的儿子南达勃因继位,南达勃因在中国史料叫莽应里。南达勃因延续了他父亲对外入侵的策略。
南达勃因刚刚继位后,名叫岳凤的明国人跑回了缅甸。岳凤犯事而逃出明国,被缅甸收留,缅甸曾授予其官职,支持他侵犯云南。就这样岳凤和西南明军打了近十年。
明代云南
据《明史》记载南达勃为了支持岳凤进攻云南,派遣了数十万象兵协助。声势浩大的岳凤匪军攻陷了云南多座城市,明军将领吴继勋等人战死,匪军沿路烧杀劫掠。
对此,明国派遣刘綎和邓子龙两员大将统领五千兵马讨伐岳凤。
万历十一年(1583年),刘綎、邓子龙在四川境内的攀枝花大破岳凤军,之后刘綎、邓子龙一路高唱凯歌收复了被岳凤侵占的城池,明军最后活捉了岳凤,将其送到京城斩首。
万历十八年(1590年),东吁王朝再次侵犯云南,但被邓子龙击退。由于邓子龙在大败缅军,捍卫西南。《万历野获编》称邓子龙为“东南骁将”。
再说抗击倭寇,首先嘉靖年间明军在自家地盘东南沿海,被倭寇打成什么样我就不多说了。另外一些人别说倭寇是华人,说这话的人必非蠢既坏。王直是华倭里最出名的大头目,但王直很怕另一个华倭巨头萧显。但萧显这种连王直都害怕的华倭巨头,见到日本船主竟要下跪磕头,对他人的赏罚皆得仰乞于日本主子的决定,倭寇集团最高层正是日本人。(见张萱《西园闻见录卷56》)。
万历年间东南沿海不但安宁下来,而且还能出国帮助朝鲜人民成功赶走了倭寇,而且嘉靖年间日本尚未统一,九州岛大名支持的倭寇和中国海盗就能搅得南方明军焦头烂额,而万历年间明军对抗的可是已被丰臣秀吉统一的日本。
明军东征朝鲜路线
明朝同时期“战国时代”的日本军队
万历抗倭援朝战争7年中,明军总共投入了23万人次兵力,战争后期明军数量上已经胜过了日军,而且这些明军都是当时的精锐部队,连远在打缅甸刘綎和邓子龙的部队都调去朝鲜了。
孙卫国著《再造藩邦之师》
当时明朝人董欲都评价:
古称跨海东征扬威万里者,莫盛今日。
意思再明显不过,万历抗倭援朝战争创下历代中原王朝东征朝鲜之最,是有史以来出兵朝鲜最多的一次。
除了上文提到的缅甸,明军在西南战线还有另一个对手,便是杨氏土司。杨氏家族自唐朝末年开始割据播州(今遵义),杨氏在明初获封为播州宣慰使。万历年间,杨应龙继承播州土司位置后,与明廷矛盾重重。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六月,杨应龙起兵攻陷綦江,威胁重庆、成都。万历帝震怒,严令进剿。
明代贵州
明军以李化龙为总指挥,刚刚参与完东征朝鲜的刘綎、麻贵、董一元、陈璘等人随李化龙围剿杨应龙。刘綎这路明军表现最为出色,先在九盘子击败五万播州军,然后攻破娄山关,刘綎接着击败杨应龙亲率的九万大军,杨应龙大败,于是只能龟缩海龙囤,负隅顽抗。明军从四月中下旬开始围攻海龙囤,六月初六破内城。杨应龙放火后自缢。
晚明第一名将,刘綎
时人张悌在《平播全书·叙》中认为,与明初傅友德征云南、马烨处理彝族、麓川之役、思州之役等相比,播州之役是明朝在西南地区上最成功的行动,
“出师才百十四日,辟两郡二千里封疆,奏二百余年所未得志于西南夷盛事”。
瞿九思在《万历武功录》中称赞此次用兵使得播州没有变成类似南诏、大理的独立政权。
万历年间,明朝几乎年年征战,征战范围最西北至河湟谷地,最东至朝鲜釜山,最西南至云贵高原,虽然一些战役过程曲折,但最终也、取得了胜利。可惜万历末期的萨尔浒之败影响了不少人对万历年间明军战力的判断,而萨尔浒之败责任主要在于明军统帅杨镐指挥失误。
明军战旗
甚至直到明末,明军战力都非常强大,巅峰时代的八旗骑兵在关外击败明军都花了二十年时间,何况万历时代的明军。
出自《明代省镇营兵制与地方秩序》
东汉末年,官军连黄巾军都打不过了,靠地方军阀才得以平定黄巾。大唐自安史之乱后,中央军对藩镇败多胜少,数次丢失长安。大明立国两百年后,明军还拥有如此强战力在属于中原王朝少有情况。
参考书目《明实录》
《明史》
《国榷》
《殊域周咨录》
《万历武功录》
《万历三大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