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华山苍龙岭投书大哭的故事,折射出公道自在人心

小凡读史 2025-02-14 12:30:31
近来读柏杨先生的《中国人史纲》,在介绍西岳华山时读到一段关于韩愈的轶事,摘录来和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它的险峻使人却步,九世纪时,一位以儒家学派巨子自居的古文作家韩愈,英勇的爬上了诸峰之一的苍龙岭之后,回顾来路,鸟道悬空,头晕目眩,他发现再也没有胆量下来,只有死在山上了,不禁大哭。后来还是由地方官员派人把他灌醉,用绳子从岭上层层吊下。”

我读到这一段忍俊不禁,也想查一下,历史是否真有记载,还是大家杜撰的,结果发现原来是苍龙岭韩愈投书的神话故事,而且新旧唐书的《韩愈传》之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苦思冥想之后,个人认为,韩愈华山苍龙岭投书大哭的故事,虽然是一个神话传说,但是韩愈应该是登临过华山的,而且也展示出民间士人百姓对于公道、正义自有一番自己的判断,公道自在人心。

我们来看一下故事的经过,唐朝后期,韩愈被贬,心情十分不好,刚好遇到他的侄子韩湘子和吕洞宾,二人劝说韩愈去华山一游,以解心头之闷。韩愈对名川大山一贯比较感兴趣,便道:“也好,只是蓝关远离华山,道路崎岖,如何去得?”

韩湘子道:“这有何难?”于是两个道人夹着韩愈瓢至山顶,然后两人离去。韩愈立于峰头上,放眼环视,只见华山层峦叠嶂,苍松郁郁,小径通幽,奇鸟鸣丛,悦耳动听,好似仙境一般。韩愈诗兴大发,遂吟道:“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寅缘。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

转眼来到“苍龙岭”顶端,往下一看,天际茫茫,苍龙岭形似云雾中的一座独桥,两边深不见底。面对此景,韩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软腿颤,一步也不敢迈了(唐时的华山,不像现在这样凿石为阶,设栏护路,履险如夷。唐时不过是在“龙”的脊背上粗凿了几个石窝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脚并用攀爬而上下)。

被困多时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声大哭。并悲叹道:“难道我韩愈就葬身于此了?”哭着哭着,他就写了一纸求救书,绑上石块,扔下山去,这才被山下采药者发现,把他拯救了下来。

我们初中语文课本学过韩愈的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是因为劝谏阻止唐宪宗迎佛骨被贬到潮州,结果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侄子韩湘(也就是神话故事里的韩湘子),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朝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对于唐诗的发展,可以说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他在古文运动方面,更是做出巨大的贡献。而且在政治上颇为失意,困苦半生,但是他为国为民的情怀却始终不变。所以后世和民间百姓对韩愈的评价非常之高。

我们结合韩愈登华山的故事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来看,有心之人杜撰韩愈苍龙岭大哭投书的故事,不难发现,虽然在朝堂之上韩愈屡遭贬谪,困苦潦倒,但是由于他心怀天下,心忧百姓,所以民间对于韩愈是颇为同情的,所以留下这一段传奇的轶事,正是显示出“是非自由曲直,公道自在人心”!本文由小凡读史原创,感谢阅读,欢迎大家转发、关注,一起读历史!

参考:《中国人史纲》、《旧唐书》

0 阅读:5
小凡读史

小凡读史

人文历史,谈天说地,一起探寻历史真相、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