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12:贝尔尼尼的《圣者阿尔贝托娜之死》

永哥历史 2024-09-18 21:49:05

1、吉安洛伦佐·贝尔尼尼(1598-1680)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雕塑家和建筑师之一,也是这一时期艺术风格的代表人物。贝尔尼尼在雕塑、建筑和绘画方面都有着杰出的成就,对巴洛克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巴洛克”艺术,是指十七世纪流行于意大利、从意大利更传布全欧的一种艺术风格。这种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的分别,在建筑与雕塑上,都是由于它的更自由、更放纵的精神,更荒诞、更富丽、更纤巧的调子。希腊建筑流传下来的正大巍峨的方柱的线条至此改变了,或竟如螺旋般的弯曲,破风的三角形在此变成圆形,作为装饰用的雕像渐次增多。

3、贝尔尼尼是巴洛克艺术的最早最完满的代表,亦可说是巴洛克艺术的创造者。他的作品充满了动态、戏剧性和细腻的情感表现。这种风格强调了光影对情感的影响,以及雕塑与空间的互动。

4、贝尔尼尼的《圣者阿尔贝托娜之死》是他在晚期创作的一件重要雕塑作品,完成于1671年至1674年间。该雕像位于罗马的圣方济会教堂的一个小礼拜堂中,是贝尔尼尼晚年对宗教和灵性主题探索的典范。

5、雕塑描绘的是天主教圣人路多维卡·阿尔贝托娜在临终时与上帝结合的场景。阿尔贝托娜是一位意大利贵族女性,终生致力于帮助穷人,并因其虔诚和善行而被教会封为“圣者”。雕像位于阿尔贝托娜家族的小礼拜堂,体现了她宗教虔诚的一生和临终时的神秘体验。

《圣者阿尔贝托娜之死》,大理石雕塑,1671-1674年,长188cm

6、雕塑表现阿尔贝托娜睡在她临终的床上。但贝尔尼尼并未依从传统而把她表现得非常严肃与虔敬时,这样很可能显得平凡与庸俗;于是贝尔尼尼表现她在弥留时处于神经迷乱的痛苦中,躯体的姿势非常狂乱,而她的衣饰亦因之十分凌乱,正因为他创作的“新”,所以激动了我们观众的神经。

7、因此,这座雕像的姿态是:口张开着,头倒仰着,似乎要能够呼吸得更舒服些的样子。手拘挛着放在她的已经停止跳动的心口。整体的姿态予人以非常难堪的印象。衣饰的褶皱安置得甚为妥帖。领口半开着,表示临终的一刹那间的呼吸困难。宽大而冗长的袍子撩在胸部,仿如一切临终者所惯有的状态。

8、白石似乎失掉了它原有的性格,变得如肉一般柔软。本是肥胖的手,为疾病瘦削了,放在胸部,胸部如真的皮肉般受着手的轻压,微有低陷的模样。颈项饱胀着,正如一个呼吸艰难的垂死者努力要呼吸时所做的动作。

9、不仅如此,在安放雕像的位置上,贝尔尼尼也是经过了一番思索的。雕像放在祭坛后面的壁龛中。窗中洒射进来的微光,使雕像格外显得惨白。在这景地中,观众不禁要疑心自己真是处于死者的室中,惨白的光仿佛是病床前面的幽微的灯光,非常震撼。

10、壁龛的面,有一幅美丽的画:《圣母把小耶稣给圣安妮瞻仰》。周围的缘框极尽富丽:两旁镌有小天使的浮雕,好似在此参与死者的临终。高处穹隆上布满着蔷薇。不知道傅雷这里讲的这幅画,是谁画的,应该是类似于上面这幅达芬奇生前最后的油画杰作。

11、贝尔尼尼通过这座雕像试图表达阿尔贝托娜与神灵的亲密关系,特别是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她的身体略微抬起,仿佛在向天堂升华,表现了她在临终时与神灵的神秘结合。这种超越世俗的宗教体验被表现得极为强烈,几乎达到狂喜的状态。

12、阿尔贝托娜的姿态、表情以及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使观者感受到她在生命尽头时的神圣转变。贝尔尼尼将复杂的宗教情感与戏剧性视觉效果结合,完美诠释了她的灵魂解脱与神圣体验。

0 阅读:0

永哥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