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得越早,寿命越短?”有科学依据吗?牛津大学的研究作出解释

伍科普 2025-02-18 11:11:1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关于“睡觉时间与寿命长短”的讨论屡见不鲜,甚至有人提出“睡得越早,寿命越短”的观点,引起广泛关注。

人们不禁疑惑,早睡早起一直被认为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说法?

牛津大学的研究对此进行了解释,那么,睡眠时间与寿命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联系?今天,我们结合国内外权威医学研究,一同探讨这个话题。

早睡究竟是福是祸?

长期以来,早睡早起被认为符合人体生物钟,有助于维持健康。然而,一些研究发现,过早入睡可能与某些健康问题有关。

牛津大学在一项涉及50万人的大规模研究(UKBiobank研究)中发现,睡眠时间的早晚与个体寿命存在一定关联。

研究结果显示,过早入睡(如晚8点至9点)的人群,往往伴随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这可能是导致他们寿命较短的原因之一,而并非“早睡本身有害”。

中国北京大学医学部也曾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发表研究,分析了中国成年人睡眠习惯与健康状况的关系。

研究指出,并非所有的早睡都健康,过早入睡可能是因身体疲惫、疾病或内分泌紊乱所致,这些因素才是影响寿命的真正“幕后黑手”。

因此,早睡并不会直接缩短寿命,但如果一个人总是过早入睡,且伴随乏力、精神不振等症状,就需要警惕是否存在潜在健康问题。

过早入睡可能是疾病预警

如果一个人原本作息正常,但近期突然开始“睡得特别早”,甚至难以保持清醒,可能是某些健康问题的信号。

1.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常有昼夜节律紊乱的问题,部分患者表现为过早入睡且难以保持清醒。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中国抑郁症患者已超过9500万,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在发病初期表现为“嗜睡”或“乏力”。

· 如果长期感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同时伴随睡眠时间异常,应尽早就医,尤其是精神心理科或心理咨询科。

· 日常可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瑜伽,增加户外阳光暴露,有助于调整生物钟。

2.甲状腺功能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是一种内分泌疾病,与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甲减患者常表现为易疲劳、嗜睡、精神萎靡,即使白天睡足,也容易晚上提前入睡。

· 定期体检,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筛查甲状腺功能。

· 饮食上可适量增加碘摄入,如海带、紫菜等,但需避免过量,以免影响甲状腺功能。

3.糖尿病与血糖波动

血糖控制异常也可能导致过早入睡。血糖过低时,大脑供能不足,容易出现疲劳、嗜睡等症状,这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

· 避免空腹时间过长,晚餐可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防止血糖波动过大。

· 糖尿病患者需规律监测血糖,遵医嘱控制饮食与药物使用。

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才是健康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WHO)及中国睡眠研究会的研究表明,成人每天最佳睡眠时间为7-9小时,但具体入睡时间因个体差异而不同。

如何判断自己的最佳睡眠时间?

1. 观察起床后的精神状态:如果起床后精力充沛,说明睡眠时间较为合理;反之,若仍感疲惫,可能需要调整作息。

2. 结合自身作息与工作需求:如果工作或生活习惯要求晚睡,那么确保每天睡够7-9小时,依然可以维持健康。

3. 避免强行改变自然作息:如果长期是晚睡型人群,突然强迫自己“早睡”,可能会打乱生物钟,反而影响睡眠质量。

影响寿命的关键因素

综合多项研究,影响寿命的主要因素包括:

· 遗传基因(占比20%-30%)

· 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睡眠等,占比50%-60%)

· 心理状态(长期焦虑、抑郁可能影响健康)

·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工作压力等)

其中,睡眠只是影响寿命的一个方面,真正决定寿命长短的,是长期的健康习惯。

如何科学改善睡眠?

1.晚上适当减少电子屏幕使用过多的手机、电脑使用会影响褪黑素分泌,导致入睡延迟。建议睡前1小时减少电子设备使用,可选择阅读或冥想放松。

2.规律作息,避免“报复性熬夜”长期熬夜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增加高血压、糖尿病风险。即便因工作需要晚睡,也应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避免周末“补觉”过度。

3.饮食调节助眠晚餐避免高油脂、高糖食物,可适量摄入温牛奶、小米粥等,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4.适量运动,提高深度睡眠比例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睡眠质量,但避免睡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入睡。

结语

睡得越早,寿命越短?答案是否定的。早睡本身并不会缩短寿命,但如果一个人总是过早入睡,且伴随疲劳、精神不振等症状,可能意味着健康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健康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才是延长寿命的基础。

参考资料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北京大学医学部关于中国成年人睡眠习惯的研究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抑郁症与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数据

3. 中国睡眠研究会-成人最佳睡眠时间与健康关系研究

4. 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睡眠健康指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4 阅读:1548

评论列表

茶乐乐

茶乐乐

2
2025-02-24 01:25

一天九到十小时睡眠,睡前在练练气功,冥想一会,第二天,武林高手[呲牙笑]

伍科普

伍科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