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痰湿作祟!1个千年祛湿古方,肚子小了肝也好了!

涵畅玩转养护 2025-03-26 10:00:56

现在不少人都有"脂肪肝",让很多人眉头紧锁。不少人尝试节食运动却效果不佳,其实在中医看来,这类"肝包油"问题多与痰湿内蕴有关。

中医理论中,痰湿是脂肪类物质代谢异常的核心。脾主运化,若长期饮食肥甘厚味或缺乏运动,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受损,湿气聚而成痰。这些痰浊随着气血运行,沉积于肝脏即为脂肪肝,囤积腰腹则形成"游泳圈"。这类人群常有身体困重像裹着湿布,口中黏腻似含油脂,大便溏黏冲不净,皮肤油腻爱长痘。观察舌头,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舌苔白厚如积雪,脉象滑或濡,都是痰湿内盛的典型指征。

这时我们可以参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二陈汤,主要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四味组成。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醒脾,茯苓渗湿健脾,甘草调和诸药。针对脂肪肝这种特殊情况,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入山楂、泽泻、白术等药材。山楂酸甘消食,能化解脂质沉积;泽泻利水渗湿,促进痰湿排泄;白术健脾益气,从根源增强运化功能。这种配伍遵循"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的原则,既化解已成之痰,又阻断痰湿再生。

这类患者往往伴随以下症状:腹部松软肥满轻按有凹陷,饭后腹胀如鼓,晨起咯吐黏痰,头昏沉似戴铁盔,下肢沉重如灌铅。男性多见啤酒肚突出,这类人群即使控制饮食,体重下降也不明显,根源在于脾胃运化无力,痰湿内生。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痰湿化热出现口苦、舌苔黄腻,需加竹茹、茵陈清热利湿;若伴气短乏力、舌淡胖,要配伍黄芪、党参健脾益气。

需要特别提醒,阴虚体质比如出现舌红少苔、五心烦热,还有实热证出现面红目赤、便秘尿赤,就不适合使用此方。现代人常见误区是把祛湿当减肥,过度依赖药物却不肯调整饮食结构。

痰湿型脂肪肝的本质是脾胃运化失常,而非简单的营养过剩。二陈汤加减方的千年传承,承载着中医"治病求本"的智慧——化痰湿以疏肝郁,健脾胃而断痰源。真正的消脂不是与体重计较劲,而是让身体恢复"清气上升,浊气下降"的自然状态。记住,肝脏需要的不是苛刻的节食,而是脏腑气机顺畅的流动!

0 阅读:5
涵畅玩转养护

涵畅玩转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