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出门诊的时候,有一位54岁的女士,因为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来院看诊,从她的日常感受来看,我初步预测是心脏问题,让其进行心电、心彩等检查。结果是心电正常,而心彩不正常,心彩显示心功能只有34%,我直接跟她说:“虽然还应该查下BNP,但基本可以肯定是心衰了,但基础疾病没有查出来,我建议尽快检查,评估下风险”。
“心衰是什么?”
“这病很危险吗?”
当时,这位女士非常惊讶地问了我两个问题,她本来只是以为是小病,是自己年龄太大导致的,毕竟没有什么太实质的疼痛感受,来医院也只是为了开点药,回家吃一吃。
当我给她讲解心衰过后,她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我能感觉到她的不信任,可能是认为我在危言耸听,我照惯例给她开了后续需要做的检查,但最终结果是她没做,直接就离开医院,“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了。
心衰是心脏的终末阶段,我从来不曾危言耸听!考虑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医生经常会说一些“假话”,意图让患者的紧张情绪得到舒缓,但那只是特殊时刻做出的善意谎言。
但在某些时刻和地方,我们不能做出任何“退让”,该是什么就是什么,心衰就是高危疾病,它的5年生存率只有50%,别说什么新药应用,这些年出现的相关药物确实有效,但依然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进行加强,而现在人们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差,两者互相抵消,其实这个比例并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只是50%。
大家身边如果有医生朋友可以去咨询下,看看各大医院对于心衰病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不要只看网上的科普,很多医生只是罗列出症状和应对办法,但对于病情的危险性却在模糊化,这就是因为此病的难治性,部分医院或医生(个例、个例)甚至拒绝接收重度心衰患者。
心衰是如何出现的?各种心脏类疾病都可能导致心衰的出现,主要是看患者的病史多久,病情有多重。
在心衰的众多诱发疾病中,冠心病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可以说是我国导致心衰发生的第一“凶手”。
我们的心脏无时无刻都在工作(跳动),但这种活动并不是可以凭空进行的,需要充足的血运供应,但如果患者的动脉血管发生了堵塞,心脏就会长期无法得到充足血氧,进而发生营养障碍、心肌萎缩甚至是纤维化,让心脏收缩功能开始逐步下降,无法正常向外泵血,而泵血不足又会反向影响身体血运,让病情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最终诱发心衰,并且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重。
心衰患者如何进行干预治疗?饮食:心衰患者必须重视饮食问题,这是临床上很多患者忽视的方面,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需要特别重视,二者摄入过多会造成水肿,加重心脏负担,钠盐指的是全部(炒菜、咸菜等隐藏盐分),而水分指的也是全部(饮用水、水果、输液等);同时还需要限制脂肪和碳水的摄入,以易消化、清淡的半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
日常:患者应该注意日常保暖,千万不要感冒,在气温骤变的时候应该减少外出;同时要保证大小便通畅,千万不要强行憋忍,否则会加重心脏负担;日常生活里必须戒烟戒酒,保持情绪自然平和,否则可能会增加神经兴奋性,让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如果是女性患者,则需要做好避孕工作,否则到时候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药物:绝大多数心衰患者都需要服用相关药物,因为在缺乏有效逆转病情的方式下,我们必须尽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存,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药物来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一方面延长生命长度,另一方面改善生活质量。普利类或者沙坦类、呋塞米(速尿)、螺内酯、美托洛尔等药物是最常见的几种,但具体的种类、用量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而定。
治疗:患者的治疗需要考虑基础疾病,绝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治疗的,以为我上面也强调了心衰的危险性,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个病情评估,确定患者的危险分级和相关病灶,部分患者如果干预的比较及时,是可以通过神经调控打破循环怪圈恢复心功能的,但前提是在影像学检查下发现完全匹配的病灶,这才是一切的关键。
希望我的科普能帮助到您!
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评论私信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