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十年(1531年),一向以恭良守礼著称的沈藩,突然爆出一则大新闻,沈藩大宗绝嗣,身为二支嫡子的灵川王朱胤栘按支系伦序原则应当晋封沈王。本支系的几个叔祖宿迁王朱诠鎀、定陶王朱诠鑨、云和王朱铨(金亶)等联名上疏,请求由朱胤栘袭爵。可当朝廷正式确认朱胤栘为继任沈王之后,宿迁王朱诠鎀却奏称之前请封奏疏乃是朱诠鑨等人所为,他本人并没有参与其中,请求朝廷派员追究这个冒用名义之罪,在查清此事之前,先暂停册封。
长治六府塔
“己丑……先是沈恭王孙胤桤薨,灵川王胤栘以次当袭,宿迁王诠鎀及定陶、云和二王咸奏以为宜。及定议当封,宿迁王……复言前奏独定陶王等为之,臣不预闻,请暂止灵川册封,穷竟冒诈。”(《明世宗实录》)
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灵川王朱胤栘能否正常袭爵呢?
大宗继承人接连去世朱胤栘(音yi),生于正德三年(1508年),为沈庄王朱幼㙾(音xue)曾孙,灵川荣懿王朱诠鉌(音he)之孙,灵川恭裕王朱勋潪(音zhi)的嫡长子,生母阎氏。
沈庄王朱幼㙾活到85岁,是有明一代最长寿的亲王,可灵川王一系显然没有继承老祖的长寿基因。首封灵川王、朱幼㙾的庶次子朱诠鉌,于成化十九年(1483年)受封,薨逝于正德四年(1509年),享年36岁。第二代灵川王朱勋潪,于正德八年(1513年)受封,薨逝于嘉靖三年(1524年),享年35岁。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20岁的朱胤栘袭封灵川王,夫人苗氏也也因此晋封临川王妃。
相对于二弟一家子,继承了沈王爵位的朱诠钲则要长寿得多。他于正德十三年(1518年)袭爵,在位10年,薨逝于嘉靖六年(1527年)六月,享年59岁,朝廷赐谥曰恭。但这俩兄俩各有各的苦楚,灵川王朱诠鉌苦于人生苦短,沈恭王朱诠钲则苦于子孙不兴。
朱诠钲有且仅有一子,名朱勋(氵壯),生于弘治六年(1493年)前后,因为是庶出,于嘉靖元年(1522年)十月被册封为福山王,可嘉靖四年(1525年)五月,才当了四年郡王的他竟先父王一步而去了。
沈王世系
为此当沈王妃宋氏于次年三月薨逝后,朱诠钲不顾尚在王妃丧期,和自己年老体衰的现状,立马上疏朝廷,请求朝廷为他选婚续娶,结果被朝廷一口回绝。好在朱勋(氵壯)给他留下了一个嫡孙——朱胤桤(音qi)。
朱胤桤生于嘉靖元年,祖父去世时年仅六岁,达不到《皇明祖训》规定的袭封的最低年龄:十岁。这么一个小娃娃自然也无法肩负起处理王国事务的责任,如此会给有心人提供夺权的借口。
为此,朱诠钲临去之前,特意做了一系列安排,以防“诸郡王为患”:上疏朝廷请求让朱胤桤主持府事,命朱胤桤的母妃郄氏寸步不离的对他进行保护,命长史、承奉等王府官员精心辅导,以待其成长起来袭封沈王爵位。
此事是有前例可循的。天顺六年(1462年),楚藩第四代王楚康王朱季埱(音chu)薨逝,留下一个8个月大的庶子,明英宗接到楚藩的奏报后,做出由楚藩承奉司、长史司负责打理王府内外庶务的圣裁。与楚藩大宗关系最近的东安王朱季塛(音li),只被赋予从旁监督府内乳保人员照料小侄子的权限。
是以明世宗接到沈王朱诠钲的奏疏后,当即就给予批准。
朱诠钲的担忧是有道理的,他薨逝后,老四宿迁王朱诠鎀(音xiu)不顾皇帝的诏令,突然跳出来上疏朝廷,表示朱胤桤太过年幼,应当由二房灵川王朱胤栘暂摄国政。不管他是出于爱护大宗侄孙也好,出于企图支持朱胤栘夺权也罢,在朱胤桤的生母郄氏看来,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不仅会威胁到自家儿子的王位,还可能危及他的生命。遂上疏朝廷,请求按照先王的本意执行。
牝鸡司晨
朱胤桤主持府事乃是明世宗亲自定的调,宿迁王朱诠鎀的举动无疑是在打他的脸,即便郄氏不上诉,为了脸面计,他也不会让这一动议过关。故而接到郄氏的奏疏后,礼部站出来坚决支持郄氏的意见,表示应当由朱胤桤这个嫡孙来署理府事。
当然这样做也是有风险的,毕竟朱胤桤过于年幼,王府事务很容易落入其母郄氏之手,从而出现女主干政的非礼状况。故而礼部在支持郄氏的意见的同时,也提出对她进行一定的限制,以防止牝鸡司晨。
“礼部议言:‘王国宗祀,嫡孙承重固为正礼。然母妃与事,亦当预防。请令胤桤主丧、统府事,母妃止令在宫保护,府事皆听长史等捡束。郡王、将军及宗人不得奏扰。长史等亦宜尽心辅导,有不奉职者,巡按及守巡以下察举。’从之。”(《明世宗实录》)
此议一出,算是绝了朱胤栘等近支郡王染指沈藩大宗权力的所有可能。
奈何,朱胤桤实在不争气,即便从朝廷到王府,给予了他重重防护,可还是没能逃脱夭折的宿命,嘉靖九年(1530年)将将可以叩击沈王大门之时,竟倒在了大门口。他的夭亡,代表沈藩大宗就此绝嗣,统序发生转移已不可避免。
袭爵风波按照支系伦序原则,二支出身的灵川王朱胤栘是沈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朝廷也因此确认由他晋封沈王,并昭告天下宗室。就在所有人以为他将毫无波折地承袭沈王爵位之时,宿迁王朱诠鎀竟突然给侄孙送上了一份猛料,完全是奔着断绝其晋封之路而去的。
有人说,朱诠鎀如此做有着精明的小算盘,那就是想要挤掉朱胤栘,以便自己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沈藩大宗。他爹沈庄王朱幼㙾共有七子,分别为:老大沈恭王朱诠钲,老二灵川王朱诠鉌,老三宜山王朱诠鏋(音man),老四宿迁王朱诠鎀,老五吴江王朱诠铿,老六定陶王朱诠鑨(音long),老七云和王朱铨(金亶)。现在老大家绝后,老二、老三皆已去世,他是在世兄弟中最年长的,属于事实上的长子,一旦兄终弟及那他就是第一顺位继承人。
这一论点看似十分有利,实则漏洞百出。
长治六府塔
明朝实施支系伦序,藩王小宗入继过程中,只关乎嫡庶、长幼、远近,兄终弟及、以侄继伯,乃至以叔继侄,都处于同一序列,没有高低之分,具体由谁入继,还要看各自支系的排序。
比如正德二年(1507年)二月,郑藩第三代王郑康王朱佑枔(音xin)薨逝,无子绝嗣,唯一的弟弟朱佑檍(音yi)早夭,只能上推到祖父一脉择取继承人。
其祖父郑简王朱祁锳共十二个儿子,朱佑檡去世时,他三叔盟津庶人朱见濍(音song)、九叔繁昌王朱见(氵寝)、十叔庐江王朱见湳(音nan)、十一叔丹阳王朱见淕(音lu)、十二叔真丘王朱见渻(音sheng)尚在人世。其余支系中,老二未名早夭,老四东垣王朱见(氵贡)虽然已经去世,可留下了继承人——当代东垣王朱佑檡(音zhai)。
朱见濍因早年间屡屡作死,最终被废为庶人,发配高墙,他这一脉被排除在了继承人大门之外。所以最终由四房的朱佑檡晋封郑王。
宿迁王朱诠鎀在朱幼㙾诸子之中只居第四,想要获得继承权,唯一的可能是三支宜山王和二支灵川王除朱胤栘之外没有其余成员。可事实并非如此。两代灵川王虽然短寿,可子嗣还算丰沛,朱诠鉌有朱勋潪、朱勋澻、朱勋源、朱勋澈四个儿子;朱勋潪膝下除朱胤栘之外还有朱胤梃,此时至少朱勋澈、朱胤梃叔侄还好好地活着。宜山王朱诠鏋虽以过世,可也留下了一个继承人当代宜山王朱勋渥(音wu)。
也就是说,即便朱胤栘被剥夺晋封权力,灵川王家族也拥有足够的继承人选来入继大宗。就算灵川王支系因此被剥夺继承权,还有宜山王朱勋渥这个替补队员。怎么算,沈王之位都轮不到他宿迁王朱诠鎀头上。
明世宗剧照
所以朱诠鎀控告几个兄弟冒用他的名义之罪,并非出于夺权。事实上他提出这一罪名之时,朱胤栘已经被确立为沈王爵位继承人,此时想要夺权定然比之前要难得多,真要有心于此何必等到此时才出手。
之所以会有这种变故,《明实录》给出的理由是“宿迁王与灵川王有隙”,也即不知为何在这个节骨眼上,朱胤栘竟然和一向支持自己的四叔祖闹翻了,致使朱诠鎀不惜代价的要把这个侄孙拉下马。
冒名请封可是大罪,若是被认定为事实,那么定陶王朱诠鑨和云和王朱铨(金亶)也难逃干系,少不得要吃排头。如此他们自然不干了,奏称这是宿迁王为挟私报复,故意编造谎言。连经历了丧子之痛的西阳王妃郄氏,也上疏为朱胤栘辩护。三人辩称,如今成命已下,再下令停封待勘,只会中了宿迁王的奸计,且也对朝廷威信有碍,故应当按原计划先行册封,再派有关方面进行调查为宜。明世宗“诏可”。
嘉靖十年(1531年)十月,不甘心失败的朱诠鎀,竟不顾擅离藩地乃是重罪,私自赴京控告朱胤栘不孝,言语间还对圣眷正荣信任礼部尚书夏言有所不满。可以说,为了扳倒朱胤栘这个侄孙,朱诠鎀简直是疯魔了。明世宗自然也不会惯着他,一顿臭骂后,派人将他押送回潞安府,听候处治。
没了朱诠鎀这个搅屎棍,册封仪式如期举行。当年十一月,朱胤栘成功袭封沈王,王妃苗氏也晋封为沈王妃。
次年十月,在朱胤栘的奏请下,祖父灵川荣懿王朱诠鉌被追封为沈安王,父亲灵川恭裕王朱勋潪被追封为沈惠王。追封直系的同时,也没忘了堂叔一家,福山王朱勋(氵壯)被追封为沈靖王,小堂弟朱胤桤被追封为沈怀王。
长治五凤楼
朱胤桤父子的追封时间不详,但追封需要本藩宗主提请,所以必然出自朱胤栘之手。在其他各藩频频爆出为了“父王”或“王叔”的称呼打出狗脑子,入继的新王虐待老王遗孀等事的衬托下,沈藩的家学渊源可谓是充满了人性的闪光,不愧是贤王世家。
会来事的好学亲王受老祖宗明太祖朱元璋重视子孙学业的影响,低调著称的沈藩非常重视宗室子弟的文教,以立德、立言、垂世为训,办有勉学书院,龙子龙孙中多有学业卓著者,为潞州及潞安府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胤栘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天资秀杰,为人好学,通晓声律,耽好文学,素嗜谈禅,诗亦妙悟,与海内名士多有文字之交,著有《清秋唱和集》、《保和斋稿》。网上能查到的诗词有《秋雁·北来征雁下寒塘》 《送汪内史南归》 《送赵一卿佥宪之蜀》 《闻陵川有警》 《次李黄崖寄怀韵》等。
自身的文学修养极高不说,对子孙的要求也不低。比如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上疏为沈世子朱恬烄(音jiao或yao)求取《皇明祖训》、《敬一箴》、《五经》、《四书》及《大学衍义》等书,明世宗欣然赐予。
除了醉心文学,朱胤栘还很会来事。
明世宗朱厚熜虽然为人不咋地,去我是个大孝子,为了给生父兴献王朱祐杬(音yuan)争名分,不惜向器大礼议,与朝臣闹了近二十年。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帮生父争得“睿宗”这个庙号,获得升祔太庙的资格,为此不惜将远祖明仁宗踢出太庙以腾出位置。
明显陵
次年七月,朱胤栘不失时机地上疏表示,想要派王府辅导官前往湖广承天府(原安陆州,嘉靖十年以明世宗潜邸而升府)祭拜明睿宗的陵寝——显陵。明世宗以道路绝远而拒绝了他的奏请,不过心里必然是受用的。
除了生父,另一个被明世宗所重视的人物是太子朱载壡(音rui)。
朱载壡为明世宗次子生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十月初六,生母王贵妃。由于大哥朱载基出生仅仅两个月就夭亡,作为明世宗事实上的长子,朱载壡非常受父亲的钟爱。嘉靖十八年(1539年)二月,明世宗巡幸承天前立其为太子,命监国,并制定最信任的大臣、内阁首辅夏言为其师。
当年十月初六,嘉靖朝首个皇太子千秋节,沈王朱胤栘上疏,奏称当下没有宗藩拜贺千秋节礼仪,请求朝廷制定成规,以便天下宗藩遵照执行。这令明世宗龙颜大悦,命礼部赶紧起来干活。
“庚午……沈王胤栘上言,皇太子千秋令节宗藩拜祝礼仪未有定制,乞颁示,以便遵行。礼部议:‘庆贺礼会典中开载已具第,祝词未有定式,请命翰林院拟之,以颁示天下宗藩。’报可。”(《明世宗实录》)
当然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当年代惠王朱成錬的一击马屁就拍在了马蹄上,沈王朱胤栘同样难逃此噩运。
为体现上下尊卑,对皇室成员生辰的称呼各有不同。
皇帝身为天下第一人,其生辰自然也非等闲,自唐玄宗起皇帝的生辰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日。明以前对这个节日的称呼各有不同,明朝立国以后正式定名为万寿节,与“元旦”、“冬至”并称三大节,万寿节当日会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朝野同欢”。
万寿节比较著名,知晓的人不少,那么太后、皇后、太子的生辰又干如何称呼呢?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列朝一》记载“太后圣诞,皇后令诞,太子千秋”,即太后的生辰称圣诞,皇后的生辰为令诞,太子则称千秋。
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很多称呼都乱不得,胡乱使用称呼很容易闹笑话不说,还可能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在古代对天下第一家族的称呼更是如此。
孝康张皇后剧照
嘉靖十二年(1533年),晋封沈王没多久的朱胤栘,估计是为表示对皇室的敬重,竟在贺表中称孝宗昭圣慈寿皇太后张氏、睿宗章圣慈仁皇太后蒋氏的生辰为“万寿圣节”,武宗庄肃皇后夏氏的生辰为“万寿令节”。
将皇帝生辰的专用名词万寿,加到太后、皇后的生辰名称之中,明显属于违制,且明世宗这个白眼狼对伯母张太后,皇嫂夏皇后并不咋地,如此一来等于是将马屁就拍在了马蹄上,结果可想而知。然而受伤的却是沈藩长史等人。
“丁亥……礼部奉诏核沈王胤移奏贺两宫太后称万寿圣节,庄肃皇后称万寿令节;汝王祐椁奏贺两宫以下表笺皆不称尊号;吉王厚焆崇王厚燿奏称皇后殿下不称中宫;皆不中格。诏所在按臣逮问长史等官。”(《明世宗实录》)
阿越说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九月二十七日,沈王朱胤栘薨逝,享年42岁,在位19年,朝廷赐谥曰宪。“博闻多能曰宪”,“行善可记曰宪”,“在约纯思曰宪”,“懿行可纪曰宪”,“仪范永昭曰宪”,总之宪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美谥。
纵观朱胤栘的一生,秉承了沈藩低调做人、不惹是生非的优良传统。除在嘉靖十二年的贺表中用词不当有所违制外,生平几乎没什么恶迹,反倒是醉心文学,为潞安府的文化事业增光添彩,以当时的环境观之当得起“宪”这个谥号。
相关文章沈简王朱模:由开拓东北的塞王,变成低调的藩王,期间经历了什么
沈康王朱佶焞:为宗室谋福利,为生母争名分,因宴请官员惹来控告
沈恭王朱诠钲:明代亲王庶子晋封世子的典型案例,身后事也很传奇
沈庄王朱幼㙾:大明最长寿的藩王,一生谨守本分,明朝标准的贤王
秦王夫妇真如《山河月明》中那么恩爱吗?死于宫斗的秦王一家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