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咏物词概论,对人生、现实的诸多感悟,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花平说历史 2022-09-28 19:21:54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初词人,有“初代词人”、“北宋后一人”之称,虽然只活了三十一年,但其真切自然、哀感顽艳、雄浑悲慨的艺术风格,在清初词坛上熠熠生辉。

纳兰词以悲怆的情歌著称,而其咏物词的抒情也是相当深厚的。他毕生追求的理想人格、对爱的执著、对已故妻子的怀念、对历史、人生、现实的诸多感悟,都在他的咏物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咏物诗是指以花草树木、昆虫、鱼虫、飞禽走兽为主题的诗歌,其最早的咏物诗可以追溯到《诗经·鸱枭》、《楚辞》中的《橘颂》。

唐代是咏物词,宋代是咏物词的重要代表,苏轼和周邦彦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南宋,辛弃疾,姜夔,吴文英等人都有很多杰出的作品。清初借南宋的余韵,写下了大量的咏物词,而且多有佳作,咏物词的发展呈现出一种复兴的势头。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的词人,其诗歌中也不乏咏物词。纳兰性德所有的词中,有26篇咏物词,这些词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清新自然,独特。

其中,以《疏影·芭蕉》、《海棠月·瓶梅》、《临江仙·寒柳》为代表的抒写作品占了较多的比重。

此外,还有《点绛唇·咏风兰》、《眼儿媚·咏梅》等作品,反映了纳兰氏对权贵的厌恶和不羁。也有《眼儿媚·咏红姑娘》等纳兰凭古吊今、悲时悲世的佳作。这些词都是借词抒发作者的情感,婉约婉约,意境悠长。

纳兰咏物词中的一大特色就是通过吟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纳兰把自己的理想和感情寄托在对花、草、虫、鱼等自然景物的赞叹中,通过对事物的神形、形体的描写,表达出自己的婉约、真诚的情感。

1.以物抒情,表达个性的追求

纳兰性德出身名门,父亲身份尊贵,权势滔天,母亲更是皇亲国戚,堪称“簪缨世族”。然而,纳兰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快乐,相反,他与朝堂上的阴暗联系在了一起。

其父纳兰明珠在朝中结交党羽,与索额图争夺权力,贪污腐败的风气也是屡禁不绝。纳兰见识过朝堂上的混乱,心中充满了雄心壮志,想要用自己的才华为国效力,铲除邪恶,让政治变得更加光明,但现实却让他失去了施展才华的机会。

康熙无视纳兰的美梦,将他封为三等侍卫,这显然与纳兰的理想背道而驰。纳兰无法改变朝局,他只想成为一个纯洁的绅士,不想和那些肮脏的东西混在一起。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一诗中,他赞美了“非红尘之花”,表达了他不求荣华富贵,不求荣华富贵,不求荣华富贵,不为世俗所动。他的咏物词经常表现出这种崇高而又崇高的个性追求。词人以咏物来表达哀思,以悲花为悲,表达了诗人超然的个性追求。

2.以物代人,表达思念的痛苦

纳兰性德二十岁成亲,妻子卢氏是卢兴祖的女儿,是一位名门望族,学识渊博。于纳兰来说,卢氏是他的妻子,也是他的挚友,两人琴瑟和鸣,关系极好。

婚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纳兰体会到了爱情的美丽。可惜,这种美好的感情只维持了三年,卢氏就病逝了,对纳兰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爱妻的英年早逝,让纳兰失去了爱人,失去了最好的朋友,这让她伤心欲绝。纳兰的这首诗,将他心中的悲伤和对妻子的思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3.借物思人,表达人生的兴衰

纳兰虽然出身名门,身处康熙帝国的鼎盛时期,但纳兰性德却从历史的角度,看出了封建制度的发展规律,在繁荣昌盛的时代,他已经预见到了清朝的灭亡。

而且,那时候的朝堂也是风雨飘摇,鳌拜与苏克萨哈的争斗,索额图与珍珠的争斗,都是纳兰亲眼目睹的。纳兰聪明,“料事屡中”,见识过这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力量之争,纳兰很清楚,赚多了就亏了。

他从那些重臣的命运中,看出了纳兰明珠在朝中的地位,所以他才会如此担心。而且,纳兰身为护卫,又是索额图家族的父兄,又是父亲的政敌,纳兰可谓是步步为营,步履维艰。

所以,他的咏物词以古为今用,充满了时代的悲凉。比如《眼儿媚·咏红姑娘》,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首借咏红姑娘的怀旧诗,前半句描写了红娘子的形象,后半段则是红娘子引起的兴衰。

元朝以前的宫门曾经栽过野果子,现在野生的果子还在,但元朝的朝代已经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作者从这里感慨了朝代更迭,兴亡更迭。

“至正年间”,顺帝昏聩,政局腐化,人民生活困顿,全国人民暴动,导致了元朝的覆灭。

纳兰借红姑娘怀旧,以怀旧的方式告诫统治者要汲取教训,努力治理国家,还政治清明。纳兰的咏物词,既有怀旧之情,也有悲哀之情,与其歌颂赞美之诗相比,更显得他的高瞻远瞩。

他在《临江仙·卢龙大树》中感叹“昔日荒芜之地,如今种瓜田”,一句“只须摇落,莫问往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与怀念。多少荣华富贵,多少荣华富贵,都在岁月的长河中化作了过眼云烟。

纳兰性德的《咏物》一如他的其它作品,清新脱俗,不求雕饰,抒发心性,推崇寄托,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纳兰在描绘事物的时候,经常会用白描的方式,将所吟唱的事物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所吟唱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绪,曲调婉转,回味无穷。

1.临摹比白描更有韵味

纳兰在描绘所吟诵的事物时,极少描绘事物的形态、形态等,而对事物的神韵进行细致的描写。纳兰很少在诗里刻下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哪怕是整首诗也没有写出来,他只是抓住了这首诗的意境,将这首诗的意境和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词句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真实,那么的真实。

纳兰在《眼儿媚·咏红姑娘》里描写红娘子时,把红娘子比作红丝、红唇、红玛瑙,把红娘子的娇艳殷红刻得娇艳欲滴;《一丛花·咏并蒂莲》一书中,纳兰把并蒂莲比喻成一位刚刚弹奏完霓裳羽衣的姑娘,那曼妙的身段更是被描绘的惟妙惟肖。

纳兰擅长于素描,不擅雕饰,以白描的方式描绘事物的特征,这一点在他的咏物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

他在《东风第一枝·桃花》中描写了一朵娇柔的桃花,黄鹂的鸣叫,桃枝的颤动,黄鹂的轻鸣,黄鹂的摇曳,桃树的枝条都在他的眼前。

2.深情款款,真情流露

纳兰觉得咏物词应该是有感情的,“唐人的诗作,不在诗里,不在诗里,所以写得很好,虽然写的是诗,但也是有感情的,不是作死的。”

纳兰吟诵的都是一些很普通的东西,虽然不是什么“富贵之花”,但也是作者对生活的向往。风兰,芭蕉,红姑娘,梅花,桃花,柳树,并蒂莲,黄葵,雪花,明月,孤雁。

这些形象或生于荒芜的深山野谷,或在寒冷的深秋绽放,或在严寒的冬季翩翩起舞,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顽强地抗争着,不弯腰,不媚俗。这是纳兰一生追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他超脱世俗的个性追求。

纳兰性德《渌水亭杂识》说:“诗是一种心灵的表达,一种情感的表达。所以,纳兰性德的咏物词,充满了真诚、自然的感情。

纳兰《点绛唇·咏风兰》一书中,对风兰的清雅、别致、不似俗物般的高贵气质进行了赞扬,表达了她不坠红尘、孤芳自赏的个性追求;《临江仙·孤雁》一书中,纳兰从丧夫之雁,想起了身处困境的自己,表达了对已故妻子的无尽怀念;

在《临江仙·卢龙大树》中,纳兰见到将军树,感叹将军树依旧,曾经的英雄已经灰飞烟灭,岁月如梭,纳兰长吁短叹,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纳兰的咏物词多以抒情为主,并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借用古人的语言和典故,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特别是在抒发思念、抒情的咏物词中,更是运用了许多前人的诗词典故来表达自己的真情。

《卜算子·咏柳》一书中,纳兰借钱塘名妓苏小小的诗句来歌颂心上人,“年年二月风,剪出一条鹅黄丝来。”这首诗借用了唐朝贺知章的一首诗:“谁能剪出一片薄薄的叶子,二月春风如剪刀。”

《减字木兰花·从教铁石》一书中的“月上之环”,借用了蒋夔《疏影》中“欲佩环月下归”的诗句,以示思念。

《东风第一枝·桃花》中,诗人以崔护的游园为题,写出了“人间谁也不知道去了哪里,桃花依然笑着春风。”的生死之痛。借喻抒发感情,纳兰的咏物词呈现出婉转婉转、回味无穷的文体特征。

纳兰性德的咏物词,形神俱佳,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把自己崇高的个性追求、真诚的情感、对历史、对人生、对现实的审视,通过鸟兽虫鱼、草木风云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发自己的思念,感叹时代的兴衰。

纳兰性德的咏物词,以白描的手法,对描写物象的神韵进行细致的描绘,以典故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感情,从而使词的艺术表现出一种若即若离、含蓄婉约的艺术风格,极富艺术魅力,真正达到了“别有幽静、天成”的境界,是清代词坛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推动了清代词坛的繁荣。

0 阅读:10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51

用户10xxx51

2022-10-05 22:29

得到成功提醒

铁墩墩

铁墩墩

2022-11-06 20:10

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花平说历史

花平说历史

欢迎大家多多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