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火从何而来?一个中药方,帮你清泄肝火!

潘运华老潘 2025-01-26 05:42:06

肝火是指肝经火胜,内扰于肝的一种病理现象。肝火的产生与外界因素有关,如食用辛辣食物、温热补品、受到情绪刺激等。肝经循行部位火邪旺盛,表现为面红目赤、耳鸣、耳聋、耳内瘙痒、胁肋胀痛、口苦、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肝火从何而来?

1.气出来

长期情绪压抑、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从而形成肝火。这是因为不良的情绪状态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使得肝气无法顺畅运行,久而久之便郁结化为肝火。

2.熬出来

夜晚是肝脏排毒和自我修复的时间。长期熬夜会打乱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使肝脏气血失调,容易产生肝火。

3.吃出来

长期大量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会使脾胃运化功能失常,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积滞于体内,进而化热生火,循经上炎至肝脏,引发肝火。

4.喝出来

酒精性热,过量饮酒会使湿热之邪内蕴,损伤肝脏,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不舒,气郁化火,形成肝火。

龙胆泻肝汤

方组:龙胆草(酒炒)、黄芩(炒)、栀子(酒炒)、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酒炒)、生地黄(酒炒)、柴胡、生甘草。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之力,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出;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之地黄、当归滋阴养血,使邪去而阴血不伤,以上共为佐药。柴胡舒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肝胆经,为佐使药。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亦为使药。

作用功效: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攻引起的胁痛,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

中医讲究辩证,以上中药方剂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还请立刻前往医院就诊!

1 阅读:87
潘运华老潘

潘运华老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