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周灭亡北齐后的第二年,北周武帝宇文邕这位杰出的统治者因病去世,北周的皇位由其子宇文赟继承,即周宣帝。
北周宣帝宇文赟性情暴戾且荒淫无度,经常疏于处理政务,导致北周的政治局势逐渐混乱。幸运的是,他的生命并不长久(仅活到二十二岁),在位不足两年便去世了。其幼子宇文阐继位,史称周静帝,当时年仅八岁。此时,朝政大权逐渐被外戚杨坚掌控。杨坚推翻了宣帝时期的暴政,赢得了广泛的民心支持。一年后,杨坚认为时机已到,遂废除北周政权,自立为帝,建立了隋朝,历史由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骄奢荒淫的周宣帝周宣帝宇文赟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长子,以暴虐和荒淫著称。在他即位之前,父亲对他进行了严格的管教,经常派人监视他的行为,并对他的过错施以严厉的惩罚。公元578年,周武帝去世后,宇文赟继位。北周宣帝继位不久,他便沉迷于酒色,对宫殿进行奢华的装饰,并且滥用刑罚,派亲信监视大臣的言行,使得北周的国势逐渐衰落。第二年,他便将皇位禅让给长子宇文阐,自己成为了太上皇。
遗憾的是,他在禅位后的第二年便去世,年仅二十二岁。他去世的次年,外戚杨坚废黜了静帝宇文阐,自立为帝,建立隋朝,北周就此灭亡。
周武帝去世时,宫中摆放着他的棺材尚未入殓,然而宇文赟不仅没有表现出任何悲伤,反而摸着脚上的伤痕,对着武帝的棺材大声辱骂:“老头子,你死得太晚了!”随即,他迫不及待地巡视后宫,见到漂亮的女子便强迫她们侍奉自己。登基后,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第一道行政命令便是破格提拔一直为他出谋划策的心腹郑译为开府仪同大将军、内史中大夫,并将朝政交由郑译处理,自己则每日沉溺于享乐,不理政务。然而,正是这位郑译,在两年后宇文赟去世后,迅速投靠杨坚,假传圣旨召杨坚入朝辅政,为杨坚篡夺周朝立下了首功。
宇文赟刚刚稳固自己的政权后,立刻处决了他的叔叔——拥有显赫声望和功绩的齐王宇文宪。在宇文邕统治初期,由于被权臣宇文护压制,他常常保持沉默。当时,宇文宪与宇文护关系良好,经常率军与齐国作战,还曾打败过北齐名将如斛律明月和高长恭,声威日益增强。宇文护的奏章多数由宇文宪代为呈递。宇文宪对同父异母的皇帝兄长心存敬畏,常在宇文护与皇帝之间调解微妙的紧张关系。周武帝对此非常清楚,因此在除掉宇文护后,不但没有加害宇文宪,反而经常派这位骁勇善战的兄弟领军征战四方。
在讨伐北齐的战役中,宇文宪所率领的军队成功地迫使北齐后主高纬节节败退,并且俘获了北齐中最具战斗力的宗室成员,如安德王高延宗、任成王高谐以及广宁王高孝珩。这使得他成为北周王朝在消灭北齐过程中立下首要功劳的人物。此外,宇文宪也是一个懂得适时抽身的智者。他非常清楚,自己的皇兄是一位果敢而坚定的君主,如果自己继续在战场上锋芒毕露,可能会引起帝王的忌惮。因此,在北齐被平定之后,宇文宪便开始有意减少露面,以称病为由不再参与周武帝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征讨,借此退隐以求安享晚年,确保自身的善终。
周武帝去世后,新登基的宇文赟开始对功勋卓著的叔父宇文宪产生忌惮。某个晚上,他突然下令召见宗室的诸王。当众人来到殿外时,宇文赟却只单独召见了宇文宪。
宇文宪毫不知情,欣然前往。可是,一进殿门,门便被迅速关闭,一群武士上前按住了他。宇文宪急忙辩解自己没有任何罪行,旁边记录的文官却劝说道:“以您如今的境地,还有必要多说什么呢?”宇文宪心中一叹,明白自己无法逃脱命运。虽然心中挂念着年迈的母亲,但他也无计可施。最终,他被缢死在殿中,享年三十五岁。他的六个儿子中,除长子宇文贵因病早逝外,其余五子皆被宇文赟所害。此事发生后,朝野内外对这种无故杀戮功臣的行为感到失望,纷纷同情宇文宪的不幸遭遇。
宇文赟即位后,认为周武帝制定的《刑书要制》过于严厉,因此下令废除。为了赢得民心,他宣布大赦囚犯,结果各地盗贼纷纷被释放,扰乱乡里,成为社会治安的重大隐患。
由于国家的刑罚变得宽松,许多民众开始铤而走险,社会逐渐陷入混乱。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周武帝的严刑峻法其实是必要的。然而,年轻的宇文赟不谙政事,不知变通,也不听从大臣的劝告。当政策失误时,他不仅没有反思和纠正,反而为了震慑臣下,颁布了更加严苛的《刑经圣制》。他举行了祭天告地的仪式,推出新法,其中的刑罚比周武帝时期更为严苛。臣民若有小过失,便会面临灭顶之灾,人人自危,百姓对此极为不满。
幸运的是,周宣帝在位不到两年便病逝。杨坚以宣帝岳父的身份,与掌握机密事务的汉族士族地主如郑译、刘昉等人联络,假称接受遗诏辅政,拥立年仅八岁的宇文阐继位。杨坚自任大丞相,掌控内外军政大权。
至此,北周的最高权力实际上落入杨坚手中,北周的灭亡已成定局。
杨坚篡周立隋杨坚之所以能够最终夺取北周政权并建立隋朝,与杨氏家族的士族地位密不可分。杨氏自汉朝以来,一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保持了显赫的地位。
在西魏时期,杨坚的父亲杨忠与独孤信一起投靠了当时的权臣宇文泰。杨忠因屡立战功,协助宇文觉建立北周政权,官至柱国,并被封为随国公(“随”字后改为“隋”)。
杨坚虽然年少时不太喜欢读书,但凭借家族的影响力,他在十四岁便开始步入仕途。到北周建立时,他已升任骠骑大将军,并被封为大兴郡公。
公元560年,周武帝即位,年仅不到二十岁的杨坚被任命为随州刺史。六年后,时任柱国大将军的独孤信看出杨坚的潜力,认定其前途无量,于是将自己十四岁的女儿嫁给了杨坚,这位女子后来成为隋朝著名的独孤皇后。
当然,杨坚的地位引发了一些人的嫉妒,有人试图借机除掉他,但由于杨氏和独孤氏两大家族的强大势力,对他形成了有效的保护,使得那些人不敢轻举妄动。同时,杨坚的长女是北周武帝太子的妃子,这也为他增添了一层安全保障。因此,尽管偶有危险,但这些威胁始终未能对杨坚造成致命影响。
公元578年,周武帝去世,宣帝即位。杨坚的长女被封为皇后,而杨坚则被提升为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实质的朝政大权。
由于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无度,在朝中缺乏威信,杨坚便萌生了取而代之的念头,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宣帝对杨坚的举动有所察觉,但由于缺乏确凿证据,再加上杨坚是他的岳父,令他在处理此事时犹豫不决。
杨坚察觉到皇帝可能对他有所猜疑,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他考虑去地方任职。一来可以在地方积累力量,二来也能在未来有变故时具备实力争夺皇位。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朋友、内史上大夫郑译。
到了公元580年,机会终于出现了。宣帝决定出兵南方,郑译向宣帝推荐了杨坚。由于宣帝对郑译的信任,他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然而,出征还未开始,周宣帝便重病不起,不久后去世。
此时,杨坚与郑译合作,拟了一份假的诏书,以宣帝的遗诏为名,宣布由杨坚总理朝政,辅佐年仅八岁的周静帝宇文阐。
杨坚为了夺取北周的军政大权,首先利用一份假诏书掌控了最重要的京城部队的指挥权,并在一切准备就绪后,才对外宣布皇帝去世的消息,同时辅佐小皇帝即位。
成为辅政大臣后杨坚迅速巩固政权,通过吸纳有才干的人才来稳定政局。接着,他对潜在威胁的宗室成员展开攻势。
其中,刚去世的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是杨坚在朝中的一大障碍。为了削弱其影响力,杨坚派人劝说宇文赞,让他相信皇位将来会是他的,让他不再参与朝政。宇文赞因性格单纯,没有多疑,便听从了杨坚的建议。随后,杨坚便逐步对其他宗室亲王展开行动,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
在这个时候,宇文家族中有五位已经成年的亲王,他们在各自的领地内拥有一定的影响力。杨坚意识到,如果这些亲王联合起来起兵反对他,自己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他们得知皇帝去世的消息之前,杨坚通过伪造诏书将他们召回长安,并剥夺了他们的兵权。
这五位亲王意识到无法与杨坚直接对抗,于是暗中联络另一位在外地的亲王策划起兵。然而,杨坚迅速派兵击败了他们的计划,五位亲王只得伺机而动。一次,他们邀请杨坚参加宴会,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幸好杨坚的随从察觉到了不对劲,以理由劝说他迅速离开。
杨坚对此事非常愤怒,以谋反的罪名处决了其中两位主谋亲王,剩下的三位也很快被清除。随着宇文家族势力的瓦解,杨坚的称帝之路变得更加顺利。
半年后,杨坚成功镇压了三个地区的军事叛乱,彻底掌握了北周的军政大权,此时,登基称帝仅仅是一个程序上的步骤。
公元581年,杨坚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隋文帝。到了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派遣军队攻灭了南陈,实现了南北的统一。
至此,自三国以来,除了西晋的短暂统一,中国经过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终于再次走向统一,历史也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北周的历史是一个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历程,也是一部充满改革的篇章。
在三国鼎立的初期,北周的实力相对较弱。北齐占据了经济繁荣的黄河流域,而南方的梁朝则拥有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并且战乱较少。但出乎意料的是,北周这个不被看好的国家,不仅成功消灭了北齐,最终其继承者隋朝还实现了南北统一。
这一过程引人深思。南梁因侯景之乱而衰败,北齐因逆潮流而动的鲜卑化政策导致灭亡。
而北周通过宇文泰和宇文邕的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和政权封建化,吸收了先进的汉族文化,逐步走向强盛,最终统一北方,为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即便在今天,那种居安思危、勇于改革、锐意进取,敢于挑战落后旧习俗的精神,依然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