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悲痛的全国人民群策群力,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

茅舍品史 2023-11-25 18:05:46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为表达对伟人的感激与敬意,悲痛的全国人民群策群力,为主席做了最后一件事。

众所周知,毛主席逝世后,全国人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鲜为人知的是,就在毛主席逝世仅仅2个小时之后,中央就在凌晨召开了紧急会议。

关于毛主席后事怎么处理的问题,会议分歧较大。有的人认为要严格遵从毛主席遗愿,遗体进行火化,况且毛主席在1956年首先在《火葬倡议书》上签字。

但也有人认为毛主席是伟大领袖伟大导师,将其遗体保存起来供全国人民瞻仰更加具有政治和教育意义。

最终后面一种意见占了上风,中央最终决定采取医学技术对毛主席遗体进行防腐操作,融合全国上百家单位研究水晶棺,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

防腐由时任卫生部部长刘湘屏负责,他召集了来自北京各大医院的知名专家,迅速制定了防腐方案。大量防腐剂被注入毛主席体内,并将其转移到抗震抗辐射性能更好的“202”室。

专家们群策群议,合力攻关,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千年不腐女尸辛追的启发,确定了类似的一种液体,用于浸泡毛主席遗体,确保了遗体保存的顺利进行。

当时世界上掌握高级水晶棺制造技术的只有苏联,在中苏交恶已久的情况下,指望昔日的“老大哥”伸出援手是不现实的。

国内有一个成型的水晶棺,也是苏联制造,本来是用来放置国父孙中山遗体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用成。

科学家们还真找到了这个水晶棺,发现由于年代久远加保存不当而受损严重,根本无法使用。

中国人最不怕的是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国务院成立了第九办公室,专门负责研制水晶棺,此项任务也被称为“一号任务”。

最核心的材质水晶需要江苏东海产的品种,需求量达到30多吨。全国动员了成千上万的技术工人前往东海,当地也组织了数万义工参加水晶的挖掘、提炼和提纯工作。

经过五加二、白加黑夜以继日的辛勤劳动,当地很快生产出了300多吨水晶。为了激励斗志,鼓舞干劲,当地多方筹措了资金,为参与工作的所有人员按照每人每天发放五角钱的标准发放补贴。

令人吃惊的是,在人们知道这是在为毛主席制作水晶棺所用之后,所有人竟然心照不宣的全部拒绝领取补贴。

为了优中选优,在权威专家的指导下,当地遴选出32吨特质水晶运往北京,开始石英玻璃板烧制的环节。在烧制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工程师田维顶着两千多度的超级高温,站在滚烫的钢水中,坚持用双手操作关键步骤;几个年轻的女工,不顾自己清秀的脸庞随时可能被灼伤,自己随时可能被严重毁容的危险,在蒸腾的热气中手工清除掉每一丝杂质。

在这种众志成城、不怕牺牲、精益求精的精神指引下,石英玻璃板烧制取得了圆满成功,据称纯度达到99.9999%,这在技术取得飞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是很难实现的。

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毛主席遗体放置在水晶棺中后,人们在外面向里看会出现“反影”的现象。

虽然这是一种自然现象使然,但不利于毛主席光辉形象的生动表达,因此专家决定使用光镀膜机进行镀上一层干涉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市面上的所有光镀膜机都是直径小的品种,包括一些外国知名品牌。

这时,我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点再次凸显出来。全国各真空设备科研和生产单位主要技术人员齐聚北京,他们开足马力进行研发,仅仅用一个季度多一点的时间就成功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超大型真空镀膜机。

在水晶棺研制生产过程中,人们充分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主动放弃春节、周末等休息时间,像战士冲锋一样克服一个个技术难关,终于在1977年8月完工并经过了层层检查验收。

与此同时,毛主席纪念堂也在紧密锣鼓进行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一百万群众自发前来支援,人们一听是在为毛主席建纪念堂,浑身便有了使不完的劲,在1977年5月底就完成提前交付。

水晶棺被小心翼翼放置在了毛主席纪念堂中,当放入毛主席遗体时,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出现了,即主席的脸色略显暗淡。考虑到来此瞻仰遗容的都是极度崇拜毛主席的,因此务必要把脸部效果精准把握。

好在有的专家创造性提出了光纤传导冷光源的方法,将毛主席生前容光焕发的面部照片搜集起来,经光线传到毛主席面部,让其在面对全国各地游客时能够展现最好的神态。

毛主席纪念堂继建成后,每天都要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瞻仰者前去参观。甚至有许多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也要亲自去毛主席纪念堂,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0 阅读:78

茅舍品史

简介:解读古今故事,品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