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文丨博恩话史
编辑丨博恩话史
经常从天安门前经过的人都知道,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
他老人家都是和蔼可亲地注视着我们,让人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但很少有人知道,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这幅毛主席画像经历了多次的更新换代,只为更好展现出毛主席亲切又不失威严的伟大形象。
尽管每一版毛主席画像都已经做到了精益求精。
可是1950年时第四版画像被挂上天安门城楼后,前来瞻仰的群众们却纷纷不满意,甚至说:“毛主席为什么只有一只耳朵?”
这幅画像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如今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又是从什么时候固定的呢?
毛主席画像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很多人都以为毛主席画像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是1949年10月1日,但实际时间要比这一天早了半年多。
1949年1月31日,经过我党和傅作义的多次谈判,这位原国民党大员终于决定和平起义,将北京这座千年帝都完好无损地交到解放军手里。
北平和平解放的消息传出后全国上下一片沸腾,毛主席等人也将进入北京城执政形象地比喻为“进京赶考”。
1949年2月12日的北平和平解放大会上,热情的北平群众们不仅列队欢迎解放军进城,而且将毛主席、朱老总等多位中央领导人的画像都悬挂在天安门的城楼上。
这是毛主席画像第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也是唯一一次多位中央领导人的画像一起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不过多位中央领导人画像共同高挂天安门城楼的景象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大会结束后画像就被撤了下来(当时只有活动当天才悬挂画像)。
毛主席画像再度出现在天安门城墙上时,已经是五个月后的事情了。
1949年7月7日,北平举办了纪念七七事变十二周年大会[1]。
这次大会人们再度把毛主席画像搬上天安门城楼上,和朱老总的画像一起分列两侧,中间是一个大大的红星。
这一版的毛主席画像戴着一顶八角帽,面容慈祥地注视着前方,看上去慈祥又不失威严。
毛主席画像第一次正式被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则要追溯到1949年的开国大典,而这一版的毛主席画像就出现了一些小插曲,导致开国大典前几个小时还在改工。
主席的风纪扣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党中央经过一致同意决定在天安门城楼上悬挂毛主席的画像,不过新画像不再采用之前用过的两个版本。
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画像呢?又该让哪位画家来执笔为毛主席画像呢?
周总理
周总理先是让摄影师为毛主席拍摄一组正面肖像,让毛主席自己选择一张满意的作为天安门悬挂的画像。
但毛主席看过这些照片后却接连摇头,他觉得这些照片都显得太正式,让人看上去很有距离感、不够亲切,最好还是找一些生活照。
听取毛主席建议后,周总理安排专人从毛主席的日常生活照里,选择能展现毛主席威严和亲切并存的照片。
经过几天的挑选,他们找到了一张毛主席和朱瑞同志一起在河边散步时的照片,这张照片让周总理和毛主席都非常满意。
毛主席、朱瑞
照片有了,那给毛主席画像的人该如何寻找呢?
这时一名工作人员想到了国立艺专的美术老师周令钊。
他是毛主席的湖南老乡,而且曾在4月份接待南京代表团时,画了一幅毛主席的画像摆在双方谈判的六国饭店。
周令钊
这幅画的各个方面都让领导们非常满意,因此周总理亲自拍板让周令钊负责绘制毛主席画像。
周令钊在画像时严格遵照照片的构图进行绘画,毛主席敞开的衣领和慈祥的笑容都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而且为了彰显毛主席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心意,他还在北京市领导的要求下,在画像底部写下了一句:“为人民服务”。
这幅画像让参观的领导都赞不绝口,都说这幅画完美展现了毛主席兼具威严和亲切的特点。
聂荣臻
可聂荣臻同志在看完这幅画像后,却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聂帅说:“画像是为开国大典准备的,还是应该严肃一点,所以风纪扣最好还是扣上。”
这个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周令钊也觉得这样的毛主席有些随意,于是和自己的学生们一起赶工完成了修改。
1949年9月30日晚上十点多,毛主席画像都已经挂到天安门城楼上了,周令钊却突然接到命令,要把画像底部的“为人民服务”几个字去掉。
周令钊只能深夜从床上爬起来,登上脚手架去一点点修改,终于在忙活了大半夜后成功完成了修改工作。
第二天当人民群众看着天安门城楼上慈祥又严肃的毛主席画像,都忍不住高呼:“毛主席万岁”,周令钊欣慰地笑了。
不曾想这幅画像也仅仅用了一年时间,群众们就提出了意见。
认为画像中的毛主席被帽子压去了精气神,因此党中央决定再绘制一张免冠画像。
只是1950年的画像竟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仅仅悬挂了一天就被从天安门广场上移除了。
毛主席免冠画像被批:“目中无人、偏听偏信”1950年年初,青年画家辛莽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请他去中南海议事。
到了中南海他才知道,原来党中央打算对毛主席画像再做一些改变,希望他能挑选一张毛主席免冠照片作为之后画像的标准像。
辛莽
之所以选择辛莽,是因为他之前就在延安工作和生活,绘制过很多幅毛主席画像,也被公认是绘制毛主席画像最好的画家。
经过精心挑选后,辛莽选择了一张毛主席没戴帽子,眼睛略微向上看的照片作为标准像。
随后他又召集了多位著名画家一起创作这幅画像,经过他们的悉心创作,历史上第一张毛主席免冠画像就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
可当建国一周年庆典时,人民群众在看到这幅画像后却纷纷表达了自己的不满情绪。
原来在画像中毛主席的眼睛微微向上看,但从远处看上去毛主席就是眼睛高高在上,完全展现不出他把老百姓放在眼里和心里的爱民之心,反倒显得有些目中无人。
此外这幅画像是毛主席的侧面像,画像中毛主席只有一只耳朵,因此有点儿偏听偏信的嫌疑,这样的画像不能作为毛主席的画像[2]。
听取了群众意见后,辛莽重新选择一张毛主席目视前方的正面照作为标准像,而且很快制作出了一幅新的画像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
至于那幅只有一只耳朵且“目中无人”的画像,仅仅悬挂了一天时间就被撤下,成为绝版的第四版毛主席画像。
因为第四版毛主席画像存在着诸多问题,而且过去几版毛主席画像的标准像各不相同。
因此从1950年国庆节后,多位画家就一起合作绘制第五版毛主席画像。
也是从第五版开始,毛主席的画像也逐渐变得固定起来,这期间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毛主席画像标准像固定第五版毛主席画像
第五版毛主席画像绘制之前,他们采用了新华社向全国正式公布的第一幅毛主席标准像为 样本,并根据标准像绘制出了栩栩如生的画像。
之后的各版毛主席画像,也都是以第五版的标准像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群众们看到的毛主席画像也就没有大的区别了。
第八版毛主席画像
如今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就是1967年时固定的第八版毛主席画像,已经沿用了快60年。
不过毛主席画像虽然标准像固定了,但是悬挂的时间却发生了几次重大变化。
1966年之前毛主席的画像只在五一、十一这样的重要节日悬挂,节日结束后会被摘除。
但从1966年开始毛主席的画像就变成了每天都悬挂,只不过每年国庆节前会将画像更新。
随着改革开放,国内关于毛主席的画像和雕塑都在不断减少,这也引起了很多外国人的注意,于是一些不怀好意的记者也开始就这件事向邓公发难。
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公时,就曾犀利地问道: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还会挂多久?
邓公没有丝毫犹豫地说道:“这幅画像会永远悬挂着,不会被任何人摘下来。”
一句话把中国人民对毛主席的深刻感情总结得非常到位。
而之后的我们也正如邓公说的那样,无论遇到怎样的历史变迁,毛主席的画像却一直高高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注视着每一个前来瞻仰的人民群众。
结语毛主席画像经历了多次修改和变故,如今依旧高高悬挂在天安门广场上。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幅画像那么简单,它还证明了毛主席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如今路过天安门的人民群众都会不由自主地瞻仰毛主席画像,共同怀念这位人民的教员。
[1] 为天安门绘制毛主席巨像的人;窦坤.人物传记;《文史精华》,1998年.06期
[2] 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楚文青. 《文史博览》,2013年.12期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