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录》故事——绿云:两只鹦鹉的回报

智者聊过去 2024-03-14 15:31:46

刘湘天是福山的一名书生,他资质一般,功名无望,只能在穷乡僻壤的乡间当起私塾先生,给一些小孩子当启蒙老师,挣一点可怜的束脩,勉强维生。

这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他趁着晚间清凉,独自去外面散步,西方的天际云霞满天,霞光灿烂,映红了半个天地,刘湘天看着眼前的美景,一时之间,陶醉于其间。正在这时,一辆轻便的马车飞快驶过,来到刘湘天面前停下来,里面坐着的人掀起车帘,软声细语:“车子太慢来迟了,让您在这里苦等了这么久。”

刘湘天疑惑地两边看看,身边没有别人,车里的人这话就是对他说的。他又看了看车里的女子,是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听她说话的声音,清脆悦耳,但是他却并不认识她。刘湘天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回答道:“我在这里可不是等姑娘,姑娘是不是认错人了?”那姑娘脸色微红,有点生气地说道:“刚认识几个字能读几本书,坐在破旧的席子上当放牛儿的头儿,就有眼无珠目中无人了?”说完,她吩咐车夫驾车快速离去,一会儿就消失在刘湘天的视线里。

刘湘天看着马车离去的方向,很是奇怪,他摇了头看看四周,暮色已经降临,夜色悄悄笼罩着大地,刘湘天转身想要回去,却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回去的路。他站在路边,不知道朝哪边去走,正踌躇间,忽然见前面有几个人提着灯走了过来,看到刘湘天,都高兴地叫了起来:“太好啦,找到先生了!”

刘湘天以为是自己这么长时间没有回去,私塾里的人担心他出事,所以派出人来接他,于是他也没有多问,就跟着这些人往回走。暗夜天黑,他也分不清方向,在山间小路上走了好一会儿,一行人领着他来到一处豪门大院前,刘湘天这才感觉到不对劲:这不是自己原来住的地方啊。他正要开口问人是怎么回事,已经有一个管家模样的人来到面前,很是恭敬地说道:“我家主母已经在客厅等着先生呢。”

刘湘天随着那人来到客厅,见一位很有气度的老婆婆坐在那里,灯光下老婆婆的发髻用绿纱罩着,里面花白的头发隐约可见。见了刘湘天,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笑着对身边的人说道:“那丫头倒是生了一双慧眼,看人总是没有错的。”

老婆婆让刘湘天坐下来,不紧不慢地对他说道:“当年我离开你家时,你还是个七八岁的孩子,没想到现在变得如此出息了。你家中父母还都好吗?”刘湘天是个木讷的书生,也没有弄明白眼前的老婆婆与他家是什么关系,只是简单地回答了几句,也不敢多说其他的。老婆婆也没有为难他,问了几句话,就让人安排他去客房休息了。

第二天,刘湘天一早就向老婆婆告辞,老婆婆一脸正色地说道:“我家的两个女娃娃想要读书,没有找到合适的先生,想委屈你来这里教教她们。你不要嫌弃给的束修太少,不愿意接受,能留下来就是先生的莫大恩德!”刘湘天有点为难,他自己原来的私塾还有学生,总不好不辞而别吧。老婆婆强行挽留他留下:“你原先的私塾那边,我会派人前去帮你辞馆,你且安心留在这里便是。”刘湘天见老婆婆诚心挽留,便只得留在这里不走了。

过了一天,老婆婆让人准备好了读书的馆舍,洒扫一新,满室清香,里面各种文具书籍很是齐全精良。老婆婆领着两个姑娘来到馆舍,拜见刘湘天。年长的姑娘名叫绿云,一身翠衫碧裙,丰态娇韵,看着刘湘天满面微笑,刘湘天看着她眼熟,仔细一想,正是那天晚上马车里与自己说话的姑娘,他心中满是疑惑,可是当着众人,也不好去问她。小一点的姑娘名叫素云,眉目清秀,白衣胜雪。两个姑娘拜谢了老师,自此之后便每天来馆舍读书学习。

令刘湘天意外的是,两个姑娘天资聪颖,教读过一遍就能牢记不忘。刚开始时,刘湘天只是教她们一些浅显的知识,两个姑娘却不感兴趣,放在一边不愿再碰。她们竟然喜欢读佛经,而且很多是无师自通,虽然念起来吱吱哑哑地像鸟叫,可是却自带梵音,音调清越,听来别有一番滋味。两个姑娘时常找来一些生僻字来问刘湘天,刘湘天也大半不认识,涨红了脸答不上来。刘湘天没事的时候自己也读点科举方面的文章,但他禀赋不高,晚上念着这些文章,咿唔不绝,两个姑娘时常偷偷笑话他,刘湘天很是羞怒,但是又拿这两个天真无邪的姑娘没有办法。

两位姑娘的婢女名叫窅儿,每天也跟着她们一起读书。窅儿比不上两位姑娘聪明伶俐,但是苗条婉媚,更加懂事机灵。窅儿可不像两位姑娘那样有耐性,她更加贪玩,刘湘天一个没注意,她便跑出去,来到花园里折柳摘花,自在地玩耍嬉戏。刘湘天批评了她好多次,也管不住她,便告诉了当家主母老婆婆。老婆婆却不愿深究:“这个婢女天性就是这样,就由她去吧。”

这一天,主母家中亲戚陈姨母的女儿来了,绿云、素云便带着她来见刘湘天。刘湘天见来的姑娘华妆艳服,娇美动人,觉得这应该不是平常人家的女孩子。两个姑娘拉着她:“阿锦,你也来这里,我们一道跟刘先生读书吧。”阿锦便问刘湘天姓名家世,刘湘天如实告诉了她,没想到阿锦登时变了脸,对绿云、素云说道:“他家与我家有仇,老母亲左臂上的箭痕到现在还没消退,既然今天遇上了,这仇怎么能不报?”说着她走到外面的院子里,捡起地下的石头,就要朝刘湘天砸去,绿云和素云连忙上前阻止,一边劝解她:“仇怨虽大,但是那是上辈人之间的事,不能怪在下一代人身上。”阿锦被两人劝了许久,这才恨恨地放下手时的石头,刘湘天吓得心惊胆战,连连上前道歉,阿锦却不愿意再搭理她,掉头愤然离去。

几天之后,刘湘天检查素云背书。素云背诵起来,如同行云流水,刘湘天很是赞许,轻轻地拍拍她的后背以示嘉许。没想到只拍了一下,素云就再也说不出话来了。绿云很是难过,哭着责备刘湘天:“你这是拍中她的要害了!”家人连忙告诉了老婆婆,老婆婆匆忙赶过来,见状也很伤心:“这孩子夙根太聪慧了,命中该有这一报应,除非是弄到菩萨杨枝露来喝下去,否则很难治愈了。”

刘湘天没想到仅仅是这样轻轻一拍,竟然造成这样严重的后果,他心中很是惶恐不安,再也不好意思留在这里,便向老婆婆请求离开。老婆婆也没有再挽留他,而是让绿云将手上的金戒指摘下来交给刘湘天,刘湘天推辞不要,老婆婆说道:“这原本是你家旧物,我今天只是完璧归赵而已。”

老婆婆吩咐人摆下酒宴,给刘湘天饯行,她端起酒杯,对着刘湘天说道:“你家老夫人的恩情,我至今不敢忘怀。我这两个姑娘又是您的学生,让您费心教导,这杯酒就当是回报了。”刘湘天将酒一饮而尽,顿时觉得胸中如同被清洗过一番,顿时神清气爽,神悟顿开,舌头也变得灵活了许多,说话也流利起来,再也不象原先那样期期艾艾。

老婆婆让婢女窅儿陪同刘湘天坐着马车送他回去,不一会儿,马车就到了刘家门前。进门之后,刘湘天的老母亲又惊又喜,家里人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正在到处寻找他呢。刘湘天说了这些天的遭遇,将那枚金戒指拿出来给刘母看,刘母一看金戒指,眼中满是惊讶:“真是太奇怪了,当年你父亲养过两只鹦鹉,一只母鸟,一只雏鸟,母鸟是白色的,雏鸟是绿色的,都能说不少话。有一天母鸟发出悲叫请求放了它们,我心中不忍,便将它们放生了。我将金戒指系在鸟腿上,与它们约定:将来如果能再次相见,就以此为信物。没想到居然我真的看到了当年的金戒指!”

刘湘天吃惊不已,他连忙出去找窅儿,却见窅儿化身成为一只燕子,呢喃着腾空飞去,门外的那辆马车也消失不见了。刘湘天又想起阿锦的事情,问起母亲,母亲想了半天,这才突然想起一件旧事:“当年你父亲外出打猎,在城外看到一只雉鸡,一箭射去,射中雉鸡左翼,那雉鸡负伤而去。”

刘湘天自此之后,读书写文章突然无师自通,进益良多,他后来参加科举,连考连捷,顺利地步入了仕途。

0 阅读:0
智者聊过去

智者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