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年后,再看多尔衮给华夏民众带来的四大灾难,唯有叹息

小姐姐讲史 2025-02-07 14:00:46

满清初期的摄政王多尔衮,曾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为大清的建立和巩固立下汗马功劳。他这个人在历史上颇受争议,其中令人议论较多的是:他虽拥有开国皇帝的实力,却落得个被掘墓鞭尸的悲惨结局,从而让后人从中得到教训:当接盘侠一定要慎重,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不熟。

多尔衮蹦跶最欢的时期,距今已有四百年,当我们再次回顾多尔衮在华夏大地上的所作所为,不禁为那段历史中的灾难与苦难深深叹息。他的功绩背后,隐藏着对华夏民众造成的四大灾难,这些灾难至今仍让人痛心疾首,那么多尔衮制造的是哪四大灾难呢?

一、多尔衮给华夏民众带来的第一大灾难——臭名昭著的“剃发令”。

1645年,在清军入关的第二年,为了凝聚内部力量,增强内部认同,多尔衮下令所有汉人男子必须剃发留辫。

他限所有汉族男子在十日之内必须废弃明朝衣冠,改穿满族特色的马蹄箭袖服饰。必须剃光前额头发,脑后留下一条长辫,依从满族剃发垂辫,违抗定斩不饶。

这一政策看似简单,实际上是对汉人文化根基的严重摧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头发被视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损伤。

而明朝又对衣冠发饰有着严格的规定,明确要求禁止剃头,禁穿胡服,禁行胡俗。

早在靖康之耻前后,金国在沦陷区,也执行着剃发留辫的暴行。

可以说,多尔衮施行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命令,就是跟500年前的金国统治者学习的。

他们强迫汉人接受女真的发式,让汉人的尊严遭到羞辱。

导致许多的汉人对此非常抵制,很多人因不愿剃发,被清军残忍杀害。

成千上万的家庭因剃发令的发出而支离破碎,无数汉人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和恐惧之中。

多尔衮的暴政激起了汉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大大小小的起义活动,汉人百姓宁死不从剃发令,他们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捍卫自己的发式与衣冠,最著名的就是嘉定百姓的起义。

乡绅侯峒曾带领嘉定绅民起义反清,多尔衮令清吴淞总兵、降将李成栋带兵镇压。

嘉定头号刽子手李成栋

城破后,李成栋下令屠城。

仅一天就有三万多人遇害,在遭到民众的反抗后,李成栋又接二连三地进城屠杀,又有数万人遇害,一时间血流成河,尸堆如山。这就是令人震惊的“嘉定三屠”惨案。

三年后屠城头子李成栋掉水里淹死。

江南、两湖、闽粤等地的百姓也起来抗争剃发令,多尔衮依然派人残酷镇压,致使许多的村庄被焚毁,无数的百姓被虐杀,千万人失去生命,千座村镇变作废墟!

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也都被迫剃发留辫,承受丧失亲人的痛苦,忍受着灵魂的煎熬。

多尔衮也由此留下骂名。

多尔衮画像二、多尔衮给华夏民众带来的第二大灾难——“占房圈地政策”

1644年,多尔衮进入北京城后,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人心惶惶的局面。

为了巩固满清的统治,他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将城内的汉民全部驱赶出去,霸占了他们的房屋、商铺和财产。

他将京内城(又叫北城)的几十万汉民强迫迁往外城(南城),腾空内城安置清朝皇室和八旗官兵。

汉人搬迁时虽然能领到一点搬家费,却远远不够买房或盖房所需。

多尔衮的占房政策给汉民造成了空前浩劫,使汉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财产,生活陷入绝境。

接着,多尔衮又以明末战乱造成大批无主土地为由,派出专门人员在京畿、河北地区以跑马的形式去圈占土地。

他特派八旗人员骑在马上,拉开户部发给的绳索,在广阔的原野上纵马驰骋,去圈占百姓良田,马蹄、绳索所到之处,皆成为他们的领地,俗称“跑马占地”。

名义上是圈占无主荒田,实际上是白白地占有农民的大量土地。

多尔衮将圈好的土地分给八旗王公贵族。

据史书记载,仅一个亲王,就在北方数省圈占了300万亩田地,规模大的令人咋舌。

这种圈地剥夺了汉民的土地所有权,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离失所,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的来源和尊严。

更为丧心病狂的是,旗人在圈占土地的同时,还将土地上的汉民及其家属全部视为奴隶。

这意味着,这些汉民不仅失去了财产,更失去了人身自由。他们被迫离开熟悉的家园,远离亲人,成为旗人的附庸和劳役。

几百万汉民因此陷入了绝望的深渊,他们为了活命,不得不踏上逃往南方的艰难旅程。这种政策不仅摧毁了华夏农耕文明的稳定性,也让社会经济陷入了困境。

这场浩劫对汉民造成流离失所,四处漂泊,生活在饥饿与恐惧之中。许多人因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待遇,选择了自杀或反抗,但往往换来的是更加残酷的镇压和屠杀。

三、多尔衮给华夏民众带来的第三大灾难——令人发指的“屠城政策”

在满清入关的过程中,多尔衮多次下令对那些顽抗到底的城市进行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剧,就是多尔衮屠城政策的直接后果。

这些城市中,无数普通百姓丧命于清军的屠刀之下,尸体堆满街道,血水染红护城河。更可怕的是,满清军队在屠城的过程中,还大肆抢掠财物,对妇女进行暴行。

这种冷酷无情的手段,不仅加深了汉人对满清的仇恨,也为后来的“排满运动”埋下了种子。多尔衮的屠城政策,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深深的悲痛和愤怒之中。

四、多尔衮给华夏民众带来的第四大灾难——“逃人法”

为了满足八旗庄园的劳动力需求,多尔衮公开允许八旗官兵抓捕汉人百姓充当奴隶。

那些失去土地的农民,就被八旗 “收编”为包衣奴才。

八旗贵族强行让这些农民为他们耕种,不给工钱,看不顺眼就打,敢逃跑轻则遭毒打,重则被杀。

这些被俘的汉人失去了自由,甚至连基本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他们不仅要为庄园主辛苦劳作,还要忍受非人的虐待和羞辱,在经历无数的鞭打下,很多人产生了逃亡的念头。

为了防止汉人奴隶逃亡,多尔衮制定了严酷的“逃人法”。

规定:所有试图逃亡的百姓,无论是自己逃跑还是被他人藏匿,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抓获逃人,鞭一百,归还原主;隐匿者正法,家产没收;左邻右舍,各鞭一百,流放边远。”

有的逃跑者脸上还被刺字,逃跑两次就被处死。

此政策的推出,表明满清以奴隶制取代了明代的封建制,是一个社会全面倒退的时代,这一政策使整个社会陷入了更加紧张的状态。

百姓之间互相提防,社会气氛更加阴暗,普通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和绝望。

关于屠城,后来,在冯玉祥还是北洋小兵的时候,他在回忆录里说:“有一天,工兵营排长孙谏声到房里来,我正在看曾文正公家书,他就很不高兴地说:‘你还想当忠臣孝子吗?’。”

“我说:‘当忠臣孝子难道不好不成?’”

“他说:‘当孝子,我不反对;当忠臣我可不赞成!’”

“又说:‘等一会儿,我拿两本书给你看看,你就知道我的话不错了。’”

“他把两本书拿来,一本是《嘉定屠城记》,一本是《扬州十日记》。”

“记得他给我这两本书的时候,神色上很有些不寻常,他向四周巡视了一会儿,才从腰里掏出书来。送给了我以后,很郑重地和我说:

‘没人的时候,你再拿出来看,千万不要叫别人看见,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据冯玉祥自述,他在看完之后心灵有很大的触动,他说:

“关于满清种族上的怨仇,以前我虽然知些,但仅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满清入关的时候,虐杀汉人的种种事实,我是丝毫都不知的。等我看完这两本血泪写成的书,我出了一身冷汗。闭起眼来,看见靼子们残酷狰狞的面目,听见数百万鸡犬不如的汉人的惨号,不由我咬牙切齿,誓志要报仇雪恨,恢复种族的自由。”

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冯玉祥将满清末代皇帝溥仪赶出紫禁城。

总结:

多尔衮制造的四大灾难,给华夏民众带来了深重的苦难和创伤。剃发令摧毁了汉人的文化认同和尊严;圈地政策让农民失去了土地和生计;屠城政策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加深了民族之间的仇恨;逃人法则让整个社会陷入了恐惧和不信任的氛围中。这些灾难不仅让当时的百姓苦不堪言,也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无数的隐患。多尔衮的短视政策虽然巩固了满清的统治,但却让华夏大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文化的被破坏、土地的被掠夺、社会信任的被瓦解,这些伤害尽管已经过去四百年,依然让人扼腕叹息。多尔衮的一生,功过参半,他既是满清入关的奠基者,也是华夏灾难的制造者。

这段历史也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建立在暴力和压迫基础上的统治,终究难逃覆灭的命运。

0 阅读:15
小姐姐讲史

小姐姐讲史

讲述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