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血常规中发现癌症的苗头?看这3项有无降低!

雨广评健康 2024-12-11 05:25:44

血常规检查作为最基础和常见的体检项目之一,在癌症的初步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众多血常规指标中,有三项特别值得我们关注,它们的降低可能预示着癌症的苗头正在悄然显现。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医生能够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癌症的风险,并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关检查。

一、如何在血常规中发现癌症的苗头?看这3项有无降低!

当血常规中的3项检查的数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当它们的计数异常减少时,可能预示着癌症的潜在风险。

第一项:白细胞计数下降

在健康成年人的体内,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通常稳定地保持在4,000-10,000 μL⁻¹的区间范围内。一旦发现这一数值低于常规标准,这可能预示着个体的免疫系统功能或许正趋于减弱,亦或是体内潜藏着尚未被识别的健康隐患。

某些癌症,如白血病和淋巴瘤,可能直接影响骨髓的功能,进而抑制白细胞的生成。

白血病一旦侵袭作为血细胞生成核心区域的骨髓,便会致使白细胞异常过度增生。

这些异常增生的细胞多为未成熟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免疫功能,进而引发免疫力的显著降低。而且,这种疾病还可能破坏正常的血细胞生产,使得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

淋巴瘤也是常见的血液系统癌症,起源于淋巴系统,并可能扩展到骨髓,影响白细胞的生成。淋巴瘤对骨髓的侵害,不仅会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还会导致患者免疫系统的进一步衰退,使得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

虽然白细胞计数的降低不一定是癌症的直接标志,但如果伴随其他症状如持续发热、体重减轻、乏力等,需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第二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Hb)水平降低

红细胞的核心职能是借由血液循环,把氧气运送至身体的各个角落,这一任务主要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承担,它是一种专门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

若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出现不寻常地降低,这通常会导致贫血状况的发生。

血红蛋白浓度在60g/L~90g/L之间属于中度贫血;血红蛋白浓度在30g/L~59g/L之间属于重度贫血,此时红细胞计数也严重减少,平均红细胞体积也明显减少,小于正常值;血红蛋白浓度低于30g/L,属于极重度贫血,这个时候红细胞计数几乎消失,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变小,小于正常值。

而根据欧洲癌症贫血调查组(ECOG)的研究,对15,367例肿瘤患者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显示癌性贫血的发生率普遍超过50%。这一发现显示,贫血在癌症患者中是极为常见的并发症,这一情况在肿瘤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肿瘤患者中,癌性贫血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肺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尤为突出,达到了77%。这一数字表明,肺癌患者比其他类型癌症患者更容易发生贫血,且贫血的程度通常较为严重。

在这项调查中,除了肺癌患者,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如胃癌、肝癌、乳腺癌等,也显示出了不同程度的贫血风险。而肺癌患者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癌种,这与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难度有一定关联。

肺癌常常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肿瘤的扩散和转移往往会造成严重的骨髓抑制,导致红细胞的生成受到显著抑制。所以,如果在血常规检测中发现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出现异常降低的情况,这可能提示着存在由癌症引发的贫血症状。

第三项:血小板计数(PLT)降低

在止血进程中,血小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通过形成血栓有效地推动血液凝固。当血管遭遇损伤,血小板会即刻启动反应机制,它们会粘附于受损部位,聚集起来并形成血栓,以此来有效遏制血液的外流,这一过程是机体自我防护的关键环节。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健康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即15-45万/μL之间。这个数量确保了血液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形成血栓以止血,同时又不至于导致血栓形成过度,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一旦发现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区间,即发生血小板减少的现象,必须立即给予充分的关注与重视。血小板减少可能预示着多种潜在的健康问题,其中就包括癌症。如某些类型的白血病、骨髓瘤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及某些实体瘤如肺癌、肝癌等,在疾病进展过程中可能会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如果上述三项血常规指标出现异常,且初步怀疑可能与癌症相关,接下来应采取哪些措施以进一步确诊呢?

二、通过哪些检测方法能够进一步诊断癌症?

血常规指标的异常是癌症可能性的一种提示,而非直接的诊断依据。当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推荐进行更为深入地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症,具体如下:

影像学检查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手段,CT扫描融合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可创建身体内部横截面图像,精确呈现胸腔、腹腔、盆腔等区域组织结构细节。

在肺癌、胃肠道癌症、肝癌和胰腺癌等癌症的诊断中,CT扫描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定位肿瘤,还能评估肿瘤的大小、形态,判断其是否侵犯邻近组织或器官,甚至检测到淋巴结或远处器官的转移。

与CT扫描相比,MRI(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不依赖于辐射,这使得它在一些临床应用中更加安全,尤其是需要多次检查的患者。由于MRI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软组织图像,它能够清晰区分不同类型的软组织结构,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病灶信息。

如在肺癌的检测中,尽管CT扫描能够检测出小于1cm的肺结节,但MRI在肺癌的检测中则主要用于评估肿瘤是否已侵及邻近的软组织结构,特别是当肺癌已经扩散至胸膜或其他软组织时,MRI的优势更为明显。在脑部肿瘤的检查中,MRI可以准确显示肿瘤与周围脑组织之间的界限,这对于评估肿瘤的性质、大小和扩展范围至关重要。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超声技术的引导进行穿刺活检,可以获取组织样本,进而对肿瘤的良恶性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在癌症的诊断、治疗进程监控以及预后判断方面,肿瘤标志物检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标志物由肿瘤细胞或身体对肿瘤的反应产生,有助于医生判断肿瘤的存在、发展及疗效。

比如癌胚抗原(CEA)常被用于消化系统癌症与肺癌的筛查,在大多数健康人群中较低,一般低于5 ng/mL。而当其水平升高时,通常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存在相关。对于已确诊的病人而言,CEA(癌胚抗原)水平的变化愈发关键。如肝癌患者术后CEA持续升高,可能预示复发或转移,需进一步检查治疗;若逐渐下降,则通常表示病情受控。

同样,甲胎蛋白(AFP)常被用于肝癌、胚胎性肿瘤以及部分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它在健康成人的血液中通常较低,一般小于10 ng/mL。其升高或许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也存在关联。

在癌症诊断的确立方面,组织活检尤为重要。医生通过从疑似肿瘤区域提取组织样本,进行详尽的病理分析,能够精确判定癌症的类型、发展阶段及其恶性程度。实施活检的常见手段包括针吸活检、内镜活检及手术活检等,它们能够揭示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分化状态以及是否已发生转移等关键信息,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奠定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关于血常规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对血常规结果的误解或过度担忧,影响患者对健康状况的正确认识。

三、对血常规的误区有哪些?

在理解和解读血常规报告的过程中,不少人容易陷入一些误区,具体如下:

误区一:血常规可以诊断所有疾病

许多人认为,血常规检查能够检测出所有健康问题,甚至包括癌症、心脏病等重大疾病。

实际上,血常规主要通过分析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如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分类计数等)来评估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虽然血常规检查能帮助识别贫血、感染及炎症等情况,但在面对癌症、心血管疾病等复杂疾病时,它无法直接提供确诊依据。

误区二:血常规化验单无箭头即正常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各项指标都有相应的参考范围,通常这些范围会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有所不同。化验结果中,如果某项指标的数值超出正常范围,通常会用箭头(↑或↓)进行标注,提示异常。而血常规的结果并非总能全面反映身体的所有健康问题,且没有箭头提示并不意味着身体完全没有问题。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特别是某些急性病症或感染的初期,血常规的各项指标可能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比如,在急性感染的初期,虽然患者可能已经出现了症状(如发热、乏力等),但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数、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浓度等可能没有明显变化,导致早期无法通过血常规检测发现疾病的踪迹。

某些慢性疾病(如早期的肿瘤、慢性炎症性疾病等)在初期可能不会显著改变血液成分,或者变化幅度较小,也可能未能在常规血常规检查中被察觉。

血常规检查在癌症早期筛查中占据重要地位,医生通过分析白细胞、红细胞(包括其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量等关键指标的变动情况,能够对个体是否存在潜在的癌症风险做出初步判断。

而血常规检测仅仅是癌症诊断流程的起始步骤,为了确切诊断癌症,还需进一步借助影像扫描、肿瘤患者如发现血常规异常,尤其是伴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参考资料

1、《肿瘤研究与临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的临床意义.2017-11-09

2、申少铁.人民日报.读懂血常规报告单里的关键指标. 2024-07-09

3、战映.医药养生保健报.为什么看病要查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病?. 2024-05-26

4、杨寄轶.医药养生保健报.最常见的“血常规”检测,到底是在查什么?. 2024-02-18

5、战映.医药养生保健报.为什么看病要查血常规?能查出哪些病?. 2024-05-26

0 阅读:0

雨广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