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25军抗战表现平平,日后何以成为粟裕之劲敌?深挖四大原因

度度狼观抗战 2024-04-02 05:50:59

在自媒体狂欢的时代,“抗日名将”这个很严肃的历史名词,显然已经被过分滥用了,甭管某位将领参加过几次战役杀过多少鬼子,哪怕是解放战争时期才渐露头角的,也被冠上“抗日名将”的称号,喏,就比如淮海战役中毙命的黄百韬,李德邻薛伯陵王佐民倘若泉下有知,100%羞与为伍!

(黄百韬戎装照)

黄百韬是1943年10月,从第三战区参谋长的位置上,调任的第25军军长,此时已然是抗战后期。纵观整场抗日战争,顾祝同的第三战区即便算不上最拉胯的,也肯定排不进比较能打的前三,无论是李宗仁的五战区、陈诚的六战区还是薛岳的九战区,都比“顾百顺”发挥好得多。

究其原因,除了顾祝同军事能力一般这个因素外,第三战区所处的“闽浙赣”交界地区,本身就不是日军觊觎的重点目标。在全部22场大型会战中,以三战区部队为主体的仅有一次“浙赣会战”,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为了摧毁浙西和皖东的机场群,不让美国飞机利用而发起的。

浙赣会战1942年9月结束,日军基本打通了浙赣铁路线,占领并破坏了衢州等地的机场,主力旋撤回原防,第三战区损兵折将,怎么说都是败仗。而顾祝同的抗战总体表现,可以用“敌不动我不动”来形容,毫无亮点可言,而自黄百韬到任以后,第25军更是基本“坐等胜利”。

然而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的苏中战役开始,黄百韬所部就如附骨之蛆,始终是华东野战军和粟裕将军最难缠的对手,那么问题来了,一支抗战期间表现平平的部队,这个第25军、缩编后的整编第25师和扩编后的第七兵团,何以成为了粟裕将军的劲敌呢?

(第三战区顾祝同)

一、第25军并非是什么杂牌军

国民革命军第25军的番号,相信军史爱好者还是比较熟悉的,早期其实属于黔系军阀,红军长征时期经常暴揍的“双枪兵”,便是贵州军阀王家烈的25军所部,后王家烈被削去军权,第25军的番号一度撤销。

黄百韬后来执掌的第25军,却是妥妥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该军重建于1938年武汉会战之前,以第52师和第190师合编而成,这两个师之前的番号分别是预备第3师、预备第4师,皆是抗战爆发以后,军事委员会以新募的士兵编组而成,预3师是安徽兵、预4师是湖南兵。

第25军所辖各师的番号几经调整,至黄百韬调任军长的1943年,时辖第40师(嫡系)、第108师(东北军余脉)和第148师(川军),尽管各师来源不尽相同,但仍然属于已被“中央化”的部队,无非老底子没那么纯正罢了,所以必须先说清楚,第25军绝不算“杂牌军”。

(解放战争时期)

至于黄百韬本人,严格来说也不算什么杂牌将领,一方面,作为直鲁联军的旧部,黄百韬曾于1936年被选送“陆军大学”深造,这其实也算“天子门生”了,当时军官团内部俗称的“黄马褂”(黄埔生)和“绿袍子”(陆大生),黄百韬至少是占了一样的。

另一方面,讨论国民革命军将领的派系问题时,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跟着谁混的,比如蒋系“八大金刚”多为保定军校和日本陆士的毕业生,但他们却都算“黄埔系中央军”的骨干,因为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时,他们便开始跟着校长混了。

以此类推,由蒋系“八大金刚”发展起来的亲信将领,也可纳入“嫡系将领”的范畴,而黄百韬是何应钦推荐到第三战区的,且以勤勉和恭顺,很快就被顾祝同倚为心腹,自然要视作嫡系将领群体的一员,一言以蔽之,非嫡系将领是没有可能执掌中央军部队之军权的。

(抗战中期)

黄百韬能够被顾祝同外放中央军第25军的军长,能够在1946年的整编中继续担任整25师师长,还能够在1948年晋升第七兵团司令官,若非是顾祝同的亲信,若非已被基本视为嫡系将领,就算他再能打,校长也不会在主官任命状上签字,这是红线!

黄百韬毕竟是从军阀部队的基层干起来的,当过小军阀李纯的勤务兵,进过军官教育团,排长、连长、营长和团长都干过,对旧军队的特点和弊端很是门清,这一点反而比大部分曾经只是热血青年的黄埔生,更具一定优势。

因此客观来说,黄百韬是很会带兵的,加之自身没有乱七八糟的臭毛病,因此接手第25军后,对部队的改造和整训比较成功。在顾祝同的力挺下,黄军长首先理顺了高级人事,不听话的换马或者他调,很快树立了个人权威。

黄军长还能够“深入基层”,发现和提拔新锐军官培养个人势力,另外第25军在抗战后期,也没有参加什么像样的大型战役,这就给黄百韬整军和练兵,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环境,至抗战胜利时,黄百韬已经牢牢掌握了这支部队。

(抗战后期)

二、第25军优先获得了全套日械装备

网络上提及蒋军精锐部队,动不动就喜欢以“全美械部队”来描述,以形容其装备之豪华和精良,其实是不太专业的。实际上,真正的全美械部队只有新1军和新6军勉强算得上,其他十几个“美械军”都是以美械为主的“杂械部队”。

而美械装备中,尤以速射武器为主体,那么弹药供应和维修保养的标准要求很高,而蒋军的后勤保障水平,跟美军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经常出现弹药不足或装备故障等问题,其人机攻效远没有读者想像的那么优良。

解放战争爆发时,蒋军的建制正规军大概有1/4算美械、1/4算国械、1/2则是日械,毕竟缴获了100多万侵华日军的全套装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首批换装“全日械”的仅有5个军:第3军、第26军、第59军、第70军和黄百韬的第25军。

其中以第25军装备普及率最高,主要原因是该军抗战胜利后,一度接收并驻扎上海,而黄百韬作为赣州行营主任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嫡系,优先从“军政部京沪办事处”申领了足额的日式装备,并于1945年12月全部完成换装。

千万不要低估日军的武器装备水平,尤其是“单位建制的火力配置”方面,鬼子那是经过多年摸索和调整的,其整体的装备水平和火力配置,即便在投降之时,仍然要超过蒋军,是不是有点颠覆认知了?但是事实如此。

1946年初,第25军改制为整编第25师,所属各师改制为整编旅,全师经过缩编后23124人,装备配置更加合理,尤其是在宁沪杭地区,存有大量缴获日军之弹药物资,因此整25师在战场补充上,远比其他美械军、国械军和普通的日械军条件要好得多。

如果说黄百韬理顺了25军之人事,是为“作战软件”的话,那么全套的日械装备和充足的后勤补给,使该军的“作战硬件”也不可小觑。换装和整编完毕后,整25师划归李默庵第一绥靖区指挥,黄百韬的司令部设于扬州。

全面解放战争爆发后,粟裕将军指挥的苏中战役,曾经取得“七战七捷”的辉煌战绩,主要打击的就是李默庵的部队,而敌军出现在战场上的五个整编师中,即有李天霞的整83师、王铁汉的整49师以及黄百韬的整25师。

其中整83师、整49师均遭沉重打击,在粟裕将军歼灭的53000多敌人中,这两个整编师“贡献”了不低于1/3的俘虏,然而黄百韬整25师仅在“邵伯阻击战”中损失2000余人,却也给担任阻击的华中野战军第10纵队,带来1000余人的伤亡。

黄百韬和第25军的的强悍和难缠,从这时候便已经体现出来了,要知道,整83师即是抗战时期,一直跟随第74军活动的第100军,装备和战力不弱,但仍然要比整25师差了一截。

三、第25军是“皖南事变”的元凶部队

日军占领宁沪杭以及武汉、南昌以后,主要战略目标是继续向西压迫重庆,对于闽浙赣交界地形复杂的山区,并没有什么兴趣,因此除浙赣会战以外,第三战区在抗战大部分时间都“很闲”,闲来无事时,跟新四军搞摩擦就成为主业。

而作为第三战区的主力部队,第25军当时的全部三个师:第40师、第52师、第108师,都参与了同室操戈的“皖南事变”,占顾祝同出动的全部七个师之半数左右,成为这次事变的参战绝对主力,在黄百韬前任张文清的带领下,表现也极其卖力。

张文清的出身跟黄百韬类似,东北军将领,先后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八期和陆军大学,抗战爆发前后,任东北军第108师师长,后调任第25军副军长,1940年晋升该军军长,因此皖南事变爆发时,正是其军长任内。

(胡琏、黄百韬和白崇禧在大别山)

当新四军军部陷入敌人重重包围时,也是张文清率25军堵住了新四军的主要突围方向,并给新四军带来重大伤亡。后叶挺军长提出谈判,张文清指示该军52师师长刘秉哲,诱使叶挺前往52师师部,并无耻地予以扣押。

换句话说,第25军打日本鬼子没啥本事,却是“皖南事变”的元凶部队,给抗日的新四军带来严重损失,1943年10月初,张文清居然“因功擢升”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这才有了黄百韬的继任,真是莫大的讽刺。

然而这一罪恶行径,却给第25军带来另外一个意外收获:面对新四军部队时,在心理上具有了某种优越感,须知“皖南事变”中参战的新四军,有半数还都是老部队,这种心理也极大影响了日后的作战,毕竟华东野战军的主体,也是由新四军部队发展起来的。

如此导致的后果是,解放战争时期,当第25军与华野部队交战时,打心里确实是不怵的,这就比较麻烦了,战场上是两军的综合较量,心理上的搏奕也是其中一项,因此黄百韬所部,得以在华东和华中战场上,猖狂长达两年之久。

(第25军的位置)

当然,黄百韬以杂牌出身混进嫡系军官团,为了争宠和获取更大的信任,“每战必争先”也是第四个重要因素,这与其他蒋军将领习惯性保存实力、每战坚决不做“出头鸟”的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用句流行语来说,那叫同行的衬托,

跟绝大多数腐败不堪的蒋军高级将领相比,黄百韬不嫖不赌,个人操守也没有那么靡烂,比如淮海战前,拒不参加徐州剿总举办的舞会,兵败后既不投诚也不投降,宁肯自戕成为殉葬品,于是成为如今网络上部分人的追捧对象,糊涂啊,谁说蒋军将领全都是酒色之徒了?

不管黄百韬和25军战斗力怎么强,既然身处一个反动的阵营,各级“上官”又多腐朽和无能之辈,早晚也是覆灭的命运。淮海战前,作战厅长郭如瑰到徐州开会,看见黄百韬面色奇差,免不了寒暄问候几句,答曰:“近来身体欠佳,时常觉得忽冷忽热,流年不利,能不能活过天命都很难说”。。。

倒是一语成谶,旬月以后,第七兵团中将司令官黄百韬便毙命于碾庄圩战场,年49岁。

0 阅读:11
度度狼观抗战

度度狼观抗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