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东风风行,不知大家对该品牌的印象到底如何,在我看来,风行一直是“强商弱乘”的存在。在商用MPV领域,五菱宏光往下就是销量稳居前三的风行菱智,但风行旗下的乘用车则一直窝缩在市场边缘,并没能给消费者带来明显的存在感。
如今能帮东风风行在乘用车领域提升点声量的,大概就是前段时间的“新标”发布会了。对于这场从去年11月到今年6月,筹备了近7个月的“换标”事件,会成为风行品牌的一剂良药吗?
品牌亟虚改革,换标成为良药?换标=焕新、革新。因此讨论换标能否成为品牌良药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东风风行到底有何急需改革之处。
①品牌定位混乱。如果说目前市面大部分车型均表现出趋同态势,那么东风集团旗下三大品牌则是“一胎生三个”的状态,抛开东风经典双飞燕LOGO是否拥有足够的美感不谈,就“风光、风行、风神”在用同一品牌LOGO的情况下,大部分消费者不看尾标难以对三者进行区分,加之三者产品定位拥有明显重叠区域,因此未来风行拥有独立的新LOGO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②市场消费升级,难撕“廉价”标签。不可否认,在2018年以前东风风行绝对算得上是自主品牌中的“明星”车企,在2016年更是取得了近5年最高的年销量成绩(26.13万),然而就是市场风向急剧改变的背景下,风行被打上了“廉价”的标签。事实证明在这个将用户增量转化为用户存量;国内市场消费需要升级进化的年代,风行以往靠价格的打法已经行不通了。反观如吉利、长城等一行车企早已通过转型站稳了脚跟,对于风行汽车现阶段才选择换标调整方向,难免会让人感觉有些后知后觉。
了解东风风行换标需求后,再看换标是否能成为品牌良药就更加清晰了。先给出结论,换标能成为良药,但也不完全能。对原有品牌LOGO大刀阔斧并赋予全新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战略,对于撕掉“廉价”标签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头,但需要注意的是开头只是“药引子”。想要做到“药到病除”品牌焕新之后的规划布局才更值得我们深究,毕竟想要实现子品牌差异化发展、撇除“廉价”标签并非换张皮就解决的事情。
显然,东风风行在换标第一步后,也开始着手建立起自己的产品布局,这点确实给到人一种干实事的形象,而关于风行如何解决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产品矩阵单一问题,则不得不提风行发布的EMA架构平台以及“乘风计划”。
EMA平台能否带领品牌向上架构作为最能体现品牌资源整合能力的手段之一,对于现阶段大部分车企而言,出色的平台架构不仅能极大缩短研发周期,同时也是提升品牌形象的象征,因此从某种角度而言“模块化架构”和“高级”似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在发布会上,东风风行正式推出的EMA架构能否助力品牌上升?
从平台拓展性来看,风行EMA架构轴距拓展能力达到2615~3200mm,轴距拓宽范围1554~1630mm,能够满足涵盖轿车、SUV以及MPV三大品类在内的11款基础车型,加之70%的零部件通用化率以及燃油、DM、EV动力体系的兼容,EMA确实算得上是能够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架构。当然,由于目前EMA旗下仅有一款T5 EVO,新车月销量仍在上升阶段,因此EMA平台未来能否像TNGA、CMA一样强势赋能品牌向上,目前仍有待观望。
至于发布会上基于EMA架构打造的首款MPV概念车,相较于动辄用轿车和SUV作为主推车型的汽车品牌,从定位来看风行在新阶段似乎想要继续在MPV领域找到主场。外观部分,中网和“泪眼”灯带与自家岚图概念车以及隔壁长安UNI-T有着几分相似之处,因此对比外观,我反而更关心在EMA架构下,这款车的具体产品实力。
年销30万是形势所趋还是拍脑之举说完当下,我们再来看看东风风行给自身未来定下的目标“2025年销量30万台”、“自主MPV TOP3”。首先就2025年30万台销量来看,如果将该目标放置到东风商用车上自然不会有太大压力,但对东风风行单一独立品牌而言,可能是不小的挑战。通过网络收集的信息,东风风行2015年销量为25.06万辆、2016年则达到巅峰26.13万辆、随后2018年直接腰斩为12.84万辆,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风行想要在这越发内卷的时代重返巅峰,存在的变数相较5年前大概率只增不减。
除了对东风风行进行了明确的规划外,到2025年东风岚图也需要达到15万辆,风行、风光、启辰等品牌累计销量达到55万辆。不可否认,自2020下半年以来东风集团对旗下市场一直都采取了相对积极的打法,但从实际市场反馈来看,也许是产品规划跟不上节奏,全新服务营销体系尚未完全成形的缘故,短期内并不没有给消费者带来太大的变化,至于换标后的东风风行能不能在25年实现30万销量的目标,那就让子弹先飞一会吧。
HY
搞不明白!双飞燕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