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吃抗抑郁药,我得出3个结论

诺来看健康 2025-04-06 06:28:36

作为一名与抑郁症抗争多年的“老战士”,我曾和许多人一样,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抗抑郁药上。药片吞下去的那一刻,仿佛吃下了“快乐魔法丸”,期待着第二天就能满血复活。然而,现实却给了我沉重一击——药物能缓解症状,却治不好我的心。

在漫长的康复路上,我逐渐明白:抑郁症不是靠药物“治”好的,而是通过正念、运动和心理重建“活”好的。今天,我想分享三个用时间和眼泪换来的宝贵经验,希望能为病友们点亮一盏微光。

01

经验一:药物是拐杖,但不是双腿

医生曾对我说:“药物就像近视眼镜,能帮你看清世界,但无法治愈你的眼睛。”抑郁症的生理症状(如失眠、乏力)确实需要药物调节,但若只依赖药物,无异于指望眼镜能让自己“长出好视力”。

我曾连续服药两年,初期效果明显,情绪平稳了,但半年后进入“平台期”——药还是那颗药,心却依旧被困在泥潭里。直到一位心理医生点醒我:“抑郁症的本质是心理的‘扭曲’——你看世界的角度病了,不是你的身体病了。”

行动建议:

遵医嘱服药,但不同时放弃心理治疗。

记录服药后的情绪变化,与医生定期讨论减药可能。

把药物当作“过渡工具”,而非“终身伴侣”。

02

经验二:正念不是“躺平”,而是换一种活法

最初听到“正念疗法”时,我嗤之以鼻:“不就是让人发呆吗?”直到读到《情绪自救》中的一句话:“痛苦不是来自现实,而是来自你对现实的对抗。”

一个小故事

佛经中记载,一位僧人因总被噩梦困扰而求助禅师。禅师说:“下次做梦时,试着在梦里问自己——这是梦吗?”僧人照做,某夜梦中突然醒悟:“这是梦!”从此噩梦消失。

禅师解释:“当你不再把梦当真,它便失去了力量。”抑郁症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越是纠结“为什么是我”“必须快点好起来”,症状就越猖狂。

正念的实操方法(亲测有效):

1. 观息法:每天静坐20分钟,专注呼吸进出。念头飘走时,不批判,轻轻拉回呼吸。

“就像看云飘过,不追也不赶。”

2、平等心训练:对情绪说“我知道了”,而非“快滚开”。

默念:“焦虑来了,我接受;绝望来了,我接受。”

03

经验三:运动是“天然抗抑郁药”,但别把它当任务

科学家发现,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效果堪比药物。但对我而言,运动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让我重新感知“活着”。

关键点:

从“1分钟”开始:抑郁严重时,我连刷牙都无力,于是告诉自己:“只散步1分钟,多了不算。”结果往往能走10分钟。

选择“不费力”的运动:瑜伽、散步、八段锦……重要的是动,而非“练到虚脱”。

忘记“坚持”二字:下雨天不想动?那就休息。运动是为了找回对身体的掌控感,而非增加负担。

终极领悟:抑郁的根,是错误思维方式

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曾说:“抑郁的人不是脆弱,而是长期用悲观滤镜看世界。”我曾坚信努力必须立刻有回报、别人都在嘲笑我”,这些扭曲思维不断地缠绕着我。(推荐抑郁的朋友去看两本书《情绪自救》和《战胜抑郁》)

04

写在最后

现在的我,偶尔仍会情绪低落,但已学会说:“哦,你又来了。坐会儿就走吧。”这种“平常心”,不是认命,而是明白:世间万物皆无常,痛苦也会流动。

如果你正深陷抑郁,请记住:

1、药物有用,但别让它成为你唯一的希望。

2、正念和运动不会立刻“治愈”你,但会悄悄重建你的内心。

3、抑郁的终结,始于你对自己说:“是的,我现在很难受,但我允许它存在。”

真正的顺其自然,不是放弃挣扎,而是在全力以赴后,对结果一笑而过。

1 阅读:211

评论列表

用户15xxx25

用户15xxx25

2
2025-04-06 11:42

屁话,等你你患过真正的抑郁再来胡言乱语吧

闲人 回复 04-16 14:36
你是老抑?

诺来看健康

诺来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