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小芳,是一位工作压力很大的白领。半年前,她因为长期失眠、情绪低落,被诊断为轻度抑郁症,医生给她开了抗抑郁药。刚开始,小芳对吃药有些抵触,但在医生的耐心解释和药物逐渐起效后,她的睡眠改善了,情绪也稳定多了。
吃了三个月左右,小芳感觉自己状态好了很多,几乎和正常人一样了。她心想:“既然病好了,这药是不是就可以停了?” 加上她听说抗抑郁药可能会有一些副作用,心里就更想摆脱它了。于是,她没有咨询医生,就悄悄地把药停了下来。

刚停药的那几天,小芳感觉还不错,甚至有点庆幸自己“英明”的决定。然而,没过几天,她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晚上又开始失眠,白天精神恍惚,注意力难以集中。更糟糕的是,之前已经好转的情绪再次变得低落,焦虑、烦躁、易怒等负面情绪又回来了,甚至比之前还要严重。
小芳以为自己是感冒了,就去药店买了些感冒药吃,但症状却丝毫没有缓解。她感到非常困惑,为什么自己明明已经“好了”,现在却又变得这么糟糕?
无奈之下,小芳只好再次去看医生。医生在详细了解了她的情况后,严肃地对她说:“小芳,你的情况很可能是突然停用抗抑郁药引起的撤药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停药综合征。像这类精神类药物,绝对不能自己随便停,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否则很容易引起症状复发甚至加重。”

医生的诊断让小芳后悔不已。她没想到,自己以为的“痊愈”,只是药物作用下的稳定状态,突然停药不仅没有让她摆脱药物,反而让她遭受了更大的痛苦。之后,小芳在医生的指导下,重新开始服用抗抑郁药,并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逐渐减量,最终才顺利停药,恢复了健康。
小芳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些药物一旦开始服用,就不能随意停止,否则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那么,究竟哪些药物属于“不能随便停”的范畴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6种药,一旦开始服用,请务必遵医嘱,切忌自行停药药物是治疗疾病、维护健康的重要工具,但用药不当也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突然停用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撤药反应,导致病情复发、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以下五种药物,一旦开始服用,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或停用,切忌自行决定。

第一种:抗抑郁药
正如引子中小芳的经历一样,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的重要药物。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来发挥作用,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才能达到稳定的疗效。
为什么不能随便停?
突然停用抗抑郁药会导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水平发生剧烈波动,引起一系列撤药症状,包括:
情绪波动: 焦虑、抑郁、烦躁、易怒、情绪不稳等。身体不适: 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失眠、疲劳、出汗、感觉异常(如触电感)等。精神症状: 幻觉、妄想等(在少数严重情况下)。
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服用时间以及个体差异。但总的来说,突然停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病情复发或加重。
正确做法: 如果需要停用抗抑郁药,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减量,通常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减药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撤药反应的发生。
第二种:抗癫痫药
抗癫痫药是用于控制和预防癫痫发作的药物。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抗癫痫药通过抑制神经元的过度兴奋来减少或阻止癫痫发作。

为什么不能随便停?
突然停用抗癫痫药是极其危险的,可能会导致:
癫痫发作频率增加: 甚至可能出现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诱发新的癫痫类型: 有些患者在停药后可能会出现之前从未发生过的癫痫类型。影响日常生活: 癫痫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意识、运动和行为能力,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风险。
正确做法: 癫痫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停用抗癫痫药需要非常谨慎。只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律服药,病情稳定,并且经过医生的评估认为可以尝试停药的情况下,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减量。减药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并且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第三种:降压类药物
常见药物: 比如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如缬沙坦、氯沙坦)、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为什么不能随便停?
长期服用降压药的目的是为了将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减少高血压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突然停用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在短时间内迅速反弹升高,出现反跳性高血压,严重时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导致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甚至发生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正确做法: 降压药的调整和停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血压控制良好,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尝试逐渐减量,但绝不能自行突然停药。
第四种:降糖类药物
常见药物: 包括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格列吡嗪、达格列净、沙格列汀等)和注射用胰岛素。

为什么不能随便停?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来维持血糖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以避免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突然停用降糖药,尤其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可能引起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急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对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突然停药也可能导致血糖控制不良,长期以往会增加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风险。
正确做法: 降糖药物的调整和停用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病情变化以及其他健康状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停用。
第五种:冠心病用药

常见药物: 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等。
为什么不能随便停?
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来预防血栓形成、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肌梗死和卒中的风险。突然停用某些冠心病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和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导致反跳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严重后果。例如,突然停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正确做法: 冠心病用药的调整和停用同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心脏功能以及风险评估来决定用药方案,任何更改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第六种: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具有强大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疾病。
为什么不能随便停?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抑制人体自身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如果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简称肾上腺危象): 这是一种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状况,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恶心、呕吐、腹痛、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原发疾病复发或加重: 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之前被控制的疾病迅速复发或加重。撤药综合征: 长期服用激素后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撤药症状,如疲劳、肌肉关节疼痛、情绪低落等。正确做法: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后需要停药时,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缓慢减量,逐渐恢复人体自身的激素分泌功能。减药过程可能需要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具体取决于药物的种类、剂量、服用时间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以上列举的6种药物只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不能随便停用的药物类型。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药物也需要遵医嘱服用和停用。
再次强调: 任何药物的服用和停用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要因为感觉症状好转、担心药物副作用、或者其他任何原因而自行停药。擅自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