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患有“冠心病”的人,不管放没放支架,这5种药不建议停

瑞旭来看养护 2025-04-24 03:54:47

老王今年60岁,有冠心病史好几年了,前几年查出心脏有斑块,一直吃药控制。最近身体感觉还不错,他就偷偷把药给停了。他的理由是:“我没放支架啊,又没犯病,还老吃药干嘛?吃多了对肝肾不好!”

结果不到半年,一次突然胸口剧痛,被送去医院抢救,最后不得不装上了支架。

医生很常见这样的情况,不少冠心病患者觉得症状缓解就可以停药,或者没放支架就不用吃药。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区。

一、为什么冠心病要长期用药?不是心脏不痛就好了?

我们先来把这个逻辑捋清楚:

冠心病,说白了就是冠状动脉(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发生了“堵塞”或“狭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血管内壁堆满了脂质斑块,导致血流受阻。

这些斑块不会自己消失,也不容易完全逆转。你今天没症状,只是因为血管还没完全堵,或者侧支循环代偿得不错。但风险还在,一旦斑块破裂,就可能诱发心梗。

而药物治疗的目的是什么?

✔ 控制症状(比如防胸痛)

✔ 稳定斑块、防止破裂

✔ 降低血脂、控制血压,延缓疾病进展

✔ 防止血栓,降低心梗、中风的风险

这不是吃几天药就能“治好”的,而是一个长期管理、像慢病一样控制的过程。

二、得了冠心病,不管有没有放支架,这几类药一般都要吃,而且不能随便停

1. 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的关键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波立维)、替格瑞洛、奥卡格雷等

冠心病患者,不管放没放支架,都容易形成血栓。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就是防止血小板“聚在一起”,不让它们在血管里形成“血栓块”。

如果你没放支架,通常吃单药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如果你放了支架,至少要吃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一年,甚至更久。

误区提醒:有些人怕阿司匹林“伤胃”就停药,其实可以通过胃保护药(如奥美拉唑)联合使用,千万别自己擅自停药,否则风险比胃出血更大!

2. 他汀类降脂药:不是为了降胆固醇,而是为了稳定斑块

代表药物: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

很多人以为“我血脂不高了,药就可以停了”,其实不对。

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还有两个很关键的作用:

✅ 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导致心梗

✅ 抗炎——减少血管内的炎症反应,有利于保护血管内皮

也就是说,即使你胆固醇不高,也要吃他汀。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C)目标要低于1.8mmol/L,甚至1.4mmol/L以下,靠饮食几乎达不到这个目标,只能靠药物干预。

误区提醒:他汀“伤肝”“伤肌肉”的副作用是可能存在的,但发生率并不高,医生会定期监测,大部分人是可以耐受的,别因为网上一篇文章就自己停药。

3. β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脏负担、控制心率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等

这类药的作用包括:

✔ 减慢心率、降低心脏耗氧量

✔ 降低血压

✔ 防止心律失常

✔ 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β受体阻滞剂特别适合有心绞痛、高血压或心肌梗死后的人长期服用。

误区提醒:有人觉得吃了后心率慢、头晕,就自己停药。其实刚开始确实需要逐步调整剂量,不能一下子停掉,尤其不能突然停药,会造成“反跳效应”,引发严重心律紊乱。

4. ACEI或ARB类药物:不仅是降压,更是“护心”

代表药物:培哚普利、卡托普利、厄贝沙坦、缬沙坦等

如果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功能下降等情况,这类药是保护血管、心脏、肾脏非常关键的药。

哪怕血压不是很高,也常用于冠心病病人。它可以:

✅ 改善心肌重构

✅ 减少心力衰竭风险

✅ 减少再发心梗几率

5. 硝酸酯类药物:缓解心绞痛的“救急药”

代表药物:硝酸甘油、消心痛、单硝酸异山梨酯等

这类药物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氧,主要用于缓解胸痛发作时使用,也可用于预防性服用。

注意:不能和某些药(如“伟”哥)同时服用,会严重低血压,甚至致命。

三、如果长期吃药,担心副作用怎么办?

这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

我们来简单说说几个常见药物的副作用,以及解决办法。

1. 阿司匹林

这是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药之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是胃部不适,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胃出血。不过不用太担心,可以通过饭后服用、加用胃药(如奥美拉唑)来减少对胃的刺激,很多人长期使用也都没出大问题。

2. 他汀类药物(比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这类药物除了降血脂外,还能稳定斑块,但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肌肉酸痛、肝功能指标(肝酶)升高的情况。医生通常会安排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肌酸激酶(CK)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及时调整剂量或换药。

3.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它能减轻心脏负担,但有些人用了以后会觉得乏力、心率过慢。遇到这种情况,不能直接停药,而是应该让医生评估后调整剂量,或者根据具体情况换药。

4. ACEI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

这类药除了降压,还有“护心”作用,但有的人用后会出现干咳或者血钾升高。如果咳嗽很明显、影响生活,可以请医生改用ARB类药物(如缬沙坦、厄贝沙坦等),这类药的作用类似,但咳嗽的副作用更少。

四、有没有哪些人可以“减药”或“停药”?

是有的,但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

✅ 经医生评估,属于低危患者

✅ 症状控制良好,心电图、心脏彩超、血脂都正常

✅ 停药或减药是医生安排,不是自己决定的

而大多数人,尤其是已经放了支架、有过心梗病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基本都是终身用药管理。

五、写在最后:长期用药 ≠ 一辈子吃药受苦,而是给自己一份“保障”

很多人不喜欢吃药,一是觉得麻烦,二是怕伤肝肾,三是“心里不舒服”,觉得自己像个病人。

但换个角度想想——吃药是为了“管住病情”,而不是在拖着病不治。

你能正常生活、工作、旅游,不正是因为这些药在“背后默默保护”你吗?

尤其是冠心病这种慢性病,一旦控制得好,完全可以长期稳定甚至几十年不复发。

医生最怕的,不是病情重,而是你该吃的药不吃,不该做的事乱来。

如果你或你身边有冠心病家人,记得转发给他看看,也提醒他:

“药不是吃给医生看的,是吃给你自己一份安心。”

7 阅读:770
瑞旭来看养护

瑞旭来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