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皇时代、苏联时代、到现代俄国,展现俄罗斯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沙皇时代(一)彼得一世
西斯拉夫民族在伊凡的带领下建立莫斯科大公国,1472年莫斯科大公迎娶东罗马末代公主,从此认为继承了罗马帝国的正统,将罗马的双头鹰画在国徽上。到伊凡四世时自称沙皇,即凯撒之意。此后沙皇俄国向东吞并西伯利亚,向西扩张至奥斯曼土耳其和波兰,成为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十八世纪初,彼得一世(1672年-1725年)成为新沙皇,他面对的俄国封闭落后,国内经济支柱靠农业、教育限于东正教内部传播、商业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此时西欧正处在大航海的热潮当中。彼得一世的处境与春秋时期的秦孝公非常像,国内民生凋敝,国外强国林立。他们都选择变法图存,不同的是彼得一个人做了秦孝公和商鞅两个人的工作,开启一场由沙皇从上至下的变法。
1697年8月彼得一世以下士身份匿名前往西欧留学,先后在荷兰赞丹学习造船、 走访奥地利、瑞士、普鲁士、在英国学习城市建设并向牛顿学习科学。回国后开始一系列的改革,改变俄文、要求男士穿西服、必须割掉长胡子等等。这场改革需要颠覆整个既有现状全盘西化,触及太多人的利益。
青年贵族从十九岁起必须为国家服务一直到死,普通人更没有任何自由,这种高压政策使国内一部分军队哗变,连太子阿列克谢都叛逃出走准备推翻彼得。面对这些保守势力阻挠,彼得必须使出铁腕政策,对哗变的军队无情镇压,将太子抓回亲自审问并处死。
俄国面积大但一直没有出海口,为了发展经济,改革初期的1700年曾攻打瑞典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结果十万俄军被八千瑞典军打败。俄国在乌拉尔山脉建兵工厂,建立军官学校培养军官、并建立海军。九年后打败瑞典军,瑞典国王只带着百人逃往土耳其。1713年彼得放弃有八百年历史的首都莫斯科,在涅瓦河口建了一个新城市圣彼得堡作为新都。
在俄国被称为大帝的只有两位,彼得一世以其卓著的功绩被称为彼得大帝,他比康熙皇帝小十八岁,另一位被称为大帝的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彼得大帝的改革由他一个人主导,建立了强大的帝国,但他的全盘西化铁腕改革,截断了俄国的文化历史,俄国人缺少了文化归属感。
(二)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大帝死后保守势力迅速反扑,废除彼得颁布的所有法令,首都迁回莫斯科,后面三十七年有六位沙皇当政,谁也没能再进行改革。一直到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年-1796年)成为沙皇,她宣布将贯彻一切彼得一世主张的变革。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德意志人,嫁给沙皇彼得三世为妻,两人都出生在德国,可彼得三世非常不喜欢俄国,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得到俄国民众的认可,放弃原先的信仰皈依东正教并苦习俄语。她当政期间正是西欧启蒙运动时期,深受其影响,她的改革偏重教育。
现在圣彼得堡的市政厅斯莫尔尼宫,正是她当年创办的女子学校,在她的推动下,每个省会都有四年制学校,每个县城都有两年制学校。对外则继续扩张领土,从奥斯曼土耳其手中夺得黑海出海口,占领北美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
她曽引入西欧法律,并亲手制定了六百页的纲要,可来自各地的立法代表开了二百次会议仍不能制定出来,问题在于沙皇统治的根本农奴制。俄国一直有个症结就是人多地少,彼得一世鼎盛时期全国有一千六百万人口,而他的领土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要维持统治必须控制住珍贵的人力资源,所以农奴制实行了五百多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也不能废除这一统治根本,最后只能给贵族更多自由来巩固统治。她死后的1814年,被寄予厚望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战胜拿破仑,成为神圣同盟盟主,俄国登上了历史的顶峰。
(三)沙皇时代落幕
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内部的亲西欧派和保守斯拉夫派还在争斗不止。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大败于英法联军,这是第一场现代战争,全世界人民看到了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农奴制与工业化的矛盾再次凸显出来,俄国国内先进分子开始独立思考国家走向,如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别林斯基、普列汉诺夫,非常像我们民国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
1905年俄国与日本在我国打了一场日俄战争,俄国再次战败,此时俄国国内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宣布成立国家杜马,走出变革第一步,可惜两年后他就放弃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的再次战败危机到沙皇的统治,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沙皇统治时代落下帷幕。
(四)圣彼得堡文化旅游资源
坐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的冬宫是18世纪中叶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杰出典范,与伦敦大英博物馆、巴黎罗浮宫、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一起,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该馆最早是叶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馆。
圣彼得堡西南的夏宫面向芬兰湾,彼得大帝为了彰显俄罗斯作为名副其实的大国而建造,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涅瓦河右岸的彼得保罗要塞,与圣彼得堡同龄,作为要塞它并未取得实际效果,反而成为关押政治犯的监狱。
彼得大帝为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建造了叶卡捷琳娜花园,园中到处是诗画,飘动着心醉的旋律,琥珀宫殿通体由琥珀和黄金装饰而成,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圣彼得堡其他景点: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伊萨基耶夫教堂、青铜骑士像、狮身人面像、尼古拉教堂。
苏联时代(一)列宁
斯拉夫民族需要领袖,有领导者便有无穷动力,先有列宁(1870-1924年)后有斯大林(1879-1953年)。马克思曾说社会主义应该先在欧洲发达地区产生,社会主义的主力工人阶级在工业发达国家,但在俄国的列宁坚持革命下苏维埃获得成功。
这期间新生的苏维埃外有十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内有白俄匪徒、沙皇残余。列宁采用余粮征集制度,终于稳定住新生政权。四年后的1921年又爆发大灾荒,三千万人饥寒交迫,国内民众发生叛乱。列宁废除战时机制实行新经济政策,将无偿征集变为市场自由贸易,再次稳定住国内经济。列宁做事非常灵活,马克思也没说过这种情况有什么对策,新生的苏维埃只能一步步探索怎样治国。
(二)斯大林
斯大林做事强硬,执政后放弃新经济政策,他要追求的是快速工业化,这也是当时世界形势所要求的。农业产品便宜卖出,工业产品价格上扬,牺牲农业补贴工业。
1925年在莫斯科大剧院开始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这是世界上未有的创造,出口农业换汇发展重工业,每个地区都给指派好生产计划,全国一盘棋。到1932年一五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苏联生产总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而此时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世界目光投向了苏联的经济模式。很快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这一年将苏联西部工业区被摧毁,苏联首战牺牲一百万人。
很快苏联强大的计划经济效果显现出来,重建西部工业区、加强西伯利亚工业区,采取二十四小时工作制度,人歇机器不停。仅每天的飞机产量就是德国的两倍,最终以苏联牺牲两千万人的代价,消灭了法西斯,将德国赶出苏联。
斯大林的快速工业化的政策效果很明显,但付出了经济发展不均衡、人们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的代价,不能长久使用。需要后继领导有高瞻远瞩,去调和改变这种政策,可惜后面的几位苏联领导都没有改变成功。
(三)莫斯科文化旅游资源
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红场,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也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之处。红场的北面为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边是莫斯科国立百货商场,南部为圣瓦西里大教堂,西侧是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的红墙。
克里姆林宫意为内城,矗立博罗维茨基山岗上,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三角形。列宁的遗体安放于列宁墓的水晶棺中,身上覆盖着苏联国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莫斯科东北71公里有一座谢尔盖耶夫镇,建成于14世纪,有着诗情画意般的田园风光和浓郁的乡村文化气息。
莫斯科其他景点:莫斯科地铁、无名英雄纪念碑、瓦西里大教堂、亚历山大花园、察里津诺庄园、莫斯科大学、达尔文生物博物馆。
(四)俄国百年文学
俄国普及教育从叶卡捷琳娜二世开始,之前的俄语只是交流语言,真正形成文学是从反法战争开始。俄国人一路到了法国从封闭的环境看到了发达的文化,西欧正处于启蒙运动,俄国贵族开始阅读法语作品,用法语写作。
另一个影响是俄国内部改革,一批先驱开始思考社会思考国家,沙皇末期大量文学家被流放西伯利亚,苏联时期又有大量知识分子流放古拉格。古拉格在俄语中的意思是劳造营管理总局,苏联作家索尔尼仁琴的《古拉格群岛》获得诺贝尔文学家。
十九世纪俄国突然群星闪耀,浪漫主义作家普希金(1799年-1837年)是俄国文学的开端,他是没落贵族。从小他的农奴保姆给他讲俄语故事,增加他对俄语的喜爱,从此用俄语写作。第二次流放归来后,一位法籍军官追求他的妻子冈察诺娃,两人相约决斗,普希金腹部中弹,38岁去世。
从他的好友果戈里(1809年-1852年)开始出现大量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30年果戈里遇到普希金,受其影响开始创作小说。当创作完讽刺沙皇的《钦差大臣》后离开俄国,到意大利和德国居住五年。1847年果戈里得了抑郁症,当亲自烧掉《死魂灵》第二卷后离世。果戈里的小说风格直接影响了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881年)。
俄国文学的三座高峰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成就了俄国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就了俄国文学的深度。契诃夫(1860年-1904年)被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十九世纪黄金时期过去后,俄国的文坛再次变得沉寂,一直到今天没再出过大师级人物。
中苏往事,珍宝岛事件建国初期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关系进入蜜月期,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全面否定斯大林,引起各国警觉。赫鲁晓夫提出在我国建长波电台、联合舰队,面对侵犯我们主权的行为被我们回绝。
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正式照会中国外交部,限期召回全部在华工作的苏联专家,销毁部分技术图纸,撕毁与中国合作的几乎所有经济合同。接着两国在各种媒体和外交场合展开论战,苏联说我们是教条主义、左倾机会主义,我们说苏联是修正主义、分裂主义、投降主义。
黑龙江鸡西市虎林市珍宝岛乡,乌苏里江主航道西部有一座美丽的岛屿,这座面积0.74平方公里的岛屿叫珍宝岛,位于中俄边境,这座小岛在1969年的3月被全世界熟知了。
1969年3月2日,苏联边防军70余人侵入珍宝岛,打死打伤中国边防战士多人。我国守岛巡逻队被迫自卫反击,激战一小时,打退了入侵者。3月4日苏联边防军再次入侵珍宝岛。3月15日苏联出动步兵200余人,坦克20余辆,装甲车30余辆,在飞机和纵深大口径火炮掩护下,连续向我国守岛军民发起三次攻击。
我国守岛指战员、民兵和群众紧密配合,艰苦奋战9小时,打退了苏军进攻。3月17日苏联出动步兵百余人,坦克3辆,又一次登岛疯狂向我国进攻。我国边防战士奋起自卫,以猛烈的炮火予以反击。在这场自卫反击战中缴获的苏军坦克,至今保留在军事博物馆中。
珍宝岛事件的余波就是当年8月13日在新疆发生的铁列克提事件,苏军入侵我国新疆裕民县,打死边防巡逻队38人。从1964年10月至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边境事件达4189起。
苏联继续向中苏边境和中蒙边境地区派兵遣将,由1964年的70万人增加为114万人。其中战略导弹基地约10万人、陆军80万人、空军飞机3400余架约12万人、海军舰艇800余艘约12万人。不断进行以中国为假想敌的军事演习。1969年6月在土耳其、西伯利亚、后贝加尔和远东等4个军区的范围内进行演习,炫耀武力为侵华战争准备。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此前,中国在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核讹诈政策。
1969年8月20日,苏联驻美大使多勃雷宁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向他通报了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核打击的意图,并征求美方的意见。美国总统尼克松将此事透露给媒体,8月28日《华盛顿明星报》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则消息,题目是“苏联欲对中国做外科手术式核打击”,文中说:“据可靠消息,苏联欲动用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几百万吨当量的核弹头,对中国的重要军事基地──酒泉、西昌导弹发射基地、罗布泊核试验基地,以及北京、长春、鞍山等重要工业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9月23日和29日我们分别爆炸一颗原子弹一颗氢弹。面对愈加紧张的局势,我国采取“深挖洞、广积粮”和“备战、备荒”政策,在西部地区构筑“大三线”。
海参崴文化旅游资源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阿穆尔半岛最南端,原名海参崴,清朝时为中国领土,1860年11月14日《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沙俄,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征服东方。
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式承认符拉迪沃斯托克为俄罗斯领土。符拉迪沃斯托克现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州首府,亦为俄罗斯海军第二大舰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它是西伯利亚大铁道的终点、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不冻港,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
可从绥芬河乘国际列车或巴士验关出境到俄罗斯口岸格罗捷科沃,验关入俄境后,再转旅游巴士前往海参崴。可也从鸡西密山口岸出港到海参崴,还有牡丹江航班到海参崴。俄方的边检人员比较慢,通常需要3至4小时左右。
建于1911年的海参崴火车站,具有欧式建筑风格,世界唯一的陆港火车站,欧亚铁路桥远东的终点。从莫斯科远东站的0公里纪念碑到海参崴的终点铁路纪念碑,铁路总长度为9288公里,碑上有老鹰图样、9288数字。
俄罗斯远东地区为了纪念1917年2月革命和7月革命,在胜利广场上竖立战士纪念碑,纪念用鲜血和生命赢得最后胜利的英勇战士们。太平洋舰队的战斗荣誉纪念碑广场上,矗立着一艘真实的退役潜艇,它是曾荣获红旗勋章和禁卫军称号的C-56号潜艇。
1891年兴建一座凯旋门,是这座城市中最美丽的建筑,常可见新郎新娘在此地拍摄婚纱照。俄罗斯大桥又叫金桥,连接海参崴与俄罗斯岛的唯一道路。海参崴的制高点鹫巢眺望台,眺望素有东方旧金山美誉的海参崴及金角湾。
海参崴有世界独一无二的俄罗斯帝王蜘蛛蟹、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俄罗斯海参、俄罗斯深海域的虾爬子,个儿大肉多鲜美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