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把日料当自助餐,一顿吃了14000元。重庆一位李女士(化名),为了庆祝自己的生日,选择了一家评价不错的日料餐厅请客。然而,当她结账时顿时傻了眼,APP上显示302元/人的自助餐,16个人居然要支付14000元的费用。
李女士认为,餐厅在APP宣传页面存在诱导消费者的嫌疑,直接找到媒体曝光了这家店铺。网友说:十商九诈,一定要提防商家有消费陷阱。
事件详情在快节奏的社会中,生日不仅是有理由让自己放松心情的一天,也是与朋友共享快乐的时刻。重庆的李女士为了能度过一个美好的生日,打算邀请朋友们一起享受丰盛的晚餐,共度这个快乐的日子。
为此,李女士从APP上看到了一家评价不错的日料自助餐厅,每人302元,虽然价格相对比较高,但是她认为快乐是无法计量的,相信获得的永远会超出金钱的价值,于是决定邀请朋友们来这家日料餐厅来过生日。
生日当天,李女士精心打扮、盛装出席,早早地来到了这家日料自助餐厅。朋友们也是带着礼物和祝福陆续来到了餐厅,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李女士告诉朋友们,这是自助餐,让大家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
餐厅的服务员也是非常礼貌热情,详细介绍每道菜品的特点和制作方法。每个人都纷纷选择了自己心仪的菜品,在热闹又温馨的氛围里,大家愉快地用餐。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用餐结束后,服务员告诉李女士,她们总共消费145035元。听到这个数字,李女士直接当场吓傻了。
她自己大概核算了一下,16个人外加三个孩子,302元/位,孩子就算全额,价格也超不过6000元,怎么会是14000元呢?
“这不是自助餐吗?”李女士抑制不住自己的疑惑,忍不住问道。然而,餐厅的工作人员却告诉李女士,餐厅并不提供自助餐,302元每人是该餐厅的人均消费标准。
李女士对这突如其来的“惊喜”无法接受,她立刻打开手机核实,果然如餐厅所说,302元是该餐厅的人均消费水平,而不是自助餐的价格。
李女士认为餐馆在宣传上不够明确,存在诱导消费者消费的嫌疑,因此在支付餐费后,她选择曝光涉事餐馆,向媒体揭露此事。
网友观点:有网友说:“自助餐不都是提前付款吗?怎么还会点餐呢?这明显是故意去碰瓷的。”也有网友说:她是不是把人均看成了自助餐的价格,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自认倒霉。”
也有网友站在李女士的立场上说:“很多商家在网上故意用‘人均消费’的价格误导消费者,实际到店消费价格都超过了人均消费价格,商家就是在诱导消费。”
还有一个网友分享了,他有一次在大街上购买西瓜的经历,他大老远看到路边有个卖西瓜的,旁边挂着一个牌子,价格是6毛钱,觉得挺便宜,于是就停下车挑选了一个西瓜。西瓜总共12斤左右,价格应该是7.2左右。结果商家告诉他是10.8元钱。
这个网友当时就蒙了,就问卖西瓜的小贩:你那西瓜写的不是6毛钱一斤吗?怎么我的西瓜这么贵呢?小贩告诉他,要两个西瓜是6.99元,要一个是9毛,牌子上写着呢?
网友听小贩这么一说更蒙了,怎么变成6.99了。于是这位网友仔细去看那个牌子,发现在牌子的左下角写着“两个以上”,在6毛的右下角写着“.99”的小字。网友看完后,直呼套路、上当,但又不好意思退货,只好付了10.8元。
商家的反思与成长在生活中,像这种类似的消费陷阱无处不在。著名企业家杰夫·贝索斯所说:“建立一个信任的品牌需要很长时间,但破坏这个品牌只需要一瞬间。”
商家本该本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消费者提供真实、明确的消费信息,而不是利用文字游戏故意模糊定价,诱导消费者。
美国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说:“满意的顾客是最好的广告。”作为一个长期经营的商家,透明准确地宣传,对于消费者来说至关重要。
当消费者真正付费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商家的宣传误导了,不仅会让她感到愤怒,影响了她的消费体验,她还会把你的诱导的行为进行广泛传播,进而影响到商家的经营信誉。
对于顾客来说只是损失了一笔高额的餐费,但是对于商家来说则是损失了很多很多客户以及数以十万、百万的经济损失。
消费者的反思与成长对于消费者来说,在生活中一定要警惕商家的消费陷阱,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仔细阅读理解商家的宣传信息,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商家的产品和服务的真实价格和条款,要注意是否有隐藏的费用或附加条件等。
如果宣传信息不明确的情况下,一定要致电或直接咨询商家服务人员,一定要明确消费信息,以免掉入商家设计的诱导陷阱里。
再有,在选择或购买消费之前,要多找一些同类的商家,对价格和服务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以避免被高价或不合理的定价所迷惑。
如果自己遭遇了被商家诱导和欺骗的事情,一定要及时留存相关证据,举报到相关的监督部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建议大家没事多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和相关法规,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
总结: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保护自身权益的主体。误把日料当自助餐,作为消费者李女士也要进行深刻地反思。在消费过程中,点餐与自助餐的服务方式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应该是可以提前发现问题的。
我相信,李女士经历过这次事件后,再次消费时一定会注意到商家宣传过程中的消费陷阱。不管怎么说,高消费的体验也是人生的一种难得的经历,我相信,昂贵的生日晚餐,也会成为一生美好的回忆。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这个新闻我看过,明明是这个女的看点评上的人均是302元,她自己就以为是302的自助餐,结果到店不跟店家核实就夸夸吃,那不是活该么!
商家反思个p啊,点评上的评价人均,第一自助餐和点餐的店内流程摆设完全不一样;第二会顺着点评去找吃的人不会看不懂什么叫人均!第三,你真的对这个事情有疑问,你找第三方介入呗?摆明了想免费装杯
这个真不怪商家,看评论就可以了,一般自助餐价格基本都9收尾的 129 199 299 不等 302那是什么鬼,没有见过世面吗
这新闻都长毛了吧,上次看到时新冠都还没出现呢
手机app上写的不对,你找app软件公司去啊。关人家饭店什么事?要是app上写不要钱,人家饭店还让你白吃啊。
我想咨询的各位法律达人,如果这个是重大误解,构成不当得利,是按成本价还是按市价赔偿?
鬼子料理店,又没写鬼子自助,怪谁!
那所有饭店都是自助餐了,看看哪个饭店上没有人均多少,这只是告诉消费的人这家大概什么档位,只是一个平均消费水平,明显装疯卖傻,花了一四万多知道贵了,智商明显在线,怎么可能不知道规则,来搞笑的!!!
至少还付得起,否则就尴尬了[呲牙笑]
愚蠢的事儿逼
到底是一万四还是十四万
中国吃日料就是智商税[笑着哭],都是假日料
到底是14000还是145035?
要点脸吧,人均302叫自助?
没吃过日料,不过以后也不会有日料店了
说了那么多收费图片在哪 这种小编就是一堆废话
没记错n年前看过的旧闻现在又看见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