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一场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起义爆发了。当时,隶属于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的1.7万官兵,在董振堂等人的率领之下在宁都宣布起义,加入红军队伍。
起义成功之后,1.7万余人的起义官兵在季振同、董振堂、刘伯坚等人的率领之下,开到中央苏区。起义军部队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季振同任红五军团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
第五军团下辖三个军,分别为董振堂副总指挥兼任军长的第十三军,赵博生任军长的第十四军,和黄中岳任军长的第十五军。
当时,为了加强对于这起义部队的领导,党中央也派起来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干部加入这支队伍,以方便改造。当时,何常工、左权、黄火青等,都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进入红五军团的。
宁都起义爆发于第3次反围剿之后,宁都起之前,红一方面军下辖红一、红三两个军团,总兵力只有2万余人,即便加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地方部队,总兵力也只有约4余人。
而在宁都起义取得胜利、1.7万余人的红五军团加入红军队伍之后,中央红军的兵力猛增至6万余人。可以说,宁都起义不仅有力的打击了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而且极大的增强了中国工农红军和红一方面军的力量,为中国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巩固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会爆发宁都起义?
这其实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有很大关系。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中华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民族危机,面对日寇的威胁,国内各爱国力量纷纷请战。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早已厌倦内战的国民党第26路军官兵纷纷要求停止与红军作战,返回北方抗日。然而,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却置之不理,坚持围剿红军,继续打内战。
而且,一贯军阀作风的蒋介石对于 26路军这个杂牌中的杂牌本身就另眼相待,不但待遇极差,而且战损也不会有丝毫补充,完全视之为战场上的炮灰。
26路军原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在中原大战西北军灰飞烟灭之后,没有地盘、没有收入、也没有大佬撑腰的26路军,犹如没有娘的孩子四处颠沛流离,部队的人数越打越少,武器越打越差。
在这种背景之下,深感民族危亡、又对待遇极为不满的国民党第26路军,在内部共产党员的影响和带领之下,以新入党的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赵博生为总指挥,在第73旅旅长董振堂、第74旅旅长季振同的支持下,在1931年12月14日成功举行起义。
起义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起义军不仅逮捕了所有的反对起义的国民党军官,而且,除了有几人伤亡之外,没有其他任何损失。
当时,除了驻扎在城北的一个团因为路远未能参加起义之外,国民党26路军一个军直、两个师直、6个旅直、11个整团17,000余人,携带2万多件武器成功起义,加入了红军队伍。
起义取得胜利之后,红五军团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整训,整训目的,不但是为了确立中国共产党对于这支其军队的领导,同时也为了对队伍中的军阀习气进行了彻底的整改。
1932年2月2日,根据整训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了更好的消灭山头主义,同时便于指挥,中革军委发布训令:在红五军团内部进行混编,将各军之间师与师对调,各师之间团与团对调,各团之间营与营对调,从而彻底打破封建军阀体制。
一个月后,1932年3月12日,中革军委再次发布《关于重编第一、三、五军团问题的训令》,对整个红一方面军三个军团内部进行了重新整编。
当时,红五军团下辖的13 、14、 15三个军,其中15军调给红一军团,14军调给红三军团,而剩下的十三军则和原属红一军团的第三军组成新的红五军团。
也就是说,为了统一指挥,也同时解决山头问题,红五军团的三个军有两个军分被分配到了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
值得一提的是,宁都起义后被人民任命为红三军团副总指挥兼红十五军军长的董振堂因为表现优异,在1932年4月经何长工介绍,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规模整编对调以后,并没有影响红五军团的战斗力。红五军团自成立起,几乎参加了红军中央红军的每一场战斗,例如,1932年是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奉命攻打赣州市受阻,部分部队被敌人包围。
在这种危机时刻,红五军团临危受命,在董振堂的率领下,将士们挥舞着大刀,生生杀出一条血路,不但突出重围,而且将被包围的部分红军战士救了出来。
也正是赣州之战后不久,董振堂被任命为红五军团军团长,开始率领这支英雄部队南征北战。在董振堂的率领之下,红五军团表现的一直十分优异,成为中央红军的绝对主力部队之一。
当时,中央苏区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传言:一军团的冲锋,三军团的包抄,五军团的马刀,是最厉害的。
红五军团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曾给予敌人巨大重伤创伤,也曾在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为博古、李德的错误指挥蒙受重大伤亡。
频繁的作战也带来了部队减员严重的问题,为了补充兵力,各部队一方面加紧扩孔,而另一方面也开始在各部队之中对调。
也因此,1934年4月下旬,原属于红七军团的第34师被划归为红五军团。当时,34师师长正是大名鼎鼎的陈树湘,政治委员为程翠林,34师下辖三个团,约5000余人。
长征出发时,红七军团兵力约1.08万余人,然而,这1.08万余人已经有一半不是原宁都起义的将士,而是之后陆续参加参军和调入红五军团的其他将士。
那么,原属于宁都起义部队、后被调入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的两个军,情况又如何呢?
宁都起义部队被整编为红五军团之后,由赵博生任军长、黄火青任政治委员的红14军,很快被调到彭德怀的红三军团麾下。
在彭德怀的麾下,红十三军的勇猛丝毫不差于其他红军部队,他们在军长赵博生的带领之下,素来以战斗勇猛、顽强拼杀著称。
也因为战事频繁、作战勇敢,再加上没有其他西北军部队的补充,红十四军在频繁的作战之中损失越来越重,部队规模也越来越小。所以,1932年6月8日,红14军被缩编为第39师,重新调入红五军团红13师的建制。
也就是说,经过一番波折之后,主要由宁都起义部队组成的红十四军,还是回到了红五军团的麾下。
被调入红一军团的红15军经历与兄弟部队差不多。这支由黄中岳任军长、左权任政治委员的红色起义部队被调入红一军团后不久,由于黄中岳被杀,很快由左权担任军长、朱瑞任政治委员。
红十五军在林彪的麾下没有呆多久,仅仅过了9个月,1932年12月28日,红十五军就重新归到红五军团的建制。1933年5月,由于部队损失较重,红15军与红38 、39两个师被缩编为红五军团第13师。
也就是说,虽然宁都起义部队曾经被打散建制,分散于三个红军军团,但是没过多久,被分散的两个军还是重回了红五军团麾下。
1934年10月,由于第5次反围剿失败,包括红五军团在内的中央红军8.6万人,被迫离开苏区,开始踏上长征之路。
离开根据地长征之后,为了保卫中央,红五军团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上,被授予了殿后掩护的任务。
本身就被敌人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也是为了跳出敌人的重兵包围圈,在这种情况下,可想而知担任殿后任务的红五军团任务之艰巨。
即便如此,在董振堂的带领之下,红五军团依然很好的完成了党中央赋予的任务。以善守著称的红五军团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之中,屡屡打退数倍于己敌人的进攻,掩护了红军主力前进。
而这其中,红五军团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例如,令中央红军损失过半的湘江战役中,红五军团由于担任殿后任务,为了阻止敌人的疯狂进攻,红五军团节节阻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渡过湘江。
担任掩护任务的红五军团34师在师长陈树湘的率领下,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始终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成功地掩护了红军主力渡过湘江。而红34师却在敌人的重兵围攻之下弹尽粮绝,全师官兵几乎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重伤被敌人俘虏之后扯断肠子牺牲。
由于湘江血战太过惨烈,中央红军损失惨重,尤其是红五军团、红八军团、红九军团尤为惨重。所以,1934年12月,中革军委决定撤销红八军团,将其人员编入红五军团,同时撤销红13师部,红五军团直辖三个团,从而充实的兵员,加强了部队的战斗力。
此后的长征之路上,红五军团依然担任着后卫任务。董振堂从不叫苦,坚决的完成任务,红五军团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铁流后卫”。
1935年6月中旬,在踏上长征之路近8个月后,红一方面军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两个方面军会师之后,中央决定,红一、红四方面军分左右两路北上。
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红五军团被改编为红五军,与原红九军团改编的第九军一起被编入右路,准备在朱德、刘伯承和张国焘的率领下北上,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然而,由于当时的张国焘居心叵测,他没有按照中央的规划北上,而是裹挟红五军南下。此时的红五军远离中央,无法接到中央的命令,完全处于张国焘势力的包围之下,境况十分危险。红五军在董振堂的带领之下,一方面认清对方的企图,一方面努力与中央取得联系。
然而,张国焘却趁机加强了对于红五军的控制,他精心策划了对红五军所谓的改造,一边从红五军调出一些干部,另一方面把其他部队的干部调入,并将红五军与原属于红四方面军的第33军合编,将董振堂架空。
此后,红五军被裹挟南下,红四方面军被国民党重兵围攻,损失惨重。最终,1936年6月,在与任弼时、贺龙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会师之后,张国焘被迫同意北上。
红五军因此第3次过草地,在陕北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然而,红五军的坎坷命运并没有因此结束,很快,红五军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一起西渡黄河,开始西征,试图建立根据地,打通与苏联的通道。
由于准备不充分,装备劣势,没有援兵,当地环境恶劣,刚结束的长征的红军太过疲惫等诸多原因,西征最终失败。
董振堂率领的红五军也在西征之中与敌人浴血奋战给予重大杀伤之后几乎全军覆没,董振堂本人也在高台战斗中壮烈牺牲。
也就是说,1.7万余参加宁都起义的宁都起义部队,在经历了无数惨烈的战斗,尤其是长征和西征之后,大多数人都牺牲在战场上,真正到达延安的原宁都起义部队不足千人。甚至,就连军团长董振堂都牺牲在战场上。
不过,正所谓千淘百炼才是金,1.7万余宁都起义将士虽然绝大多数牺牲在战场上,革命的不易可想而知。不过,幸存者经过千锤百炼,纷纷成为开国元勋。
1955年授衔时,宁都起义部队走出的开国将领有:开国上将1人,开国中将6人,开国少将24人。而离开部队到党和政府部门工作的宁都起义参加者,更是多达几十位担任过部长副部长级的职务。
被遗忘的英雄部队
西北军从冯开始就是三姓家奴,以至于手下的兵将也是三姓家奴居多,叛徒有几个好下场的,比如友三,比如鹏举,比如……
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