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除了流传至今的史书典籍之外,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神话故事,尽管它们听起来或许会脱离实际,但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思想跨越的凝聚。
这些神话发展至明清时期已经趋于成熟,逐渐形成了多种小说。
这一阶段虽然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也是人们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神魔小说接连问世,除了经典的四大名著之外,依然有很多著作可圈可点,比如阐述我国主要神话体系的《封神演义》,其中不仅涉及了各路神仙,还有神秘的妖族一类。
在这部作品的世界观之中,神仙与妖怪实力相差不大,但也是相互对立的,二郎神杨戬手中所持的照妖镜是识别妖怪的重要法器,正常来说,无论什么妖怪都会在它的照耀下显出真身,但在鉴照孔宣的时候,却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究竟是为什么?
《封神演义》之中的神兽
《封神演义》是我国十分经典的一部神魔小说,相比于同时期的同类型作品《西游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在世界观上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顾名思义,“封神”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作用,其中所描述的是神仙体系的形成,故事设立的背景也在相对较早的商周时期,并且其中的规模性战争更加宏大,虽然也有妖怪的存在,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国家与政权之间的冲突。
所以在《封神演义》之中,对妖兽的刻画更加细致,经过比对不难发现,这部作品中的神兽和妖怪形象大都借鉴于我国的古籍《山海经》,在其原本的基础上对其形象进行丰富和创作,孔宣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

在《封神演义》之中,孔宣属于商朝阵营,根据描述,他是继洪锦之后商朝的三山关总兵,对殷商政权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担任元帅的时候,曾把西周军队阻挡在金鸡岭地区,面对很多神仙和禅教众人的进攻,孔宣也没有丝毫退缩的表现。
他曾施展自己的神通,利用五色神光将这些人尽数战胜,青,黄,赤,黑白五种颜色的神光,基本化解了所有的招数,令对方束手无策。
就连后来和孙悟空平分秋色的二郎神杨戬也有些摸不着头脑,对于这奇异的五色神光没有任何办法。
当时的孔宣对于各路神仙来说是一个十分神秘的存在,被困守在金鸡岭的他们只知道对方的实力很强,很多人加起来都不是对手。
而要想化解这场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完全了解孔宣的同时寻找了对方的弱点,从而一击必杀,于是乎杨戬借来了照妖镜,想要一探孔宣的真身。

这其实是后来天庭面对未知妖孽的一种惯用手段,即使对于对方了解不多,也可以在照妖镜的帮助之下查到真身,然后运用动物之间的克制之法兵不血刃获得胜利,但这次面对孔宣却出现了意外。
书中原文如此描述,杨戬在奇门之下把照妖镜对着孔宣,那镜子之中并没有显示出孔宣的真身,里面的东西看起来就像是一块五彩装成的玛瑙,滚前滚后。
这一发现让在场所有人全都疑惑了,手持照妖镜的杨戬也感到十分不可思议,看到其中照出孔雀五彩斑斓的样子,甚至脱口而出一句:“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孔宣将众人的惊讶尽收眼底,立刻展现出了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似乎事情的发展早在他的预料之中,还嘲笑杨戬说:“你用照妖镜前来照我,还离得那么远,又怎么能照得明白,身为大丈夫,应当明白做事,如今我让你照”。
为了解释心中的疑惑,杨戬再次来到近前,在孔宣的面前举起照妖镜,但依然是镜中的五彩斑斓,没有丝毫变化,书中并没有对这五彩斑斓的玛瑙作出详细解释。
我们只知道在照妖镜面前,无论是来自何方的魑魅魍魉或牛鬼蛇神都会立刻现出原形,但孔宣的出现却打破了所有人的认知。究竟为什么杨戬用照妖镜照不出孔宣的真身?
五色神光解释疑虑
虽然不明白照妖镜为何不显示孔宣的真身,但原文中明确写道“子牙看孔宣背后有5道光华”,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山海经》之中的描写接触到更深层次的联系。
在那一时期,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了解是非常模糊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片茫然,所以对于自然界中的动物和鬼怪认知也是很不清楚的,尤其是在后来被神话的一些物种,因为能力和形象有些夸张,所以有很多动物在他们眼中都是模糊的,并没有具体的特征。
书中的孔宣或许就是这样一种存在,毕竟连陆压道君和燃灯也不知道孔宣“究竟是何物得道成仙”,由此可见,连陆压道君和燃灯道人这样的存在也不知道它的来历,一方面强调了孔宣的神秘性,另一方面也是诸位仙家认知不足的一种体现。
之所以连照妖镜也照不出来,主要是暗示当时的神仙也存在认知欠缺的业障,当时的天庭稳定秩序尚未形成,要想真正囊括大千世界的所有事物,还需要一段时间去演化和推进,而从后来孔宣的结局也可以得知,这条道路虽然漫长,但并不难做到。

小说之中之所以要描写孔宣这一形象,除了对神仙认知问题的讽刺之外,还因为他在最后成为了准提道人的坐骑,即使他此前是商朝的大将,也难免后来为他人服务的悲惨结局。
小说在战争结束后描述“准提道人坐在孔雀身上,一步一步走下来,进了子牙大营”,这就表示孔宣的实力虽然强大,但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照妖镜之所以照不出孔宣的真身,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使用了障眼法。
毕竟孔雀原本就是天然之中的鸟类,有时非常显眼,有时很难察觉,隐藏和躲避原本就是自身的优势,所以五色玛瑙也只是孔雀给出的一个错误答案而已。
更深层次的挖掘
另外障眼法的使用还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孔宣的修为远在杨戬之上,甚至超越了照妖镜本身的范畴,根据原文之中的描述,孔宣最后是在多人的围攻之下被擒获,但并不能否认他此前超强的实力,毕竟从混沌之初开天辟地时就已经踏上修炼之路。
走到封神时期的孔宣已经有了近万年的修为,仅这一点就不是那些普通神仙可以比拟的,另外,从孔宣面对照妖镜的表现来看,他在第一眼就看穿了杨戬的修为远远比不上自己,所以才会如此自信,甚至敢走到杨戬身前让他随便照。
这就表示孔宣对自己的法力很有自信,根本不怕杨戬和所谓的照妖镜,因为凭借眼前此人和他所持的法宝,根本就看不出自己的修为,使用的障眼法,很有可能只是用来调侃而已。

其次还可能是由于孔宣特殊的身份,小说中其实对孔雀有过相关描述,从血脉上论,孔雀乃是神鸟凤凰的孩子,在诸多神兽之中,能够浴火重生,发生涅槃的凤凰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几乎是所有飞禽的始祖,地位很高。
凤凰在《封神演义》之中的神圣性可想而知,同时期的小说《西游记》中也曾说过,百兽之中麒麟为长,飞禽之中凤凰为长,凤凰之下孔雀最大,更重要的是,龙族在《封神演义》之中是反面形象,地位上根本比不了凤凰。
言下之意,孔宣这样的存在,放眼全天下的妖族和兽族,只有凤凰的位置排在他前面,甚至连龙族都无法与之相比,不仅是神兽,而且血脉和地位都很高。
多种优越条件的加持之下,孔宣不仅法力强大,而且身份十分高贵,西周之所以能以岐山为根据地进而一统天下,就是因为凤鸣所带来的祥瑞之气,才有了后来天下共主的机会。

孔雀本身是凤凰一脉的重要分支,虽然孔宣的真身也属于动物行列,依然不能被定义为妖,而是上古时期的神兽。
神兽和妖相比完全不在同一个层面,神兽凤凰的孩子也应当是神兽的身份,而所谓的照妖镜,只是为了鉴别妖怪而铸造的一个法宝,所以自然无法照出孔宣的真身。
但对于当时的神仙和神兽而言,在地位存在差别的同时也会有阵营的划分,为了寻找到真正的天下共主,殷商和周国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除了人族之间的战争冲突之外,仙族和神兽之间也各显神通,最终失败的一方自然走向没落,孔宣这样的神兽也不例外。
所以照妖镜并非是万能的,像孔宣这样修为深厚,身份特殊且地位高贵的存在,根本就不在其范畴,所以不仅照不出真身,还会被对方用障眼法戏弄。
参考文献
[1]和鹏飞.《封神演义》中的坐骑形象及其对《山海经》的借鉴[J].青年文学家,2017,(12):64-65.
[2]武海敬.《封神演義》詩詞評注[D].辽宁师范大学,2016.
[3]许仲琳.封神演义[M].中华书局:2009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