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父母,都希望给予最好的爱和关爱,这一点毋庸置疑。
只是在爱孩子这件事上,很多父母都会错了意,在千万种爱的方式中,选择了最不可取的溺爱。
悲催的是,很多父母溺爱孩子却不可知。
直到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时,父母才意识到自己爱的方式有误,可那个时候为时已晚,已经来不及了。
想告诉父母的是:溺爱,并非真正的爱。
而是一种缺乏界限、过度保护的教育方式,看似给孩子无限的温暖,实则却剥夺了他们成长的机会。
到现在,可能还有一些父母不太明白,到底什么是溺爱?
这么说吧,所谓的溺爱就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哪怕这些要求是不合理的,父母也会照做。另外,过度保护、过度代劳和缺乏规则都是溺爱的表现。
溺爱的危害,孩子承受不起
危害一:缺乏独立
所有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都没有学会基本的独立。
因为在以往的生活中,父母已经为他们打理好一切,从穿衣吃饭到学习作业,可以说无微不至。
这种过度的照顾,让孩子失去了独立和实践的机会。他们需要做的就是听话、照做和享受,慢慢就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危害二:不会社交
从小被父母溺爱,难免会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这样的孩子,他们压根没有同理心,更不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在他们的世界里,所有人都应该围着自己转,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在日常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很难跟他人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当然,其他人也不愿意和如此自我的人做朋友。
危害三:没有抗压能力
那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他们就如同温室中的花儿一般,被保护得太好。
不敢想象,如果他们离开父母的保护,会是怎样的情景。面对接踵而至的挫折和挑战,这些孩子瞬间就束手无措,完全没有应变能力。
最可怕的是,他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想着的是如何逃避,而不是应对。而且,很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的情绪中。
危害四:缺乏责任感
都说“白眼狼”的孩子是没有责任感,可是导致这一切的元凶,却是溺爱。
因为过于溺爱孩子,生活中很多事情,父母都愿意替他们代劳。无论错对,孩子都无需承担这件事情带来的后果。
到最后,他们也慢慢忘了需要负责任这件事情。试问: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怎么可能学会承担责任呢?
学会正确爱孩子,真的很重要
父母爱孩子的心从来没有改变,既然如此为何不换一种方式呢?
要是把“溺爱”换成其他正确的方式,那孩子的未来也会变得不一样,他们会变得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同理心。
1、设定界限
爱孩子,并不意味着无原则的满足。
所有的界限和规矩,从某个角度来说,其实是在保护孩子。
因此,父母需要为孩子设定合理的界限,引导他们学会遵守。就像“红灯坚决不能闯”,“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一样,这些是必须要学会的规矩。
2、鼓励独立
没有孩子生来就独立,根源还是在于父母的引导。
不要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允许他们去探索、去尝试、去失败。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孩子才能够学会独立的思考问题,不至于总是依赖父母。而这个过程,也有助于他们自信心的家里,父母可以提供帮助,但不能代劳。
3、培养社交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人脉真的很重要。
从小就要有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让他学会如何跟别人相处,这一点很重要。
社交能力很好培养,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完成。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物品,这是打开社交的第一步。
4、教会责任
不用多说,相信父母都知道责任心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有责任心的孩子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哪怕跌倒了,也会爬起来。
责任心,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勇敢的人。生活中,父母可以先从引导他们学习坐家务开始,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写在最后: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只是,爱的方式一定要选对,不然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所有的爱,都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让孩子有机会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