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周瑜没死,他的二分天下之谋能不能实现

元昊说历史 2024-05-19 09:16:25

看三国,感觉周瑜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不仅独自抵挡曹操的百万大军于赤壁,甚至还为东吴谋划了二分天下的局面。刘备面试庞统的时候,庞统抛出的第一策就是取益州,而在这之前,庞统可是周瑜身边的小迷弟啊!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已经摸到了一统天下,成就不世之功的门槛了。

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荆州,益州的刘璋已经在投降的路上了,剩下的汉中和关中,都构不成威胁,只要打败东吴就可以一统天下,取汉而代之。

结果一招铁索连舟、火烧赤壁,曹操仓皇逃回了许昌。

这时候在南方就出现了权力真空,荆州成了无主之地,按照周瑜的计划,挟赤壁大胜之威快速拿下南郡和襄樊地区,然后仗着兵强马壮,强行迁走襄樊地区的人口,给刘琦一个数万人的襄樊。

最后分割荆南四郡,获得进入益州的通道。

这样周瑜不仅有了进攻益州的途径,还成功的把刘备摁在了襄樊地区。

由于襄樊地区人口不足,刘备想养两万士兵,也得依靠江东输送粮草,这样始终被江东掣肘。

历史上刘备攻益州,只带了两万多人,吞并了杨怀高沛的白水军也就三万余众,打了两到三年就拿下了益州。

江东虽然没有地图,但是水师可以沿江攻击要塞,派遣5万人三年也可以拿下益州。

事实上,周瑜只要赤壁之战后快速拿下荆州,张松献图的事只会发生的更快。

因为在一连串胜利的烘托下,益州投降派会投降的更积极。

而赤壁之战后,曹操内有马超韩遂跃跃欲试,外有乌桓扰边,三年内根本没办法给江东施压。

用三年时间江东拿下益州,就算没有拿下汉中,也占据了长江以南,还有襄樊的刘备充当打手,二分天下格局形成!

一旦北方有变,还可以益州、襄阳、合肥三路大军并行,不仅大大增加了争夺天下的胜算,还能有效避免刘备坐大。

就算曹操稳住了北方,也没有战略机遇。

孙权只需要摁住刘备,几年后,刘备曹操这一代人死了,江东英杰正值壮年,统一天下的机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真是妙策啊!

然鹅,事情的转折出现在曹仁身上,他在自家军队大败而逃的时候,竟然能顶住压力,与周瑜在南郡耗了一年多的时间。

这几乎就是守城史上的奇迹,说重要性,可以堪比朱文正守洪都,硬生生阻断了东吴的国运。

曹仁守南郡一年,让南方无法快速统一,拖垮了二分天下的可能。

江东攻打南郡一年,不仅导致军队锐气尽失,兵力损失也相当严重。

周瑜本人还中了箭,这时候就算联手打下了襄樊,也不可能顺利迁徙人口,这才没有继续攻打襄樊。

如果曹仁没有死守南郡一年,而是像正常的战斗那样迅速被击溃。

周瑜拿下南郡,必然打着为刘琦收复失地的旗号,要求刘备一起攻打襄樊。

双方联手攻城,无论胜负如何,刘备都会损兵折将,实力大打折扣,最后只能充当江东的附庸。

南郡打了一年已成事实,刘备也已拿下荆南四郡,这时候周瑜活着就有希望,他给孙权的信里给出的建议是:

“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刘备去京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南郡,而周瑜给孙权的建议,就是软禁刘备。

没有了刘备,不仅可以一举去掉伐蜀道路上,来自侧翼的威胁,更可以吸收刘备手下具有陆战能力的部众,作为对不擅陆战的吴兵的补充。

不过,要吸收刘备的部众也不大容易,比如说以关羽、张飞和刘备的关系,要周瑜“挟与攻战”显然不太现实。

但是总的来说,在失去了宝贵的一年时间后,周瑜对于伐蜀大业,这是能做的最佳部署。

只可惜,在东吴内部,周瑜的二分天下并不是唯一的方案,另一个则是鲁肃支持的借荆州的三分天下之计。

二分天下支持者,主要是以周瑜为首的鹰派军人,包括甘宁、孙瑜等人,具体策划人就是庞统。

由于赤壁之战是东吴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东吴的主要高级将领几乎悉数随同周瑜出征抗曹,并参加了此后的南郡战役。周瑜的取蜀计划,自然也需要这些将领的支持。

这就给孙权造成了相当尴尬的局面,孙权并非乃兄孙策那样擅长战阵的君主。

周瑜死后,孙权多次携众优秀吴将以压倒性兵力亲征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还顺带成就了张辽的威名。

同样是带兵作战,孙策身先士卒,横扫江东;周瑜在江陵之役中身中流箭仍“舆案行军营,激扬吏士”,终于击退曹仁。

而孙权却在合肥之战中因冒失而身陷险境,被周泰、凌统等人冒死救出,士气大挫,耽误战局。

如果只从军队的价值体系来衡量,吴将会对谁抱有更多敬意与忠诚,不言而喻。

孙策、周瑜可以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来获得将领的钦服与忠诚,而孙权只能采取成本更高的方式,将筹码压在权术之上。

所以,对于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孙权并不是全力支持的,这才有了鲁肃的三分天下之计,以及刘备的借荆州之行。

对借荆州计划,“权即从之”,后来对周瑜当面提出的伐蜀计划,“权许之”。

看似无论二分还是三分,孙权都批准了,实际上倾向性已经非常明显。

刘备在招募庞统的第一时间就问:

“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备叹息曰:“孤时危急,当有所求,故不得不往,殆不免周瑜之手!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时孔明谏孤莫行,其意独笃,亦虑此也。孤以仲谋所防在北,当赖孤为援,故决意不疑。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我们知道,庞统投奔刘备后,很快为他提出取蜀的上中下三策,于是刘备决定带他入蜀,而留诸葛亮镇守荆州。

这样系统的谋划,显然不可能出自一时一地,而是从更早的时期就开始了。

再联系到周瑜当时首要的大事便是入蜀,被“任以大事”的庞统参与甚至主持了入蜀的谋划,是相当合理的推断。

只不过天意弄人,这一计划后来竟改头换面,成为给刘皇叔的见面礼了。

刘备要夺益州,借南郡是必要的,周瑜借此提出,软禁刘备,实在是一招好棋,只是国运终究站在了蜀汉一边。

在返回江陵准备伐蜀的时候,周瑜忽然生病死了。

他在去世前写给孙权的信中写道:

“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

说的很清楚,遇到的是一场“暴疾”,前一天开始治疗,第二天就到了已经知道自己必死,开始处理后事的地步,这场“病”的烈度实在令人咋舌。

“……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至于死因,就成了悬案,同时,随着周瑜的死,二分天下的计划流产,主要参与者,庞统投奔刘备,甘宁终身不再获得重用,一切尘埃落定。

0 阅读:4

评论列表

睡不醒

睡不醒

2024-05-19 13:32

你说周瑜没死能一统天下那确实是扯淡,但是拿益州夺汉中跟曹魏两分天下那是没问题的

元昊说历史

元昊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