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给父亲买的墓,却成了别人的归宿?一墓二卖法院判赔28万!

明星私房菜秘籍 2025-04-04 21:12:35

“爸,我来看你了……”施某伫立在墓碑前,可碑上那陌生的名字却如芒在背,15年前,他花重金5万买下的这块“百年福地”,可如今在墓地里躺着的却是别人!

一墓二卖的15年维权路

在2008年,上海的施某出于对父亲的敬重与缅怀,花了5.3万元,在某公墓精心为父亲购置了一处双穴墓位。本想着这里能成为父亲安息的地方,可谁能料到,前面的清明节,当施某像往常一样前来扫墓时,墓碑上刻着的,竟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名字,并且父亲的骨灰盒也不知所踪。

经过一番调查,公墓管理方最终不得不承认,由于工作人员的严重失误,在2015年,他们竟将同一个墓位又卖给了另一户人家。施某怎么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与管理方多次协商无果,无奈之下,施某只能将公墓运营方告上了法院。

法院经过细致的审理后认定:公墓方的这种行为存在重大过失,既构成了违约,又侵犯了施某的权益。最终,法院判决公墓方赔偿施某经济损失共计28万元,这其中包括了墓穴款、精神抚慰金以及施某这些年为维权所支出的费用。主审法官特别强调:“殡葬服务对于人们来说,承载着特殊而深厚的情感价值,管理上的疏漏绝不能仅仅以简单的经济损失来衡量。”难道这种案例是个例吗?当然不是。

骨灰盒失踪案

在2018年3月的上海,王某如往常一样来到某陵园祭拜父亲,可到了墓前,他却发现父亲的骨灰盒竟不见了。王某心急如焚,赶忙联系陵园方面查看监控。这一看,可把王某气得不轻。监控显示,原来是管理员张某私自将骨灰盒移出,目的是为新客户腾出墓位。更过分的是,父亲的骨灰盒被张某随意丢弃在了园区的角落,这让王某更加愤怒,不得不诉至法院。

根据《殡葬管理条例》第20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严禁转让、买卖墓位。张某的这种行为已经涉嫌盗窃骨灰罪。最终,张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1年。而王某也获得了10万元的精神损失费赔偿。这起案件暴露出陵了园管理背后存在的“灰色产业链”——部分人竟然通过所谓的“清理旧墓”来非法谋取利益。

难道就没有其他形式的索赔吗?当然有!

在2015年的北京,李某在祭扫父亲时,发现墓碑上父亲的出生年份被刻成了“1938”,可父亲实际出生年份应为“1933”。李某心里别提多膈应了,当即就与公墓方进行交涉。可没想到,公墓方居然态度强硬地回应:“墓碑都已经安装好了,改不了。”李某一听,这简直是无理取闹,一气之下,将公墓方告上了法庭。

法院审理后认为,墓碑刻字错误这样的失误,对李某而言构成了重大违约。依据《民法典》第996条相关规定,李某最终获得了墓碑重做费用以及3万元的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这起案件也深刻地凸显出殡葬服务中存在的“细节暴力”问题——商家常常以“行业惯例”为借口,完全忽视了消费者在情感方面的需求。

殡葬行业的投诉数据

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9 - 2023年期间,殡葬服务方面的投诉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7%。在这些投诉中:

- 墓位纠纷占比高达38%,大多是因为墓位重复销售,或者实际面积与购买时承诺的不符而引发的。

- 服务质量方面的投诉占比25%,像墓碑刻字错误、陵园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屡见不鲜。

- 价格纠纷占比22%,主要问题集中在隐性收费、临时坐地起价等方面。

此外,一份来自某殡葬行业的内部报告指出,部分公墓存在诸多违规行为,比如“活人墓”预售,还有超标准建墓等情况,而这些违规操作带来的利润率竟然高达600%。小编认为必须要尽快建立殡葬服务“黑名单”制度,将那些违规企业纳入信用惩戒体系,以此来规范整个行业。

那么,您或者您的家人是否也曾遭遇过类似的糟心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让更多人看清这个行业存在的乱象。点击关注我吧!您的每一次转发,都可能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份力量!

作者声明:图片均出自网络与内容无关

0 阅读:0
明星私房菜秘籍

明星私房菜秘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