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家庭教育,带给孩子两种不同的人生,正向使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快乐的墨墨妈妈 2019-10-13 22:52:30

故事一:

上学的时候,每次老师提问小敏都会憋得满脸通红,经常是支支吾吾半天,都表达不清楚。

她学的最好的就是语文,也深受语文老师的喜欢,可是在课堂上读一小段课文这种简单的事情,她都会结结巴巴,用比别的同学长很多的时间才能念完。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她永远是单位最安静的那个人,很少在大众面前说话。

她很有自己的想法,每次完成的项目计划都很出色,但当领导要求她在会议上陈述时,就会如上学回答问题时那样,憋得满脸通红讲不出完整的话。

故事二:

小斌从小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害羞不善于表达自己,每次有类似家庭聚会这样的活动时总是躲在妈妈的身后,恨不得黏在妈妈的身上。

这时候,总会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小斌,你怎么总粘着妈妈呀,一点不像个小男子汉。”

每当这时,小斌就会把头低得更低,妈妈会和别人说:“我们家小斌很厉害的,能认识很多字,画也画得很好。”或者说,“老师昨天还夸奖小斌《三字经》背得很流利呢”等等这样的话。

妈妈也经常会夸奖小斌,“今天你都主动和叔叔打招呼了,真棒!”“你今天和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呀。”“谢谢你帮妈妈给售货员付钱。”

等小斌再大一些的时候,妈妈会对小斌说:“知道你害怕人多的场合,但是等你长大总要单独面对这样的一些场景,不可能一直躲在妈妈身后,你要努力着去适应。”

长大后的小斌,虽然还是内向的性格,但为人很有礼貌;虽然还是不喜欢人多的场合,但也不会再像儿时那样羞涩难当。

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

故事二里小斌的妈妈不一定知道什么“皮格马利翁效应”,但正是她对小斌的爱、鼓励和期望,使得小斌一直在“正向”地往前走。

“皮格马利翁效应”还告诉我们,如果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比如你本来觉得自己画得一幅画挺好,可是时不时有人说不喜欢这幅画,你慢慢也会变得不喜欢这幅画,这里面有心理暗示的作用在促使你变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故事一是有开头的:

小敏的妈妈说她小时候根本不是这样的,伶牙利嘴,常常逗得大家开怀大笑。

可什么时候她变得不敢在大众面前讲话的呢?

在她的记忆里,她的爸爸妈妈总喜欢当着别人的面指责她,他们觉得这样才会使她长记性。

有一次,她爸爸用她作文比赛第一名的奖状去包了香菜种子送给别人,还说奖状不就是一张纸么。

❤彤宝妈心语小结: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

如何把孩子教育好也是每个爸爸妈妈的心愿,我们不妨试试“皮格马利翁效应”,当然要传递给孩子的是积极的期望,像故事二里小斌的妈妈那样。

千万不要用故事一中小敏父母那样的教育方法,给孩子造成深刻的心理伤害。

0 阅读:68

快乐的墨墨妈妈

简介:想要养育好孩子,父母就得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