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开心就好,做讨喜家长是开明?家庭教育中“拆台”队友请细思

快乐的墨墨妈妈 2019-08-20 20:33:12

像彤宝这么大的孩子,按我们老家的话说,正处于一个"天不愁,地不愁"的时候,每天只要吃好,玩好,睡好万事都OK。

我的内心却一直很惶恐,怕自己不能把她养育好,不能给她合适的教育。

最近《小欢喜》一直是人们议论的热点电视剧,因为剧情戳中了很多家庭教育中的痛点。

我没有时间看电视剧,但也通过热搜推荐信息了解了控制欲老妈宋茜。

很多人都在说,有这么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妈妈,真的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可是现实家庭中,哪个家长对孩子没有或多或少的控制欲呢?

只是电视剧作为艺术品,把家长对孩子的控制进行了极端表现。

不过我想说的是极端控制欲的英子妈,固然令女儿窒息;但是那个事事都顺着女儿的英子爸就教育的很好吗?

由于我没有看电视剧,所以不讨论剧情,下面只借"英子妈的严管+英子爸的放纵"这种家庭教育模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家庭教育模式的形成

古时有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一个孩子犯了错,是当父母的没有教育好。

今时也有不少学者说,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问题,从父母身上肯定能找出原因。

孩子的教育是从家庭开始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建立其上,父母的影响将伴随孩子的一生。

血缘、亲情、抚养等等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牢不可摧的养育关系。

◎养育关系,确立了孩子对父母的依恋。

◎养育关系,树立了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性。

一、首先,说说"养"。

养一个孩子得付出体力、心力和财力,哪一个也不是那么容易。

只有亲自养一下,才能明白那是一份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累。

没有孩子之前,什么"一把屎一把尿",什么"半夜起来无数次",什么"走路都能睡着"……都是浮云,随便你刮到那儿。

可是等自己开始养孩子,才发现这些浮云随时可以变成乌云。

大部分家庭,在养的过程中,主力军都是妈妈,妈妈付出的要比爸爸多。

自然,妈妈对孩子的关注就比爸爸要多。

二、再来说说"育"。

和"养"一样,普通家庭中,"育"孩子的主要负责人还是妈妈。

这是一个很大众化的现象,无论是职业妈妈还是全职妈妈,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1、妈妈抚养照顾中付出相对多,再加上天生对孩子的感情,妈妈比爸爸更关心孩子。

2、一般家庭中,爸爸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在家的时间少。

3、传统观念中,丈夫觉得管孩子就是妻子的工作。

4、爸爸的懒惰心理。

总之,大部分家庭的教育模式就这样被固定了下来,主要负责人妈妈+副手爸爸。

总说"不"的妈妈

人们常说"做得多错得多",放在家庭里就是,妈妈管得多,被孩子埋怨的多。

在长期管教孩子的过程中,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再加上生活烦恼,很多妈妈会生出被孩子讨厌的几个特性。

◎管得多,限制孩子做事。

就说我吧,每天对彤宝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碰;这个不能玩,那个不适合玩;这个吃了会肚子疼,那个太凉不能喝……

弄得自己都烦自己。

可是,有些话必须说,孩子做得有些事情也必须制止。

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他们预料危险能力不够的地方,如果当父母的不能及时提醒,有时候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经常拿别家小孩的优点来对比。

有个同学,她说最受不了的就是妈妈拿她和别人比。

小时候,说她没别人个子高,没眼色不会来事;

长大了,说她成绩不如邻居家的同学,唱个歌都会跑调;

结婚了,说她老公没有二叔家女婿能挣钱;

生孩子了,说她怎么不和别人一样生个儿子……

同学说:我能顽强活到现在真是个奇迹!

◎唠唠叨叨,有时候还会顺便抱怨。

据我的观察,唠叨几乎是每个妈妈的共性,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学习交友。

在妈妈看来,是对孩子的不放心,对孩子的关心。

正常的唠叨也并没有什么,最怕发展到边发脾气边埋怨边唠叨。

怨妇的情绪,带给孩子的是压抑感,烦躁感。

◎长篇大论讲道理。

有心理学家说过,讲道理对孩子并没有什么用。

每个家长小时候几乎都受到过这样的待遇,试问听完后有何收获?

并没有,反而是在被告知可以走了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说"行"的爸爸

相比较主负责人妈妈,副手爸爸往往更受孩子们喜欢。

一个闺蜜有些伤心地说,以前孩子最黏她,现在却说更喜欢爸爸,就因为孩子觉得妈妈总是管他,爸爸不仅不管他还给他买玩具。

那么被孩子喜欢的爸爸有什么共性呢?

◎孩子喜欢什么买什么。

这件事情以彤宝爸爸为例,按他的话说只要孩子喜欢的在能力范围之内就买。

我却认为家里有同类的不需要买,不适用的不能买,要买也是选择性地买。

这就是区别。

◎对妈妈不让做的事情,爸爸偷偷带着孩子做。

很多爸爸都会用这样的举动,来"讨好"孩子。

◎支持孩子玩。

这个更多是针对上了学的孩子,妈妈们天天监督孩子学习,爸爸则会说"让孩子玩玩嘛,休息一下"。

有个不时拆台的"队友",教育还怎么进行?

面对一个整天不许自己做这个,不许做那个,时不时还要批评几句的妈妈,和"开明"的爸爸相比,孩子会做如何选择?

作为人的天性,话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听,事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做,人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靠,孩子也是这样的。

他会选择给他买玩具、由着他闹、支持他玩的爸爸。

他还会对妈妈说"爸爸说的,为什么不行?"

很久很久之前,大概都还没大学毕业吧,看过一篇文章,是一个妈妈写的,主要内容忘了,但有一段情节至今印象深刻:

她说她老公每次都会丢个烂摊子给她,令她身心疲惫,大概有这么几个例子:

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她老公认为是孩子累了,放松一下就会好好写作业,结果第二天老师打电话说孩子的作业根本没写;

孩子肚子不舒服,她要求暂时不要吃凉东西,她老公却偷偷给喝了凉酸奶,导致孩子拉肚子,第二天老公拍拍屁股出差了,她还得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医院;

她老公说要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帮忙请了同学来家里玩,结果两人早早地去睡觉了,留下她收拾到半夜;

她每天给孩子10分钟的时间玩游戏,她老公却说,你让孩子玩够了他就不玩了,结果孩子一玩就停不下来,还嚷着说是他爸爸让玩的。

爸爸妈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不是不可行,智慧型的爸爸是有的,但就怕光"拆台",没有后续执行力。

如何让孩子在"女强男弱"的教育下健康成长?

一、孩子面前统一战线,有不同意见私下商讨。

爸爸妈妈家庭教育理念不尽相同,这是很正常的。

但夫妻俩应当对大方向的教育理念认可一致。

◎当一方教育孩子时,另一方最好躲到一旁。

◎如果认为对方的方法或言语不对,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让对方下不来台,保持对方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如果孩子和其中一方出现矛盾,另一方要替对方向孩子解释,并说明爸爸或妈妈是爱你的,还可以告诉孩子对方在背后为他做过什么。

◎双方出现较大分歧时,一定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爸爸的教育对孩子同样很重要,妈妈一定要给孩子和爸爸单独在一起的时间。

二、如果爸爸平时参与孩子相处比较少,以妈妈教育为主。

前提:妈妈个人是非观、认知观、道德观等是正向的,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方法不极端。

◎对于年幼的孩子,生活需要的不是混乱,这样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还会让孩子做出错误的判断。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会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或者趁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会害了孩子。

◎很多爸爸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不了解,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甚清楚,这种情况下,一定要保证妈妈主负责人的地位。

"讨好"孩子,虽然使爸爸弥补了没时间陪孩子的遗憾,却给妻子好不容易打造的教育环境留下一地鸡毛。

所以爸爸要多陪孩子,但最好不要打乱孩子的生活、学习环境。

妈妈作为孩子的主要抚养教育者,除了身体的疲惫,心理上的压力是很大的。

"副手"爸爸不是"甩手"爸爸,平时和孩子多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爸爸还可以当做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润滑剂,给孩子说妈妈的不容易,让孩子从侧面了解妈妈;也可以告诉妈妈孩子的想法,商讨更好的教育方法。

三、妈妈要走出只围绕孩子转的生活圈子

当一个妈妈的生活中,除了考虑孩子的吃喝拉撒,就是想孩子该上什么特长班时,自己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

如果等到有一天,孩子说"都是爸爸挣钱养活这个家"时,妈妈情何以堪?

如果真的成了上文中写的唠叨啰嗦的怨妇形象时,你怎么对得起曾经有过梦想的你?

不出去工作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但不要把照顾孩子当成借口。

即使再忙,也是可以挤出时间来做除了照顾孩子之外的事情的,比如趁孩子睡着看几页书。

做什么都可以,只要遵纪守法。

切莫丢了自己,孩子总有一天要远行的。

❤彤宝妈心语小结: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很重要,会影响孩子性格、认知观的形成,会影响孩子成人后处理问题的能力,甚至这种影响会延续到孩子对他的儿女的教育上。

妈妈+爸爸,对孩子来说才是完整的家。

妈妈教育+爸爸教育,才是完整的家庭教育。

0 阅读:4

快乐的墨墨妈妈

简介:想要养育好孩子,父母就得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