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这座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其名称及下辖县区的古称背后,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以下是对丽江市及其下辖县区古称的详细历史介绍。

一、丽江市(古称丽江路、丽江府)
丽江地名的由来与金沙江紧密相关。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支流,因其发源地及流经地区的地理特征,在古代有多种称呼,其中之一便是“丽水”。据《元史·地理志》记载,丽江地名的由来最早起源于金沙江的别称丽水,因丽江位于金沙江边而得名。这一建制始于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当时元朝在此地设立云南行省丽江路军民总管府,丽江之名由此而来,并沿用至今。
在元朝时期,丽江路所辖区域包括永北府、通安州、巨津州、保山州(此保山州非今云南省保山市,为古地名)、永宁州、顺州、兰州、临西县等地。这一时期的丽江,不仅是滇西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汉唐时代通往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丽江路改为丽江府,隶属于云南布政使司。清朝时期,丽江府的行政区划有所调整,但仍保持其作为滇西北地区重要城市的地位。民国时期,丽江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更,直至1950年设立丽江专区,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等县。2002年,丽江撤地设市,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分为古城区及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市的地级行政建制得以确立。
二、下辖县区古称及历史信息
1. 古城区(古称大研镇、丽江县城)
古城区是丽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设立的茶罕章管民官。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丽江地区的行政区划不断变更,但大研镇(丽江古城)作为丽江地区的核心区域,其地位始终未变。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丽江府治所迁至大研镇,丽江古城逐渐成为滇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丽江县,县城即大研镇。民国时期,丽江县隶属于不同的行政督察区。1950年,丽江专区成立,丽江县成为其下辖县之一。2002年,丽江撤地设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撤销,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丽江古城以其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独特的纳西族文化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古城内的木府、四方街、黑龙潭等景点是游客必游之地。此外,丽江古城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2.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与古城区同根同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丽江府治所迁至大研镇后,丽江纳西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纳西族文化。清朝时期,丽江府下辖的丽江县(今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仍然是滇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
民国时期,丽江县的行政区划历经多次变更。1961年4月10日,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成立,成为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县之一。2002年,丽江撤地设市,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撤销,分设为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以其境内的玉龙雪山而得名。玉龙雪山是滇西北地区著名的自然景观,以其雄伟壮观、神秘莫测而著称。此外,玉龙纳西族自治县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纳西古乐、东巴文化等,是游客了解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3. 永胜县(古称遂久县、北胜州、永北府)
永胜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为遂久县地,属越嶲郡。蜀汉建兴三年(225年),改属云南郡。唐朝时期,设靡州,属姚州都督府。南诏时期,置北方赕,后改名成偈赕。元朝时期,先后置施州、北胜州,属丽江路。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北胜府降为州,属鹤庆府。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设永北府。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为直隶厅。民国初年,废府为县,称永北县。1934年,因屡经兵变之灾,认为“北”字不祥,更名永胜县。
永胜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如毛姑泽遗址、程海古湖盆遗址等,是研究滇西北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此外,永胜县还是云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以盛产优质稻米而闻名。
4. 华坪县(古称姑复县、荣坪县)
华坪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当时置姑复县,属越嶲郡。东晋至南北朝时期,属云南郡。唐朝武德七年(624年),称七部,属靡州。元、明时期,属北胜府。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设荣坪县,属永北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厅属华荣庄改设华坪县,因境内华坪坝子而得名。
华坪县地处滇西北山区,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多样。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是云南省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此外,华坪县还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资源,如芒果园、傈僳族风情等,是游客了解滇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
5. 宁蒗彝族自治县(古称楼头赕、罗共赕、永宁州、蒗蕖州)
宁蒗彝族自治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理国时期,当时今宁蒗北部为楼头赕(又名答蓝),南部为罗共赕。元朝时期,设永宁州和蒗蕖州,属丽江路。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属鹤庆府。永乐四年(1406年),永宁州升为府,直隶云南布政使司。清朝时期,沿袭明制。民国时期,先后设宁蒗分县、设治局等。1956年9月20日,成立宁蒗彝族自治县,名称沿用至今。
宁蒗彝族自治县是云南省重要的彝族聚居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彝族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境内有泸沽湖、格姆女神山等著名景点,是游客了解彝族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重要窗口。此外,宁蒗彝族自治县还是云南省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
综上所述,丽江市及其下辖县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从元朝时期的丽江路到现代的丽江市,从南宋时期的茶罕章管民官到现代的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从历史悠久的永胜县、华坪县到独具特色的宁蒗彝族自治县,每一个古称都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不仅是丽江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