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2-22 01:26:38

昆明及其下辖县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许多地方都保留着古老的名称或曾有过独特的古称。

以下是对昆明及其下辖县区古称的详细历史介绍。

昆明

昆明,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名称。

谷昌县:公元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士卒征服滇池东北面的劳侵、靡莫等部落,滇王归降。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昆明地区为谷昌县地。

昆川:关于“昆川”这一称呼,历史记载不详。但在公元746年至747年间,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于昆川(今昆明城区一带)置拓东城,使其成为南诏国的东部重镇。

拓东城:公元765年,南诏第五代王阁罗凤为了更好地控制滇中地区,命长子凤伽异在滇池地区筑城,取名“拓东城”,意为“开拓东境”。拓东城的兴建使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滇池东岸晋城一带向滇池转移。

鄯阐城:8世纪80年代末,南诏王异牟寻与唐朝重新修好,向唐称臣。南诏王因此大封境内的五岳四水,并将拓东城改名为鄯阐城。

鸭池城:元朝初年,蒙古人称昆明为“鸭池”,也作“押赤”或“雅歧”。《元史》记载:“乌蛮所都押赤,城际滇池,三面皆水。”

中庆城:公元1276年,元朝在今昆明地区设中庆路,同时将省会移至中庆,昆明自此成为云南省的省会。元代时,昆明既是省会,又是中庆路治,因此除“鸭池城”外,又称“中庆城”。

灵龟之城:公元1382年,朱元璋遣大将沐英、傅友德率大军攻入中庆城。明王朝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并设嵩明、昆阳、安宁、晋宁四州,以及昆明、呈贡、宜良等九县。传说沐英到云南后,梦到与巨蟒搏斗,在处于劣势时得到翠湖九龙池的九个龙子骑着神龟相助,最终将妖蟒镇压在神龟身下。醒来后,沐英邀请风水大师汪湛海将昆明建成一座布局精湛的“灵龟之城”。

云南府:明、清两个朝代,昆明不存在专有的名称。因当时在今昆明设有“云南府”,所以昆明被统称为“云南府”“府城”“省城”。

昆明府:公元1650年,明末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建立大西政权,其主要将领孙可望自封“秦王”,改云南省为云兴省,云南府为“昆明府”,昆明县为“昆海县”。

下辖区县古称

昆明下辖的多个县区也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古称。

一、五华区

古称:五华山、中庆

五华区的名称来源于境内的五华山。五华山是昆明的一处名山,历史上曾是滇池地区的重要地标。关于五华山的“五华”之名,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认为它象征着昆明的繁华与昌盛。在昆明历史上,五华山不仅是自然风光秀丽之地,更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元代时,这里设有中庆路治所,明代则成为云南府的所在地。因此,当1956年昆明市调整区划,将二、四区合并为五华区时,便以这座名山来命名,寓意着昆明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

二、盘龙区

古称:盘龙江

盘龙区因盘龙江纵贯全境而得名。盘龙江是昆明的一条重要河流,它源自滇池东北岸,自北向南流经昆明市区,最终汇入滇池。盘龙江不仅为昆明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孕育了昆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在历史上,盘龙江曾是滇池地区的重要水路通道,也是昆明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当1956年昆明市将一、三区合并为盘龙区时,便以这条河流来命名,以彰显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价值。

三、官渡区

古称:官渡

官渡区的名称来源于唐代的官府渡口。在历史上,官渡是滇池地区通往内地的重要水路渡口,也是昆明与周边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据史料记载,唐代时官府曾在此设立渡口,以方便船只往来和物资运输。因此,当1956年昆明市调整区划,将五、六区合并为官渡区时,便以这个历史悠久的渡口来命名,以纪念其在昆明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西山区

古称:西山

西山区的名称来源于境内的西山风景区。西山是昆明的一处著名自然景观,它位于滇池西岸,山势险峻、风光秀丽。在历史上,西山曾是滇池地区的重要地标和文人墨客游历、吟咏之地。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就曾游历西山,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当1956年昆明市将八、九区合并为西山区时,便以这座名山来命名,以彰显其自然美景和历史文化价值。

五、呈贡区

古称:呈贡、阳城堡

呈贡区的名称来源于南宋时期的呈贡千户所。据史料记载,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蒙古军在此设立呈贡千户所,隶属于阳城堡万户。后来,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当地便以“呈贡”为名。关于“呈贡”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认为它取“呈祥贡瑞”之意,寓意着吉祥和美好。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呈贡”是彝语的谐音,意为“稻湾”或“稻坝”,反映了当地农耕文化的特色。如今,呈贡区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新区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六、晋宁区

古称:滇池县、建伶县、晋宁县

晋宁区的名称来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滇池地区设立滇池县和建伶县(昆阳),标志着中央政权对滇池地区的正式管辖。后来,唐代以其地晋代为宁州所统治而置晋宁县,属昆州,晋宁之名从此始。在历史上,晋宁曾是滇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云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晋宁区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七、东川区

古称:东川、堂狼县

东川区的名称来源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沿革。汉代时,东川地区属于堂狼县,隶朱提郡。宋代大理国时设东川郡,以东川在会川(今四川会东县)以东而得名。后来,元代设东川路,明代设东川府,清代改隶云南。在历史上,东川以其丰富的铜矿资源而闻名遐迩,是中国著名的铜都之一。如今,东川区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工业区之一,以其独特的工业景观和历史文化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八、安宁市

古称:连然、阿宁、安宁

安宁市的名称来源于其悠久的历史和寓意美好的名称。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立连然县。后来,唐代东川人阿宁在此牧牛砥出盐井,将连然改为阿宁。又因“阿”与“安”音近,唐代武德四年(621年)改称安宁县。以“安宁”为县名,寄寓了先民对安定、宁静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历史上,安宁曾是滇中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如今,安宁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和投资兴业。

九、富民县

古称:富民

富民县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物产富庶的特点。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当地因境内物产丰富、一年两熟、自食有余而设置富民县。在历史上,富民县以其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遐迩。如今,富民县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农业区之一,以其独特的农产品和乡村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和观赏。

十、宜良县

古称:昆泽、新丰、大池、宜良

宜良县的名称来源于其历史悠久的地理特征和民族文化。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立昆泽县。后来,历史上曾先后更名为新丰县、大池千户、宜良州等。关于“宜良”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认为它来源于当地的一座山名——纪良山(后将纪良讹作宜良)。在历史上,宜良县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而闻名遐迩。如今,宜良县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旅游区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十一、嵩明县

古称:牧靡、牧麻、嵩盟、嵩明

嵩明县的名称来源于其历史悠久的地理特征和民族文化。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王朝在此设立牧靡县(今嵩明寻甸)。后来,历史上曾先后更名为牧麻县、嵩盟州、嵩明州等。关于“嵩明”的含义,有多种解释,其中一种认为它来源于当地部落的名称或地理特征。在历史上,嵩明县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遐迩。如今,嵩明县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农业和工业区之一,以其独特的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投资者前来参观和合作。

十二、石林彝族自治县

古称:谈稿、陇提、泉麻、落蒙、路南州、路南

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彝族民族文化。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在此设立谈稿县。后来,历史上曾先后更名为陇提县、泉麻县、落蒙万户府、路南州等。1956年,设立路南彝族自治县,以境内喀斯特地貌石林(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改名。1998年,更名为石林彝族自治县。在历史上,石林县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彝族文化而闻名遐迩。如今,石林彝族自治县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旅游区之一,以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彝族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十三、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古称:罗婺部、掌鸠法块部、洪农碌券部、禄劝州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彝族部落的名称和历史沿革。唐天宝十一年(752年),今禄劝地属南诏三十七部中的罗婺部、掌鸠法块部、洪农碌券部。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取“洪农碌券”部落名转音立禄劝州。在历史上,禄劝县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遐迩,同时也是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如今,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民族自治县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十四、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古称:寻甸部、仁地部、仁德府、寻甸军民府、寻甸府、寻甸州、寻甸县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的名称来源于其境内部落的名称和历史沿革。唐朝蒙氏六诏时为寻甸部,此为寻甸名称之始。后来,历史上曾先后更名为仁地部、仁德府、寻甸军民府、寻甸府、寻甸州等。1956年设为回族自治县,1999年划归昆明市后更名为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在历史上,寻甸县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遐迩,同时也是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如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已成为昆明市的重要民族自治县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和体验。

0 阅读:0
熙来攘去世界

熙来攘去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