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生活有保障,勤快和独立,或是老人能够长寿的秘密

安静的柳树 2025-02-12 17:01:20

小国企的一个普通职工,退休后回到农村,活到88岁,没有拖累儿女一天,几乎就是无疾而终,无疑是很幸福的。

初中同学的母亲,县里朋友的父亲,在同一天走了,葬礼也定在了同一天,没有分身术,同学这边只能捎个礼,昨天去了县里。

生活圈子虽不大,上班时分管党务工作,单位退休老人去世,全部要主持参加,加上亲戚朋友同学,参加这样的“白事”就很多了。

现在同学和朋友,大多是六十岁左右的同龄人,家里还有老人健在的,差不多都超了80岁,有的已经过了90岁。

人生70古来稀,说明古时候活到70岁都不容易,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活过80岁已很平常,活过90岁也并不再是梦想。

每参加一次这样的事,对内心都会有一些小小的触动,虽然自然规律无法抗拒,周围能活过100岁的人,听过没有见过。

决定寿命的因素,除了遗传基因,或就是性格和生活方式,有乐观的心态,基本的生活保障,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生活,喜欢劳动,保持独立,差不多就是长寿老人的一个共同的特点。

性格决定命运,长寿老人大都乐观开朗,与世无争,不会像一个小愤青一样,整天怨天尤人。

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喜欢劳动是相辅相成的,朋友的父亲,当过兵,复员后参加了工作。

虽然是一个困难小国企,退休工资不高,退休后回到了村里,家里有三四亩地,享受了工人的基本福利,也享受了农村的田园生活。

退休28年,没有间断过劳动,人非常勤快,家里家外打点得干干净净,利利落落。

朋友盖了新房子,父母除了偶尔来帮个忙,一般不来儿子家住,人上了年纪,只要生活还能自理,不离开自己的老窝,生活得才自在。

长寿,虽然也存在“幸存者偏差”,好吃懒做的人,也不乏长寿的,有可能人家基因好,没有普遍的代表意义。

现在的人比上一辈享福了,土葬都机器化了,一台小挖掘机就全部解决,不需要人再出力气。

去参加葬礼,也是在朋友的新房子里坐一坐,抽抽烟喝喝茶,村里的规矩,只有一个凉菜,吃大锅面条。

朋友还是让饭店里给送了两桌菜,专门招待两桌“贵宾”,现在有了养生的理念,就只喝了二两酒。

知道一天没有运动的机会,早上吃过饭,七点钟就下楼,去附近的体育场快走几圈,练练健身器材。

早饭简单,玉米糊里煮进了几个熟饺子,喝一碗玉米面糊糊,吃了三个饺子,吃了点凉拌菜,准备好了西红柿没有吃。

上午九点,市里的朋友来接,一起去了县里,知道要在寒风中站一两个小时,运动完特意加穿了一件保暖内衣。

昨天跟着送葬队伍在村子里转一圈,又去了墓地,加上早上的运动,就走了11000多步,活动量就足够了。

现在连劳动的机会都没有了,每天就要坚持运动一下,昨天注意了饮食运动和保暖,因为中午没休息,晚上早早睡觉,今天早早起来量量血糖,就只有5.4。

最近单位里的两个同事,都是不到退休年龄就走了,一个50多岁,一个才40多岁,除了生活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很大的原因。

人是容易健忘的,被什么事触动了一下,就想着要改变,过后很快就忘了。

60岁了,也应该活明白了,退休工资虽不高,也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保持勤快和独立,精心做好一日三餐,控制好血糖,没有劳动的机会,就多锻炼一下。

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梦想,“我命由我不由天”,虽然不能逆天改命,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其所能做一些努力,所为尽人事,听天命,无愧于每一天就好。

0 阅读:0
安静的柳树

安静的柳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