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砥砺前行,二十载奋勇争先”,这是恒大集团二十周年的宣传横幅。
在2016年的仲夏时节,恒大集团举行了20周年庆典活动。
在庆典仪式上,许家印侃侃而谈地说道:“恒大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全体员工的拼搏和奉献精神,要感谢每一位员工的努力和艰辛付出。”
可谁能想到仅仅3年之后,恒大就爆发了危机。此前,风光满面的许家印沦为了人人喊打的“臭老鼠”,许多商业朋友也跟着许家印吃了“瓜落”。

然而,许家印却有一位最聪明的朋友,早早就预料到恒大的命运,选择在恒大最风光八面的时候,谨慎和许家印合作。
那么,这位聪明人是谁?他又做了什么,让自己幸免于难呢?

位于河南省东部的周口市太康县是人口大县,历史上出现过不少的风云人物,譬如说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吴广,以及东晋名臣谢安。
可是岁月沉淀的文化在市场经济下显得疲弱不堪,多年来的贫穷让大量的青壮劳动力纷纷背起了行囊,外出打工。

许家印就出生于太康县高贤镇台岗村,和同代农村孩子一样,小时候的许家印穿的是打了几层补丁的衣服,骨骼还未发育成熟就要下地干活……
更加不幸的是,不到一岁,许家印的母亲就得了败血症,撒手人寰。
失去母亲,如同半个孤儿,许家印在不少场合就坦言:“自己性格之所以如此倔强,就是少了母爱的中和,不懂得变通,是一根筋。”

由于许家是几代单传,慈爱的奶奶非常喜欢许家印。在许家印的印象中,奶奶有一绝技——做酸醋。
依靠着这项本领,许家印得以继续读书,上了高中。许家印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太康县城读高中的场景。

从家里到县城,需要走上20公里土路。许家印硬是走了几个小时。由于他出不起住宿费,只能露宿街头。
也正是这次县城之旅,让许家印看到了县乡之间巨大的差距。考上大学,也就成了许家印的梦想,这样才能改变自己贫苦的人生。

1978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这宛如一道曙光,照亮了许家印黑暗的人生。不过,第一次备考不及时、且不熟悉,许家印名落孙山。
来年再战,许家印才终于叩开了象牙塔的大门。作为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许家印给家族添上了荣光,四年的大学生涯转瞬即逝。毕业后,许家印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厂,当上了车间主任助理。

有一说一,老许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进厂的第二年,许家印就制定出了“生产管理300条”,并被提拔为热处理车间主任。
在任上,许家印也做了许多实事,颇受员工的喜爱。
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许家印也要“辞职下海。”

起初,许家印只是中达贸易的员工。
得到赏识之后,许家印就开疆拓土,运用了珠岛花园的地产项目。
通过这个项目,许家印赚的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又拿出了积攒多年的积蓄,于1996年创立了恒大公司。

九十年代初,许家印的恒大还很弱小。然而,幸运女神却偏偏垂青处于战战兢兢的许家印。1998年,全国住房进行了改革,走商品化的道路。
这一政策极大促进了全国各地房地产的繁荣,6月,广州市政府就举行了中心城区首次土地拍卖会。

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恒大以1.34亿元的价格拿到了海珠区南州路的农药厂地块。半年之后,许家印就在该地建起了“金碧花园”项目,以2500元的低价开卖。
由于价格较低,金碧花园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有分析人士就推断,仅靠这一个项目,许家印就得到了上亿的纯利润,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随后的几年,恒大逐渐占据了脚跟,在市场也声名鹊起。
到了2011年,恒大的前三个季度实现了销售额692.6亿元,稳居全国第一。
在2011年《胡润百富榜》上,许家印以460亿元进入了第五名。

人类的野心永不止步,许家印也是此类人,见好就收绝不是许家印的本心。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福地,是市场经济的代表性城市。
要是能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绝对能够让企业更上一层楼。抱着这样的心态,许家印尝试打进深圳市场。

2017年,经人介绍,许家印认识了卓越集团的老板——李华,并想从李华手中买下深圳后海卓越大厦,当恒大公司深圳分部中心大楼。
李华创办的卓越集团是深圳中央商业区最大的地产开发商,为了建造卓越大厦,李华专门请来了世界著名建筑师贝纳德塔·达格利阿布艾。
卓越集团的负责人告诉贝纳德塔,自己的要求是建造一栋面积为90000平方米、高度为220米的商用和办公大楼。

经过几年的建造,贝纳德塔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卓越后海大厦,又名“竹塔”,其建筑平面图就像是“软方格”。
每一层地面与另外的一层都有所区别,但表面积又基本相似。整栋大楼给人以“旋转”的感觉。
外部的垂直玻璃支架镶嵌在钢筋之中,远远看去,就像是隐藏于水泥钢铁森林中的“竹子”。

贝纳德塔海说:“项目具有强烈的符号性成分,回应折射出螺旋的特殊几何图形。而这一图形又多多少少受到上海世博会西班牙展馆的藤条面板运动的启发。”
可以说,卓越大厦的每一个项目都是精雕细琢。许家印也是颇有眼光,想买下大楼,从而在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中打响名声。
然而,聪明的李华,却对许家印说:“许老板,我只能租给你几层,绝不能出售。”

许家印见李华态度强硬,也只能作罢,租下了20层楼面作为新总部。
其中40层,42层被许家印专门用于举办大型会议和招待重要客人,充分体现了许家印对权力和金钱的追求。
41层则设有歌舞厅和酒窖,可提供路易十三等高档洋酒。

本来许家印还想和李华合作,共谋深圳的房地产市场。
然而,李华手眼通天,眼界广阔,早就通过各种消息,多少听说了恒大集团欠债的负面消息。
另一方面,李华本人行事低调,不愿抛头露面,很少将自己的企业曝光在外,一大证据就是深圳的卓越集团市值超过4000亿,但从不上市。

种种因素都迫使李华不愿和许家印合作,反而刻意和恒大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不是贪图眼前利益。
2017年,许家印进行了高达1300亿的战略投资,结果许多投资恒大的商业大佬都被拉下了水,赔的是血本无归。只有卓越集团的李华没有参与其中,避免了“殃及池鱼”。

可以说,相较于许家印的高调奢侈,李华则代表着另一种商业典型——内敛稳健,注重稳扎稳打。
李华,出生于1966年,父母都是辛勤的园丁教师。从小,李华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18岁那年,李华离开了家乡,考入了华南理工。毕业后,像大多数毕业生一样,李华也选择了仕途之路,被分配到深圳市团委工作。

如果要是按照正常的剧本,李华大概率会是地方要员。然而,体制内单调、烦闷的生活让李华心生厌倦。1989年,李华也和许家印一样,拿着积蓄来到了珠三角,开始下海经商。
起初,李华是干出口贸易的。但拿不到官方的通行证,李华遭遇了“滑铁卢”。
几近辗转,李华得到了一位姓邓的高人指点,布局房地产行业。1992年,凭借着信息优势,李华抢购了广州一个即将兴建城区的廉价地块。

接着,李华又将地块转让给了第三方,从中赚的了不少利润。四年之后,李华正式注册了卓越集团。
集团的第一个项目蔚蓝海岸,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喜爱,卓越集团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进入2004年,李华调整了卓越集团的战略,将业务扩展到商业地产,大力投资购置商业中心、高端写字楼。
在李华的领导下,卓越集团一步一个台阶,2012年销售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所有商业家的信条,李华又减缓了地产的扩张速度,反而成为了一个投资者,将商业版图伸到了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

多元化的发展,足够稳定,也让卓越集团的总资产达到了2600亿元,且负债率一直保持在合理区间。
这时,作为集团的掌门人,李华的个人净资产也是水涨船高,达到了705亿元人民币。

在私生活方面,李华也是非常低调、谦虚,从不在媒体上抛头露面,更不说大话、吹大牛。
据说,李华没有别墅,而是居住在香港的一所豪华住宅区内,出行也经常乘坐公交。关于李华的妻子,他则有一个美娇娘——仝晓燕。

仝晓燕,比李华小21岁,曾参加过2005年的少女团体“青春美少女”。
高考时,仝晓燕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大学一毕业,仝晓燕就放弃了个人事业,安心当一个全职的富豪太太。

如今,也很难在新闻中听到李华及仝晓燕的消息。两人都明白“财不露白”的规则,故而非常低调、谦逊。
这种和光同尘的境界值得所有商业家学习,不然很有可能就会成为下一个许家印。
参考资料
《恒大深圳总部老板》 今日悉尼
《深圳后海卓越大厦》 设计事务所
《许家印:从寒门子弟到地产大王》 中外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