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药物,对于血脂通过生活干预无法控制到达标范围,又有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或极高危风险的朋友来说,通常都需要服用他汀来加强血脂控制,降低心血管风险。
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一部分朋友在长期服用他汀的过程中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因为他们对于长期用药本身就心存疑虑,又会从各种渠道听说一些长期吃他汀带来的健康风险,就更加大了心中的用药焦虑,这也会大大影响用药的依从性。
近日有读者朋友提问:听说长期吃他汀,会加大老年痴呆风险,这是真的吗?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相关研究曾经对他汀和痴呆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过分析评估,特别是一些关于他汀对于大脑影响的早期研究和药理学推测中,有研究者认为,他汀可能会对中枢神经协同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也有大型的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进一步探索了他汀与痴呆发生风险的关系,这些研究证明,他汀与痴呆发生风险之间,没有显著关联性,或存在正向保护作用。
长期服用他汀,到底是会增加痴呆风险,还是会起到一定保护作用呢?今天的这篇文章,我们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清楚。
从作用机制分析的正反两面胆固醇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坏东西”,即使是高度复杂的大脑,它的正常运作也离不开胆固醇。胆固醇不仅是构成神经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在髓鞘形成、突触形成以及信号转导等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大脑甚至拥有自己独立的胆固醇合成系统,并通过血脑屏障严格调控着与外周血液的胆固醇交换。
从作用机制来看,他汀类对于大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的担忧主要来自于2个方面。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HMG-CoA还原酶,这是体内胆固醇合成通路上的关键限速酶。那么,**他汀会不会干扰大脑自身必需的胆固醇合成呢?
首先,他汀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相关还原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通路,这种作用除了抑制肝脏的胆固醇合成外,是否会干扰大脑自身的胆固醇合成,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呢?
其次,一些亲脂性的他汀,例如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等,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这种药物的“渗入”作用,是否会影响神经元的胆固醇代谢,或者会对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这也是很多朋友所担心的。
在实际临床用药过程中,也确实有朋友服用阿托伐他汀等亲脂性他汀以后,出现了失眠,记忆力下降,思维模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方面的问题,这种现象也常常归结为他汀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影响而产生的副作用,而在不耐受这种副作用的患者更换成亲水性的他汀,如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以后,这些他汀更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其症状也会相对减轻。
然而在这两点担忧的反面,也有专家学者从他汀对于心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提出了他汀对于大脑健康,预防痴呆方面的正面观点。
首先,他汀的高效降脂作用,能够保护血管健康,而血管健康当然也包括脑血管,这种作用能够使大脑保持充足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血管性痴呆以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同样也与脑部微血管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他汀降低胆固醇,改善血管内皮健康,有助于维持神经元功能,降低痴呆风险。
其次,在降脂作用以外,他汀还具有对抗全身慢性炎症的作用,这种抗炎作用是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一个重要获益,这也是他汀比其他降脂药物具有更明确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慢性炎症也是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他汀对于炎症的对抗作用,也对保护认知功能起到了显著作用。
此外,他汀还有抗氧化应激作用,这种作用也对大脑的细胞损伤和衰老起到了保护作用,他汀能够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神经系统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对于延缓神经老化和退行性改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的正反两面对于他汀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加大认知功能障碍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早期,一项发表于2003年发表于 Pharmacotherapy 的综述研究中,总结关于他汀类药物带来潜在认知功能副作用的报告,但研究者也指出,这些报告多为小型研究或个体报告,而且他汀带来的相关认知功能副作用在停药后,都可逐渐恢复。
另一项发表在 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的综述文章中,深入探讨了大脑胆固醇稳态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并提及了他汀类药物穿越血脑屏障的潜能及其对大脑胆固醇代谢的复杂影响。
虽然存在上述的这些担忧和早期报告,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大量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和荟萃分析发现,他汀对于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并没有那么可怕。
一项于2020年发表在顶级医学期刊 BMJ 上的大型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中,整合了截至2019年底的多项高质量研究数据,研究结果显示,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风险之间没有关联,甚至在某些分析中观察到,长期使用他汀可能与较低的痴呆风险相关。这项研究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他汀和广泛的人群,为“他汀不增加痴呆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类似的发现还在其他多项大型研究和荟萃分析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证明。这些研究通常考虑了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教育程度等多种混杂因素,因此,这些研究结论结论更为可靠。
除此之外,一些对于针对实验动物的基础研究提示,他汀可能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理特征——β淀粉样蛋白(Aβ)的产生和清除,以及Tau蛋白的磷酸化。但这些发现在人体临床研究中尚未得到一致证实,他汀在实际预防或治疗中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索。
通过上述的分析相信我们可以看出,他汀类药物导致痴呆或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目前并没有在临床上得到有效的证实,合理使用他汀,反而可能会对神经系统健康带来一定的获益作用。
因此,因为担心长期吃他汀而甚至停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药物,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他汀带来的心脑血管明确获益,要远大于他汀可能带来的微小且不确定的认知功能影响。
相比担心吃药,不如将精力放在控制那些已知的、明确的痴呆风险因素上,例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保持健康体重,规律进行体育锻炼和脑力活动,健康饮食(如富含蔬菜、水果、鱼类的地中海饮食),保证充足睡眠,积极社交等,都有助于降低痴呆症的发生风险,值得我们长期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