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1]路伟,徐风梅,田丽娟.德谷门冬双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云南医药,2025,46(01):91-93.DOI:10.20282/j.cnki.1006-4141.2025.01.26.
[1]马英,代凯.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和胰岛功能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5,49(03):374-375.
38岁的李华赟是个货车司机,常年在外跑长途,风吹日晒是家常便饭。
2016年3月,他从河北老家出发,拉着一车货物去南方,路上照旧是方便面配矿泉水,偶尔停下来抽根烟,眯一会儿。
那年春天,他刚满38岁,干这行七八年了,家里有个12岁的儿子和一个操持家务的老婆,日子紧巴巴,但也算过得下去。

那段时间,李华赟觉得自己有点不对劲。跑长途时,他老觉得口干,喝水跟倒进沙坑似的,怎么都喝不够。晚上停车休息,尿意来得特别勤,一晚上得起来好几次,弄得他睡不好觉。
刚开始,他没当回事,心想可能是累着了,或者天气热,喝水多才这样的。
他老婆张丽偶尔打电话问他身体咋样,他总是摆摆手说:“没啥大事,跑车的人哪有不累的。”
可到了4月,他发现自己瘦了,裤腰带得往里扣一格,脸上也没了以前的肉感,眼睛下头挂着俩黑眼圈,像熬了好几宿。

5月初的一天,他送完货,在一个小饭馆吃饭。点了碗牛肉面,吃了没几口,就觉得胃里翻江倒海,吐了一地。饭馆老板看他脸色发白,劝他去医院瞧瞧。
李华赟抹了把嘴,摆手说:“没事,可能是路上颠得胃不舒服。”可那天晚上,他躺在车里,头晕得厉害,手脚还有点发麻。
他摸出手机,给张丽打了个电话,声音虚得像被风吹散:“我这身子不太行,明天回老家一趟,去医院看看。”张丽听出不对,催他赶紧回来,别硬撑。
第二天,李华赟咬着牙开了七八个小时的车回到家。张丽一看他那模样,吓了一跳,赶紧拉他去县医院。医生问了问情况,量了血压,又抽了血化验。

那天结果出来得晚,李华赟坐在走廊的长椅上,头靠着墙,手里攥着一瓶水,眼睛半睁半闭。化验单拿回来,医生皱着眉说:“血糖高得离谱,空腹血糖22.3 mmol/L,正常人也就5到6。
你这情况,怀疑是糖尿病,得赶紧住院。”李华赟听完愣了愣,问:“糖尿病?不就是吃糖多了吗?我平时也不爱吃甜的啊。”医生没多解释,只说要做进一步检查。
住院那天,李华赟被安排在一间四人病房,靠窗的床位。他躺下后,张丽忙着给他收拾东西,嘴里念叨:“早让你少抽点烟,少熬夜,你不听,现在可好。”
李华赟苦笑一声,没吭气。护士过来给他挂上点滴,又拿了个小仪器测了指尖血糖,屏幕上跳出26.8 mmol/L。他盯着那数字,心里有点发慌,但还是安慰自己:“住院治治,应该没事。”

医生开了二甲双胍,说是控制血糖的药,让他按时吃。李华赟没多问,拿了药就吞下去,药片有点苦,他皱着眉喝了口水压下去。
就这样治了一段时间,李华赟觉得自己好点了,医生看情况稳定了,就让他回家了。
结果到了10月份,李华赟国庆假期连续跑了一周车,身体又开始不舒服了。
到了医院,医生安排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是10.2%,医生说这说明他血糖高不是一天两天了。尿常规显示尿糖三个加号,尿酮体也有点异常。
肾功能检查,肌酐值偏高,到了110 μmol/L,正常人一般在90以下。肝功能也不太好,谷丙转氨酶50 U/L,超了正常范围。

心电图做了两次,有一次提示轻度ST段下移,医生怀疑心肌供血有点问题。
最后一项是眼底检查,医生拿着仪器照了半天,说视网膜有点出血点,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
李华赟听不懂这些术语,只觉得头皮发麻,问了一句:“严重吗?”医生低声说:“得抓紧治,不然拖下去麻烦大。”
住院第五天,李华赟觉得自己好点了,能下床走走。他跟张丽说:“这药还挺管用,头不晕了。”张丽松了口气,跑去给他买了点稀饭回来。
可那天晚上,他突然喊胸口疼,像有块石头压着,喘不上气。张丽慌了,按铃叫护士。

护士冲进来一看,赶紧喊医生。医生赶到时,李华赟已经满头冷汗,嘴唇发紫,嘴里嘟囔着:“难受……难受……”仪器接上,血氧饱和度掉到85%,心率飙到130次/分钟。
医生喊着:“可能是酮症酸中毒,赶紧抢救!”病房里乱成一团,张丽被推到门外,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抢救室里,医生给他推了胰岛素,又上了呼吸机,可情况没好转。凌晨两点,李华赟的心跳停了。张丽瘫在走廊上,哭得嗓子都哑了。
主任后来出来,叹了口气,跟家属说:“二甲双胍是好药,但不能乱吃。他这情况,血糖控制不住,又拖得太久,酮症酸中毒来得太急,救不下了。”

李华赟的事还得从糖尿病说起。这病听着耳熟,可真要讲清楚,没那么简单。糖尿病分好几种,李华赟得的是2型糖尿病,占了糖尿病患者的九成多。
简单说,就是身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了,或者胰岛素分泌不够,血糖没法好好利用,就堆在血里。时间一长,血管、神经、脏器都跟着遭殃。
为啥会得这病?有几大原因。先说遗传,李华赟家里没听说谁有糖尿病,但这不代表他没风险基因。生活习惯也脱不了干系。
他跑长途,吃饭没规律,方便面、咸菜吃得多,蔬菜水果几乎不沾。烟抽得凶,觉睡得少,身体长期处于疲劳状态,这些都是诱因。

还有体重,他不算胖,但肚子上的肉不少,这种“中心性肥胖”也容易让血糖失控。医生常说,2型糖尿病是“生活方式病”,这话不假。
病症咋来的?一开始不明显,像李华赟那样,口渴、多尿、乏力,很多人不当回事。可血糖高到一定程度,身体就扛不住了。
糖在血里堆着,肾拼命排,尿就多;细胞缺糖,人就累;水分流失,口干得厉害。到后期,胰岛素不够用,脂肪开始分解供能,产生酮体。
酮体多了,血就变酸,这叫酮症酸中毒,严重时要命。李华赟住院时,尿酮体已经阳性,说明问题不小。
二甲双胍是干啥的?这药是2型糖尿病的常用药,能让身体对胰岛素更敏感,压住血糖。

可它不是万能药,用错了反倒害人。李华赟血糖高得吓人,又有酮症迹象,这时候光靠二甲双胍不够,得赶紧用胰岛素把血糖降下来。
主任说“不能这么吃”,意思是药得对症,用量、时机都得准。他拖太久,病情恶化,二甲双胍救不了急。
专家常提,糖尿病最怕拖。早期发现,靠饮食、运动还能控住。少吃高糖高油的东西,像汽水、油炸食品,能减不少风险。每天走个半小时,血糖代谢就好些。
可一旦拖成重症,像李华赟那样,并发症一来,心脏、肾脏、眼睛都可能出事。数据说,中国有1亿多糖尿病患者,一半人不知道自己有病,等发现时,晚了。

防范这病,说难不难。家里有糖尿病人,定期查查血糖,心里有数。吃饭别太随便,主食粗细搭配,少熬夜,烟酒尽量碰得少。
口渴、多尿、老累这些信号,别不当回事,早去医院测个血糖,几块钱的事,可能救命。
医生常叮嘱,血糖高不是小毛病,别硬扛,也别乱吃药,二甲双胍再好,也得医生说了算。
最后送个话:血糖高,查得早,管得住,别拖到没得救。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文中人名均为化名,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