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军第一叛徒,联合太平军坑死江忠源,打下安庆后被湘军正法

左都御史有料 2025-02-04 16:56:34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有一个现象很有意思,太平军那边有不少高级将领投降清军,而清军这边却很少有官员投降太平军,史料中能查到的也就寥寥数人,其中胡元炜算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了。

以捐纳入仕的胡元炜

胡元炜系湖南新宁人,与湘军元老江忠源是地道的老乡。胡家属于中农阶层,胡元炜早年也读过几本圣贤书,得了个生员功名,止步于乡试。但他内心始终向往官场,决计以捐纳进入仕途。

咸丰初年,胡元炜向亲戚朋友借贷了八百两银子,怀揣着当官的梦想北上入京。胡元炜心里很清楚,区区数百两银子,也捐不来多大的官,他的目标就是先捐一个九品杂职,然后再想办法登进。

行至河南境内时,胡元炜遇到一个外乡人,此人穿着体面像是一个富家子弟,凑巧的是他也是带着银票到京师捐官的。经过交谈之后,胡元炜得知此人名叫蔡向东,或许两人都有一个做官梦,所以相谈甚欢,结伴而行。

蔡向东家里有钱,一路之上给了胡元炜不少照顾,一应的车马饮食开销,皆为蔡所提供。到达京师之后,蔡向东又租下一个院子,邀请胡元炜同住。歇息几日,两人就准备到户部和吏部打听消息,捐银纳官。

相比较蔡向东而言,胡元炜底子薄带的银子也不多,顶死也就是捐个九品还不一定能实授。蔡向东见他愁眉苦脸,决定帮一帮这个“患难之交”,他向胡元炜要来了履历,得知他是生员出身后,当即拍着胸脯说银子不是问题,一定给他捐个四品官。

此后几天,胡元炜就没再见过蔡向东,以为他是钻营打点去了。他自己也很清楚,蔡向东不过是一时之言,也没放在心上。

几天后奇迹出现了,蔡向东领着胡元炜去了户部替他交了一万多两银子,吏部也爽快,没几天就给胡元炜安排了安徽庐州知府实缺。胡元炜做梦也没想到,竟然会有如此好事,一口气没倒上来差点当场晕了过去。

可能有读者认为,御史是编故事,其实不然,胡元炜的捐官经历在很多清代笔记中都有记载,如《清稗类钞·知遇卷》中就有“胡元炜捐官之奇遇”一篇。

再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看,胡元炜实授庐州知府也合情合理,因为咸丰时期,安徽作为双方的主战场之一,来回拉锯,城池反复易手。曾国藩的奏折中就曾提到过,当时安徽全省实职文官不超过六十人,官场上也将外放安徽视为“畏途”。

换句话说,到安徽去做官风险系数极大,搞不好就会把命丢在那里。所以胡元炜被吏部放庐州知府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上任才发现恩人原是太平军奸细

胡元炜对蔡向东可谓是感恩戴德,可让他琢磨不透的是,蔡向东突然之间消失了,到处打听也都不见音信。

不久,胡元炜领着吏部的官凭至庐州上任,时为咸丰三年。胡元炜到任没多久,太平军集结几路大军,以胡以晃为主将围攻庐州城。太平军此次战略的目的是为了解救武昌困局,希望借围攻庐州歼灭湘军的支援部队。

在此之前,胡以晃派人潜入庐州面见胡元炜,此人便是蔡向东。两人见面后,胡元炜大吃一惊,蔡向东极力劝说胡元炜投降太平军。此时庐州局面的确危急,胡元炜又是贪生怕死之辈,在蔡向东的软硬兼施下,胡元炜最终背叛了清廷。

咸丰三年安徽巡抚正是胡元炜的老乡江忠源,胡元炜向江忠源发出救援急报,并说庐州城中兵精粮足,只要巡抚大人一到,便可内外夹击获得大胜。

江忠源对胡元炜深信不疑,他只挑选两千多兵马从武昌赶来,这一切都在胡以晃的预料之中。十二月,太平军向庐州发起总攻,不久便炸毁水西门,攻入庐州城中。江忠源拔刀欲自刎,被左右亲兵阻止,都司马良勋背着他逃走。

太平军与江忠源是有深仇大恨的,咸丰二年江忠源在蓑衣渡击败太平军,南王冯云山战死。胡以晃这次围攻庐州,既是为公也是为私,料定湘军来援的必是江忠源,因为他才是真正的安徽巡抚,故设下圈套就是要一举歼灭江忠源。

太平军追至水闸桥时,江忠源已身中七处创伤,只得投入古塘,跳水自杀,时年四十二岁。

胡元炜投降后,被胡以晃视本家,后来被引荐给了翼王石达开、北王韦昌辉,被安排在安庆任职。咸丰十一年,湘军攻克安庆,曾国藩下令全城搜捕胡元炜,逮捕之后处以极刑。

太平天国时期,清王朝大开捐纳之门,三教九流之辈只要肯花钱,都能捐得一官半职。太平天国正是看中了这个漏洞,或派亲信纳银为官,或助他人谋得实职,正如史料中所载:

“咸、同间,捐纳之风大开,遂为寇贼所利用。粤寇杨秀清于其队中,挑取端正魁梧者百余人,令其诡捏姓名籍贯,赴京捐输,并指捐省份,至省候补,预伏内应。甚有捐至道府者,一时竟无从查察也。”

0 阅读:2
左都御史有料

左都御史有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