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慕容,五燕纷飞”——慕容鲜卑名将风云录

史实记录彬彬 2024-01-14 05:35:10

灰衣僧道:“你高祖有儿子,你曾祖、祖父、父亲都有儿子,便是你没有儿子!嘿嘿,大燕国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却不料都变成了绝种绝代的无后之人!”——《天龙八部·第四十二章》

这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的一段对白,里面提到的“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都是东晋十六国时期东北少数民族慕容鲜卑的杰出人物。

今天,本文就来讲讲慕容鲜卑以及他们先后建立的前燕、西燕、后燕、南燕、北燕的故事。

不过从奠定基业的慕容廆,到慕容氏最后一位皇帝慕容超,前前后后历经五代,保守估计人数超过一百,只能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五个人讲一讲。

一、“悲情英雄”慕容翰

慕容家族第一代领导人慕容廆一共生了十个儿子,慕容翰虽是长子,但很可惜,却不是嫡子。这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之一。

他自幼勇武豪放,身高臂长,力大绝伦,精于骑射,且深谙兵法、足智多谋,具有极强的军事才能。但这是他人生悲剧的根源之二。

原本,慕容鲜卑在辽东并不算强大,南有段部鲜卑,北有宇文鲜卑,东有高句丽,可谓四面受敌。

慕容翰的父亲慕容廆是个极有远见的人,他当部落首领时期,正逢晋朝爆发“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中原世家大族大都渡过淮河向南迁徙,但也有不少流落到了辽东。

那时的段部鲜卑和宇文鲜卑都是些老粗,只知道打打杀杀,对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汉族知识分子不屑一顾。

唯独慕容廆独具慧眼,不但收留了他们,还给他们以极高的礼遇,对他们量才录用,请他们帮助自己管理部落,教育族中的子弟。

由此一来,慕容鲜卑迅速从蒙昧走向开化,开始焕发新生。

但这就引起了一个人的不满,这个人就是晋朝的平州刺史崔毖。

其实,自从前几年石勒攻杀西晋幽州刺史王浚后,辽东就成了无主之地。

崔毖虽然号称平州(今辽宁辽阳)刺史,其实并没有什么实力,但他是东晋任命的官员,借助名分大义还有些话语权。

崔毖自视甚高,认为自己出身顶级世家清河崔氏,又受东晋敕封,身份何等尊贵,那些流浪到辽东的汉人一定会来投奔自己。

没想到这些人有眼无珠,居然去投奔了慕容廆那个蛮子,就妒火中烧,心怀怨恨。

公元319年十一月,统一河北的石勒正式建立后赵,开始大搞内部政权建设,一时没有对外扩张的兴趣。

当年十二月,崔毖秘密联络高句丽、段部鲜卑和宇文鲜卑组成联军,共同讨伐占据棘城(今辽宁朝阳义县)的慕容鲜卑。

慕容廆面对三方联军,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使出了一招离间计。

他故意命人向宇文鲜卑送去粮食和酒肉表示慰问,然后到处散布消息,使高句丽和段部鲜卑大起疑心,一面放缓进兵速度,一面派使者质问宇文鲜卑的首领宇文悉独官。

宇文悉独官怒道:“你们怀疑我,那我就独自攻打慕容廆,以表明我的心迹!”

宇文鲜卑在辽东属于最落后的一部,但往往越落后的民族,战争意愿就越强烈,这次出征足足有步骑数十万,兵力最强,这也是慕容廆算计他的主要原因。

慕容翰作为慕容廆最年长的儿子,当时单独领兵驻守徒河(今辽宁锦州),慕容廆征召慕容翰回棘城,准备合力应对宇文部。

慕容翰却派人对慕容廆说:“宇文部兵力强盛,如果我也回师,他们就可以安心围攻棘城。不如让我在外作为奇兵,内外夹攻,必能破敌。”慕容廆也觉有理,就同意了慕容翰的建议。

慕容翰当时在辽东已经很有威名,宇文悉独官觉得慕容翰神出鬼没,对自己侧翼是个极大地隐患,就派出数千骑兵为前锋,打算先干掉慕容翰。

慕容翰知道后不惊反喜,他派人伪装成段部鲜卑的使者,向宇文悉独官的前锋骑兵说:“我们段部还是决定与你们一起进兵,现在已经堵住了慕容翰的退路,你们尽管进攻就是了。”

宇文部前锋果然中计,不加戒备就长驱直入,一头扎进了慕容翰的伏击圈,慕容翰伏兵四出,干净利落地将这支前锋部队全部俘获。

慕容翰第一时间传讯给父亲慕容廆,让他全军出击,从正面与宇文部决战。

慕容廆大喜,立即命嫡子慕容皝为前军,自己督率主力,直击宇文部中军。

宇文悉独官还不知道自己的前锋已经全军覆没,面对突如其来的慕容廆大感意外,只能仓促应战。

慕容翰趁宇文部全力应对慕容廆之际,率一千精骑从旁突入宇文中军大营,四处放火,搅得宇文部人心大乱,四散崩溃,宇文悉独官失魂落魄,只身逃脱。

段部和高句丽听说宇文部大败,也感到畏惧,都撤军而回。

此战是慕容鲜卑崛起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而慕容翰功居第一。

慕容廆赢下关键一战,在辽东脱颖而出,又听从手下汉人谋士的意见,派人从海上赶往建康,请求东晋朝廷册封。

此时东晋建立不到两年,晋元帝司马睿虽然不知道这个慕容廆是何方神圣,但万里之外居然有人心向天朝,也大感振奋,就依照东汉公孙瓒故事,封慕容廆为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辽东郡公,并赐给丹书铁券,世守辽东。

从此,慕容鲜卑也有了正式身份。

此后慕容廆设置机构、委任官员,并立嫡子慕容皝为世子,同时命长子慕容翰为辽东太守,坐镇平州。

慕容翰在任期间不仅多次击败高句丽,而且恩威并施,抚慰胡汉百姓,又提倡儒学,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展现出极强的内政能力。

平州上下从读书人到士卒百姓,无不对慕容翰交口称赞,他也由此得到了父亲慕容廆的高度评价。

但慕容翰干得越好,就越是让弟弟慕容皝不安。

慕容皝是慕容廆正妻段夫人的儿子,综合能力也很强,但似乎各方面都被大哥慕容翰盖过一头,自然忐忑不安、心存忌惮。

公元333年六月,慕容廆去世,慕容皝继任,对镇守一方的大哥慕容翰越来越敌视,兄弟之间已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

慕容翰深感煎熬、忧心如焚,叹息着对左右人说:“先父让我镇守辽东,我不敢不尽力,这些年之所以所向披靡,其实是上天眷顾。但别人却觉得我难以制约,想除掉我,我又怎能坐以待毙呢?”

无奈之下,慕容翰带着儿子以打猎为名,出奔段部鲜卑,此时离慕容廆死去仅仅四个月。

段部鲜卑首领段辽素来敬仰慕容翰,见偶像来投,喜出望外,立即委以重任,对慕容翰亲厚无比。

慕容皝见慕容翰离去,如释重负,又准备除掉同样手握重兵镇守平郭(今辽宁营口大石桥)的弟弟慕容仁,就集结兵力向东挺进。

段辽闻讯,知道慕容皝南面空虚,立即派弟弟段兰和慕容翰北上,偷袭棘城。

段部鲜卑来得极快,慕容皝仓促调兵迎敌,却在柳城(今辽宁朝阳柳城街道)被段部打得大败,棘城南面门户洞开,棘城形势十分危急。

关键时刻,慕容翰却对段兰说:“慕容皝最擅长设伏诱敌,我们孤军深入很危险,暂时不宜进军。”

段兰一眼就看破慕容翰的真实用意,怒道:“你不就是怕我灭了你的国家吗?你放心,我灭了慕容翰,就会立慕容仁为主,不会让你们断了香火。”

慕容仁也是慕容廆的嫡子,与慕容皝是一母同胞,所以段兰才会这样说,而慕容翰作为庶子,连战友都没想过拥立他,可见古时嫡庶之间的鸿沟之大。

慕容翰被说破心思,索性装作愤怒说:“我既然投奔了你们,故国的存亡和我有什么相干!你既然怀疑我,那我走就是了!”于是率军返回。

如此一来,段兰顿时兵力不足,只得随后返回。

慕容皝侥幸逃过一劫,抓住空隙,踏冰渡海攻灭慕容仁,又赐死与慕容仁暗中联系的弟弟慕容昭,彻底肃清了内部的异己势力,就决定南攻段部,报此前的一箭之仇。

慕容皝这个人,手段也很厉害,他知道单凭自己无法击败段部,就向后赵称臣,请后赵从南面进攻段部。

此时后赵已经攻灭前赵,基本统一了北中国,在位的正是那位穷兵黩武的暴君石虎。石虎听了慕容皝的忽悠,立即派出二十万大军,讨伐段辽。

按照常理,后赵强而慕容弱,段辽打算先击败北边的慕容部,再全力应对后赵大军。

慕容翰又建议说,后赵势如泰山压顶,慕容皝不过是芥藓之疾,不该先打慕容,应先攻后赵。

段兰怒不可遏,说:“上次就是听了你的,没有灭掉慕容皝,这次绝不能再听你的了。”于是全军进击慕容皝。

其实我觉得,慕容翰上次确实是有心帮助祖国,但这次未尝不是真的为段部考虑。毕竟慕容部善于野战不善攻城,对防守一方的段部而言,显然后赵的威胁更大,可惜段兰不听。

果然,段兰轻率出击却中了慕容皝埋伏,被打得大败,阵亡无数。

而后赵军又来势汹汹,段辽已无力两线作战,只得放弃大本营令支(今河北唐山迁安),逃入密云山(今北京密云)避难。

不过段辽很够意思,临行前拉着慕容翰的手哭泣道:“我没采纳您的建议,自取败亡,这是咎由自取。但使您丧失了安身之地,我真的惭愧呀!”

要说段辽还真是个实诚人,至于慕容翰是否心中有愧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段部鲜卑败亡,慕容翰只得向北投奔了宇文鲜卑。

不过宇文鲜卑此时的首领宇文逸豆归可没有段辽的忠厚,他对慕容翰十分猜疑,派人将慕容翰拘禁起来,严密监视,准备一有借口就将其除掉。

慕容翰心中悲愤苦闷,就佯装发疯,终日酣饮,有时甚至躺着大小便,披散头发卧在粪堆里,一时大呼小叫,一时大声歌唱。

宇文部的人见一代英雄沦落至此,都对他摇头叹息,既同情、又鄙视,渐渐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不再限制他的自由,慕容翰则趁机将宇文部的山川形势、关隘险要、军队布防都默记在心。

逸豆归忌慕容翰才名,翰阳狂酣饮,或卧自便利,或被发歌呼,举国贱之,不复省录,故行来自遂,山川形便,皆默记之。——《资治通鉴·晋纪·卷九十六》

这一时期,慕容皝实力快速扩张,已建立燕国,定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并频繁袭扰后赵边境。

石虎这才知道被慕容皝利用,勃然大怒,连续派兵进攻燕国,却屡屡被燕军击败,损失惨重。再加上东晋蠢蠢欲动,威胁后赵的南方疆域,只得心不甘情不愿地放弃了辽东。

慕容皝知道统一辽东时机来临,但自己似乎还缺少一位帅才,就想起了在宇文部避难装疯的大哥慕容翰。

他派人潜入宇文部来见慕容翰,慕容翰见到来人,并不说话,只是用手捶击胸口和额头。

慕容皝听后就说:“大哥想回家了”。于是命人为慕容翰量身定做了一张三石的巨弓,让人埋在出逃的路边。

慕容翰知道后,偷来宇文逸豆归的名马,带着两个儿子到路边取出弓箭,上马疾驰。宇文逸豆归听说慕容翰逃走,大怒,急命精锐骑兵一百多人追赶。

慕容翰见追骑迫近,就勒马持弓,大声道:“我装疯多年但射技犹在,念在你们收留我的份上,我不想大开杀戒。你们在一百步外把刀插在地上,我如果射不中刀环就下马受降,如果一箭命中,你们就不要再纠缠枉送性命。”

追兵就将佩刀插在地上,慕容翰一箭射出,正中刀环,追兵见此神技,惊得四散逃走。

追骑直突而前,翰曰:“吾居汝国,不欲杀汝。去我百步立汝刀,吾射之,一发中者汝可还,不中者可来前。”追骑解刀立之,一发,正中其环,追骑散走。——《资治通鉴·晋纪·卷九十六》

慕容皝见慕容翰归来,大为喜悦,对他的礼遇优厚,又向他请教讨伐高句丽的策略。

慕容翰说:“通住高句丽的道路有两条,北路地形开阔平坦,南路险要狭窄,高句丽一直是重兵防守北路。我们可在北路虚张声势,大王则率精兵由南道进取,奔袭高句丽的都城丸都(今吉林集安),只要拿下丸都,高句丽举国必降。”

慕容皝大喜,立即采纳慕容翰的计策,亲率四万精锐,由慕容翰和儿子慕容垂(此时还叫慕容霸)为前锋,直取丸都。

慕容翰率军急进,攻坚克难,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果然一举攻克丸都,高句丽王无奈,只得向慕容皝称臣。

平定高句丽,使慕容鲜卑彻底解除来自东面的威胁,为慕容皝进一步扩张铺平了道路,而慕容翰居功至伟。

既然慕容翰这么好使,次年,慕容皝再次任命慕容翰为前锋将军,慕容垂为副,率两万精骑北击宇文部。

当得知宇文逸豆归派大将涉夜干率精锐迎战,慕容皝急速派人传话慕容翰:“涉夜干勇冠三军,你应该稍稍退让,避其锋芒。”这话其实很有激将之嫌。

慕容翰回话说:“我素知涉夜干浪得虚名,何须避让!”于是挥师急进,猛攻敌阵。

涉夜干全力与慕容翰鏖战,慕容垂奇兵突出,从侧面截击,于万军之中斩杀涉夜干,宇文大军不战自溃。

慕容翰乘胜追击,宇文逸豆归狼狈败逃,死于漠北。

宇文鲜卑遭此大劫,就此离散,不再作为一个成建制的部落存在。至于再度崛起,那就要等到两百年后的宇文泰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敕勒悲歌》三部曲哟。

经过十年奋战,慕容鲜卑先后征服段部、高句丽、宇文部,终于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亚霸主,而立下大功的慕容翰也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在与宇文鲜卑的激战中,慕容翰身负重伤,有一段时间在家中疗伤。后来逐渐痊愈,慕容翰就在家中骑马,作恢复性训练。

当即有人告发慕容翰假称有病却私下练习骑乘,想突然作乱。慕容皝二话不说,立即下令赐死慕容翰。

其实,所谓有人告发必定是慕容皝指使,因为大敌尽去,也就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时候,只不过慕容皝心肠之狠毒、手段之凌厉,也确实令人脊背发凉。

慕容翰面对毒酒,悲凉叹息道:“我当年负罪出逃,本就有罪,如今才死已经算晚了。不过羯贼(指后赵)占据中原,我原想为国家荡平天下,可惜不能实现,我虽死犹憾,这也许就是我的命吧!”

于是仰药自尽。

皝虽藉翰勇略,终忌之,乃赐死。翰曰:“吾负罪出奔,今死晚矣。然羯贼跨据中原,吾欲为国家荡壹,此志不遂,命矣!”饮药而卒。——《资治通鉴·晋纪·卷九十六》

慕容翰一生,为慕容鲜卑崛起立下赫赫大功,却又颠沛流离,命途多舛,一生都活在弟弟慕容皝的阴影之中,命运之悲惨,令人唏嘘。

当然,也有人说他是天煞孤星,投奔段部,段部灭亡,投奔宇文,宇文离散。也有人说他三心两意,反复背叛,是三姓家奴,这种说法我是不同意的。

段部攻打慕容皝时,慕容翰阻止的确是存有私心,但段部灭亡的责任却不能怪到慕容翰头上。

当时慕容皝与后赵联合,即使没有慕容翰,段部一样要灭亡。

至于说叛卖宇文氏就更不合适了,宇文氏监禁慕容翰,逼得他装疯卧粪,难道还指望慕容翰效忠宇文氏不成?

我觉得慕容翰与乔峰很像,一样勇武过人,一样因为出身问题受到命运的摧残,一样颠沛流离,一样走到哪灾祸就跟到哪,最后也一样是被逼自尽,也许金庸先生就是从慕容翰身上得到的乔峰人物形象的启发,也未可知。

古希腊戏剧里有一个英雄名叫西西弗斯,他每天要将一块巨石推上山峰,但每次推上去又会滚下来,因此周而往复,无休无止,这块巨石象征的就是——命运。

慕容翰也好,乔峰也罢,都是西西弗斯这样的英雄,他们终其一生都在与命运相抗,但他们越是反抗命运,就越是被命运碾压,直到最终被命运毁灭。

所谓“服从的,命运牵着走;不服从的,命运拖着走”,从慕容翰和乔峰身上,想必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味吧。

二、“天之骄子”——慕容恪

慕容皝之所以杀死慕容翰,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已经找到了代替慕容翰的人,这个人就是他的儿子——慕容恪。

慕容皝一共生了十八个儿子,慕容恪在这“十八罗汉”中排行第四。由于其母高氏并不受慕容皝宠爱,故此,慕容恪幼时也并不怎么起眼,在一众兄弟中比较边缘化。

直到十五岁时,慕容恪已经长得高大英俊,而且性格沉着稳健,慕容皝每次与他说话,慕容恪言语不多,但总能一语中的,这才引起了慕容皝的注意。

慕容恪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公元338年,前文讲过,慕容皝曾向石虎称臣,但后来又翻脸,石虎大怒,发兵数十万进攻前燕,围困棘城。

相持十余日,后赵军攻而不克,军粮告罄,只得退兵,慕容皝派慕容恪率两千骑兵出城追击。

按说两千人追击数十万人,基本上就是礼送出境的意思,但慕容恪如初生猎豹,奋勇杀敌,后赵军弃甲溃逃,竟被慕容恪斩获三万余级。

是年十二月,前文说到的那个段辽在密云山里实在待不下去,就先向后赵投降,又中途变卦,转而向前燕投降。

这样一来,后赵和前燕都派兵来迎接段辽。后赵由大将麻秋率军三万,前燕则是慕容皝亲自前来,两支“迎亲”队伍就在三藏口(今河北承德)不期而遇。

慕容恪率七千精骑冲击后赵部队,大败麻秋,后赵军死伤大半,主将麻秋步行从小道逃脱,副将司马阳裕被生擒。

这两仗,前者是打落水狗,后者是有心算无心,打胜仗是情理之中的事。不过胜仗也有程度区别,慕容恪赢得很干脆漂亮,战果也超出预期,初步展现了名将的潜质。

公元346年,慕容皝打算进攻东北最后一个割据势力扶余国(位于今吉林市),此时慕容翰已经被杀两年,该选谁为主帅呢?

慕容皝选择的正是慕容恪。

他同时命世子慕容儁、弟弟慕容军、大将慕舆根作为慕容恪副手,率骑兵一万七千征讨扶余。

慕容恪统率诸将冒矢突击,锐不可当,闪电攻克扶余国,将扶余国王及部落5万余口全部俘虏,迁徙到棘城。

灭国之战,慕容恪依旧是那样不动声色,那样风轻云淡,那样举重若轻。

就此,东北已经完全被前燕占领,再无后顾之忧,慕容皝就起了逐鹿中原之意。

不过就在前燕厉兵秣马、磨刀霍霍之际,公元348年,慕容皝在一次狩猎中意外受伤,随即死去,世子慕容儁继位。

慕容㒞的征服欲望比祖父慕容廆、父亲慕容皝还要强烈,继位仅两年就发动了全面南侵。

而此时的中原正好乱成了一锅粥。

公元350年,后赵大将军冉闵占据邺城,灭亡后赵,自立称帝,国号为魏,史称冉魏。

前燕大军南下,攻占中山(今河北保定);而冉闵则北上攻取了襄国(今河北邢台),两军针尖对麦芒,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其实,此时的冉闵形势并不乐观。

冉闵是石虎的养孙,史上罕见的“万人敌”。

此前无论是作为后赵将领对东晋作战,还是镇压后赵反抗势力,冉闵都战无不胜,而且常以敌人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的兵力击败对手。

吕思勉先生说,冉闵百战百胜,与西楚霸王项羽、江东小霸王孙策非常相似。

但冉闵的政治能力却一言难尽。

他对内无法有效整合人心,只能靠杀戮维持统治;对外穷兵黩武,四面出击,“无月不战”,以致敌人越打越多,地盘越打越小,部队越打越少,自己越打越穷。

史书记载,由于冉闵对胡人采取极端的种族灭绝政策以及后续一系列不当举措,冉魏都城邺城发生严重饥荒,人竞相食,连当年石虎征入后宫中的数万佳丽都被全部吃光。

城外更是盗贼蜂拥而起,数百万汉人与胡人在道路相遇,互相劫掠杀害,加之战争、疾病等,生者仅存十之二三,更无人再从事农耕。

贼盗蜂起,司冀大饥,人相食,季龙时宫人被食略尽。徙户及诸胡数百万,道路交错,互相杀掠,饥疫死亡,达者十二三。诸夏纷乱,无复农者。——《晋书·载记·第七章》

正因如此,冉闵攻克襄国后并没有返回邺城,而是在常山(今河北石家庄正定)、中山(今河北保定)一带“游食”。所谓“游食”,其实就是抢粮度日。

公元352年,慕容皝派慕容恪率精锐骑兵南下,主动攻击冉闵。

此时冉闵的军队已经极度减员,鼎盛时期的三十万大军到如今只剩七千步卒。

冉闵手下大将张温苦劝不可同慕容恪开战,冉闵不听,依然从襄国挺进到安喜(今河北保定定州)。

慕容恪骑兵发现冉闵军队踪迹,立即发起进攻,但冉闵战斗力依旧无敌,两军前后交锋十次,冉闵全部获胜。

但骑兵对步兵的天然优势就是输了可以迅速撤退,所以慕容恪虽然十战十败,其实实力几乎没有受到损失,或者这本就是慕容恪对冉闵的火力侦察,试探虚实。

而冉闵的军队却已“饥疲难用”,到了强弩之末。

冉闵也意识到危机,决定转移阵地到山林茂密的廉台地区(今河北定州息冢镇),以便利用地形克制鲜卑骑兵。

慕容恪立即派轻骑截击,然后诈败诱敌。可叹冉闵一时意气用事,果然中计,全军又返回了平地。

此时慕容恪已经想出了克制冉闵强大攻击力的全新战术。

他先将兵力分为左中右三部,中军是慕容恪精心挑选的五千名“勇而无刚”的善射者,又将他们的战马用铁索相连。

古代步兵对骑兵发起攻击,往往是利用紧密的阵型和高涨的士气形成强大的瞬间暴击,一鼓作气将相对分散的骑兵击溃。

而慕容恪专门选择的“勇而无刚”者,就是选择那些视死如归但攻击力又不是很强的士兵当做肉盾,从而既不被冉闵击溃,又不让冉闵因为强攻受挫而退走,包括用铁索连住战马也是这个目的。

冉闵实战经验也极为丰富,他顺风列阵,向慕容恪发起攻击。

冉闵座下朱龙宝马,左手双刃矛,右手方天戟,一马当前,势不可挡,很快就斩杀前燕军三百余级,可见这些燕军肉盾还真是有够“勇而无刚”。

恪以铁锁连马,简善射鲜卑勇而无刚者五千,方阵而前。闵所乘赤马硃龙,左杖双刃矛,右执钩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晋书·载记·第七章》

但慕容恪见冉闵已陷入缠斗,果断下令左右两军出击,将冉闵军重重包围。

冉闵寡不敌众,七千步兵全军覆没,只能跃马突围。

要说个人武力,冉闵的确是天花板级别,这种情况下还被他杀出重围,奔行二十多里。

结果他的这匹朱龙宝马却突然“无故而死”,冉闵终于被俘,后来在龙城被杀。

此后,慕容恪率领燕军主力东征西讨,战无不胜,在鲁口(今河北衡水饶阳)之战、野王(今河南沁阳)之战、广固(今山东潍坊青州)之战中大放异彩,帮助前燕将势力扩张到黄河以南。

公元352年,燕王慕容㒞登基称帝,慕容恪作为前燕开疆拓土第一功臣,晋位大司马、侍中、大都督、录尚书事、太原王。

慕容㒞当了七年皇帝,身患重病,眼看不行了。

他找来慕容恪说:“如今晋国和秦国(指氐人建立的前秦)未灭,太子慕容暐年幼,朕担心他无法担当重任,想效法宋宣公,将皇位传给你。”

慕容恪坚决拒绝,并发誓一定会鞠躬尽瘁辅佐侄子,慕容㒞这才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其实皇帝临终前说太子年幼,想把皇位传给谁谁谁的话,十成十都是试探,比如蜀汉先主刘备,比如南陈文帝陈蒨,都是这个套路。

如果谁真的天真地答应了,估计立即就要大祸临头。

慕容恪由于表态坚决,得到了慕容㒞的信任,慕容㒞加封慕容恪为太宰、录尚书事、行周公事、总百揆,位居四位顾命大臣之首。

公元360年,慕容儁病逝,十岁的慕容暐继位,慕容恪作为叔父,开始了他的摄政王生涯。

一开始,慕容恪就面临重大政治风险考验,同为顾命大臣的元老重臣、太师慕舆根心存异志,煽动慕容恪篡位登基,被慕容恪严词拒绝。

慕舆根并不死心,转头又去挑唆小皇帝慕容暐和太后可朱浑氏,说慕容恪意图谋反,但慕容暐年纪虽小,头脑还是很清醒,并不相信。

慕舆根继续作妖,力主将都城由邺城迁回龙城,慕容恪忍无可忍,下决心将慕舆根及其党羽诛杀。

先帝尸骨未寒,就发生诛杀顾命大臣的重大事件,前燕朝野顿时人心惶惶。

慕容恪为了稳定人心,出入都只带一个仆人,每天举止如常上朝。

又大赦天下,并停止慕容儁生前征发的兵役,与司徒慕容评精诚合作,兢兢业业,公平处事,朝政迅速稳定下来,人心也随之大安。

公元365年,慕容恪与五弟慕容垂联手攻克此前桓温北伐被东晋占据的洛阳,随即攻略崤山、渑池,威逼关中。

人的名、树的影,慕容恪一到,前秦举国震动,前秦天王苻坚亲自到陕城(今河南三门峡)驻防。

好在不久,慕容恪率军撤回了邺城。

公元366年,慕容恪病重,向朝廷上书推荐五弟慕容垂出任大司马,还亲自做乐安王慕容臧的工作,请他举荐慕容垂。

临终前,皇帝慕容暐亲临慕容恪府邸,向他询问后事,慕容恪唯一提到的,就是任用慕容垂。

可惜,慕容恪的建议,到死都没有得到采纳。

慕容恪这个人,几乎可以算是“完美无缺”的“天之骄子”。

他一生攻必取、战必克,用兵之道已臻化境,无论是强攻、智取、围困、防御、设伏都运用得炉火纯青,故此陈寅恪先生将其誉为“十六国第一名将”。

连不可一世的东晋权臣桓温都说:“只要慕容恪还活着,就是我们晋朝最大的忧患。”

——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

而且他与古今名将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慈而掌兵”。他不像有些名将信奉“一将功成万骨枯”,为达目的不惜人命,而是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士兵的伤亡。

广固之战时,诸将都要求强攻,他却说:“强攻必然增加士卒死亡,如今战乱不休,杀戮太重,我每每想到士兵惨死就夜不能寐。我们打仗只要获胜就可以,不必强求速胜。”

所以王夫之说:“慕容恪的仁慈是发自内心的,他追求成功却顾惜人命,可以算是蛮夷中的正道之人!”

——“恻悱之言,自其中发,功成而人免于死,恪可不谓夷中之铮铮者乎!”

慕容恪还具有很高的治国能力。

他官至太宰,身居摄政,是前燕实际上的主宰,但始终虚怀待物,知人善任,整顿吏治,严明赏罚,谦虚谨慎,从不专断。

在他主政时期,前燕政局稳定,民生恢复,疆域扩大,举国一片欣欣向荣。

而与他性质类似的北周大冢宰宇文护,本来也可以说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但历史上的口碑却是人憎狗嫌,差距不可以道里计。

同时,慕容恪的情商也极高,从父亲慕容皝到哥哥慕容㒞都对他信任有加,倚为柱石。

甚至后来弄权误国的慕容评在慕容恪活着的时候,都对他老老实实、服服帖帖,勤谨奉公、合作无间。

而同样能力出众的慕容垂却始终不受待见,备受打压,这也可以从侧面反衬慕容恪为人处世的圆融高明了。

但慕容恪真的完美无缺吗?

其实任何人都是立体的,歌颂一个人不应该掩盖他的缺点,抨击一个人也不应该抹杀他的优点。

慕容恪的缺点跟他的优点正是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

比如慕容恪注重宽仁、注重稳定、注重团结,但对前燕的王公贵族强占百姓作为自己的荫户却不能狠下心整顿,以至于国家控制的编户越来越少,国家可以征收赋税、征发徭役的人口日渐减少,为前燕国势的衰弱埋下了伏笔。

又比如慕容恪虽然看重慕容垂的才能,却缺乏足够的魄力压服太后可朱浑氏,直接利用自己的权力将慕容垂提拔上来,为日后慕容垂受到迫害、出走前秦埋下了隐患。

事实上,可朱浑氏并不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以慕容恪的威望和权势,完全不难制服她。但慕容恪也许是太顾忌自己的声誉,不愿死后担上权臣的骂名,才只是委婉地举荐,最终失败。

从这一点上说,慕容恪距离商鞅、王猛、张居正这样的顶级政治家,还是有比较大的差距。

当然,人无完人,我们不应该太过求全责备。

作为少数民族历史人物,能够达到慕容恪的境界和成就,已经足可算是名垂青史的名将名臣了。

3 阅读:543
评论列表
  • 2024-05-20 15:51

    一个宇文部就有步骑数十万,这是全家老小一波流啊。

史实记录彬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