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刘老师教育故事 2019-02-07 08:13:03

每每看到报纸上报道穷乡僻壤教师艰苦教学的事迹,我总是惊叹于他们不折的精神,而又怜惜他们艰难的处境。而作为同行的自己,只能在心中默默地被感动,却不能给他们些许安慰与帮助。也许他们不需要这些,因为他们心中早已饱胀着一种精神,那就是对自己的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我的父母都是极其普通的人,父亲是老党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教育我,做人要有善良的心,做事要踏实、执著,要同情弱小,做一个善良而有用的人……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做人、做事的最基础的准则。

回头看看自己的教育生涯,有过心酸,有过困惑,有过艰辛,也有过坎坷,但我收获最多的还是做一名教师的快乐,我感到最满足的是做一名教师的成就感。

说来实在是巧,就在前几天我正好在收拾办公桌,忽然发现以前的学生,给我写的信已经占据了不少的空间,数一数,不多不少刚好有55封,还不包括贺卡,而且大部分都是当班主任的那几届学生写的。

第一封信的时间是2011年9月,信纸已微微泛黄,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老师,最近您感到失落吗?我想您肯定是感到既高兴又失落。高兴是因为我们大家都顺利的毕业,但是您又会为失去了我们的微笑、我们的身影而感到失落。其实您不必这样,我们只要有空还是会来看您的,过去的欢声笑语还是会回来的”……

谁说我们的孩子不懂事,他们特别善解人意,特别会安慰人,说实话在毕业的前夕我就有这种既高兴又失落的“矛盾”心理了。毕业班师生感情实在是太深厚了。写信的是小董,以前非常怕她的爸爸。有一回,是快要毕业考的一个星期六中午放学的时候,她到我办公室来说:“老师,今天中午我不回去了。”我问:“为什么?”她说:“今天我爸爸回来了。”“爸爸回来了更应该回去呀”我纳闷了。她告诉我,她爸爸经常在天津工作,一年中难得回来几天,她从小到大基本上没怎么见过她爸爸,所以就有了一种很大的距离,见到爸爸就怕。我先和她谈了谈,然后送她回家(她家离学校不远),还陪着她和她爸爸一起吃了午饭,又和她爸爸交流了她情况。后来有一次我去她就读的高中碰到她,问她还怕爸爸吗?她说:“现在不怕了,因为爸爸经过那件事后,回家次数比较多,我们交流也多了”

第二封是我以前课代表的信。他是个很聪明,很活泼的男孩。据他妈妈说在家不干任何家务。就这么个小男孩,一学期后他妈妈就打电话告诉我:“老师,我家超超这些天不知怎么啦,家里经常在扫地了。”我从声音里听出家长是非常兴奋,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只是,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他们更不能缺少思想上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其中培养学生 “善良、朴实、勤劳、友爱、互助”的道德品质尤为重要。我平时常常布置一些诸如:给长辈洗一次脚,给爸妈烧一次饭,洗一回衣服,打扫一次卫生等作业,并会要求写出体会,有时还有针对性的问问做了没有。

第三封信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老师,自从咱们毕业分别,到现在还没有见过老师的面。不知老师过得如何,现在想以一个中学生的身份提个要求,每天早上进行一定量的锻炼,还画一幅蜡烛燃烧发出耀眼的光变成火炬的漫画。

这些内容虽然有些让成人看了感觉有点幼稚可笑,但是这里都包含了什么呢?这是学生对老师真诚、真挚的情感流露,这是一种丰富的情感。这里有莫名的激动和真实的满足。在这里我明白了一句话,那就是“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读着这些信的时候,我一次次地被感动着,长时间的感动。

幸福在哪里?我来告诉你

0 阅读:20
刘老师教育故事

刘老师教育故事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才明白老师永远不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