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巫见大巫”的故事

罗小琴聊历史 2023-05-29 08:11:04

要是碰到了强者,一般都会说“厉害厉害”、“666”、“打不过,打不过。”古代的人们在面对强者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一种谦虚的态度,于是就有了所谓的“班门弄斧”、“关公门口耍大刀了”、“小巫见大巫”之类的说法。今日与您谈谈“小巫见大巫”的故事。

典故提纲。“小巫见大巫”,顾名思义,就是指在遇到大巫时,小巫的法力都会被削弱,也就是比较起来,远远不如对方。这让他们想起了前段时间很受欢迎的六小龄童和“雌雄葫芦”降服银角大王的视频。话又说回来,“小巫见大巫”这个故事是关于东汉后期张纮与陈琳的故事。东吴张纮见过一种精致的石榴枕,很是喜爱,就写了一篇诗给它。陈琳在北边看到了这首诗,很是喜欢,他四处传播,还说:“这是我的同乡张纮写的!”陈琳与张纮,同为广陵郡的人,又是老乡,说起话来,自然是满口恭维。陈琳的《武库赋》、《应机论》等作品流传到东吴时,张纮见之,亦觉其才华横溢,特书嘉奖之。陈琳亦以回信回应,故有“小巫见大巫”之盛况。

《三国志·张纮传》中,引用《吴书》:“琳答道:我身在河北,远离外界,这里的人比我写的要少得多,很容易成为一个豪杰,所以我才会有这样的抱怨,这不是事实。”如今有景兴在这里,有子布在这里,可谓是小巫见大巫,有什么神气的。”回复的主旨是:我陈琳生活在河北,远离了所有的文人,这儿又没有几个擅长写作的人,因此我就在这儿出人头地了。这样的夸奖对我来说是夸大其词。如今王朗大人来了,张纮大人和张昭大人也来了,俗话说的好,小巫师遇到大巫师,所有的术法都会被破掉!在东汉末期,各地的文人为了躲避战争,都向外迁徙。张昭、张纮渡河去了扬州;管宁邴从海上漂泊到了辽东;司马徽到了荆州;刘熙南到了交州。陈琳说他在河北的时候,并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堂堂清河崔氏的后人,大儒崔琰正在河北,陈琳这话说得实在是太谦虚了。在陈琳的回复中,还有一条关于王朗的重要信息。王朗字景兴,在《三国演义》中被视为“摇嘴吹舌,帮曹作威作福”的“大反派”。事实上,以王朗的学问,他的儒家修养,都不可能和诸葛亮相谈甚欢。陈琳对王朗有好感,这也是人之常情。

深入剖析。陈琳作为建安七子中的一员,其文采自然不用多说。《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著名的传世之诗,其中的“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诗,一直流传到今天。但陈琳的性格和性格,却是让人无法直视。在官渡战役中,陈琳在《为袁绍檄豫州文》中,将曹操连同他的祖先都咒骂了一遍。陈琳归顺曹操之后,还写了一篇《檄吴将校部曲文》,对曹操的成就进行了夸耀,对孙权的品性进行了贬损。虽然陈琳的书法很好,也很有名气,但说到底,他也是一个没有血性的书生。张纮自幼拜入太学,师从于当时的大儒韩宗,濮阳闿,曾被将军府、太尉府、司空府三方邀请入朝做官,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可见张纮的声望有多高。张纮为人光明磊落。陈寿给他下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才华横溢,为天下所用”。在东汉末年,兵荒马乱之际,张纮渡江以避祸,并跟随孙策,在江东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在袁术僭称皇帝的时候,张纮就曾经为孙策写过一篇文章,表达过自己的不满。当张纮被派到许都的时候,他被曹操留在了这里,成为了他的随从。孙策死后,曹操想借此机会进攻江东,但被张纮阻止了。张纮心存孙策的恩惠,劝说曹操对孙氏一族好,并且借此机会回到东吴帮助孙权,这是何等的忠诚,何等的仁慈!

在东汉后期,文人之间相互夸耀,相互吹嘘,因而产生了一种“商业互吹”的风气。但对于张纮这样沉稳、刚正不阿、名声显赫的人来说,他根本就没必要拍什么马屁。所以,“小巫见大巫”,就是陈琳造成的。陈琳虽然有很高的声望,但他的人品并不好。张纮名德俱佳,与陈琳都是老乡。于是,陈琳首先对张纮的“楠榴枕赋”给予高度评价,张纮则以礼相待,并以同乡之情,对陈琳的才华横溢加以回敬。这个时候,陈琳直接说他能力有限,不如张纮,不如张昭,不如王朗,尽显他的谦逊与贤德。自己品性不好,就请一位品性高尚之辈来奉承自己,然后自己就可以虚怀若谷了。如此,张纮便被陈琳拉进了“商业互吹”,从而实现了“小巫见大巫”之说。

0 阅读:2
罗小琴聊历史

罗小琴聊历史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