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发妻,24岁难产去世,61年后邓公到上海问:她骨灰还在不在

史中阅灯火 2025-03-30 11:38:38

提起邓小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三起三落”的仕途,但其实,邓小平的感情生活,也很不顺利。他的一生一共有过3段婚姻,其中第一位妻子张锡瑗让邓小平怀念终生。两个人仅仅结婚一年,张锡瑗就因难产而去世,生命也永远定格在了24岁那一年。带着对孩子以及邓小平的万般不舍,永远离开了人世。

虽然之后的邓小平,又娶了别的女人,但只有张锡瑗是那个最让她挂念的人,持续了整整一生的时间。直到1990年,86岁的邓小平再次回到上海,看着妻子张锡瑗的墓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悲伤地询问身边人,“她的骨灰还在不在”?夫妻感情如此之深,让无数人为之惋惜。

大学相识成战友

张锡瑗出生于河北房山,据资料显示,她的父亲生前非常热衷革命运动。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小小年纪的张锡瑗对于革命运动都有着十分热切的向往。她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逐渐成长成为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张锡瑗是家中老大,受父亲的影响,她很早就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8岁的张锡瑗进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在这里,她学到了个更加先进的思想。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影响,张锡瑗开始关心起中国革命的未来。也是在这里,她遇到了当时留学归来又前去苏联学习的邓小平。这个对于中国革命有着独特见解和先进思想的人,深深牵动着张锡瑗的心。

不过,当时的二人,都在忙着学习,珍惜着来之不易的机会,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考虑个人问题。于是那个时候,他们的关系也仅限于同学和校友。虽然没有确定恋爱关系,但是两个人却经常一起参加党组织活动,张锡瑗的活泼、机敏,邓小平的聪明、睿智,也让这两个年轻人的心靠得更近。

不过张锡瑗上的中山大学,学制是两年,她必须要完成两年的学习任务,才能回国。而邓小平仅仅在这里学习了一年,就被党召回,任中山军事学校中共组织的书记。邓小平回国后,张锡瑗又认识了很多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比如李大钊、赵世炎等人,而且还和周恩来总理的夫人邓颖超成为了至交。正是在这个时候,张锡瑗和邓颖超一起从事,并顺利转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再次相遇结为夫妻

1927年秋,张锡瑗结束在莫斯科的学习,顺利回国。回国之后的张锡瑗先是到河北老家探亲,之后又辗转到了武汉,在武汉中央秘书处工作。正是在这里,张锡瑗和邓小平又再次相遇。虽然仅仅一年的时间没见,但再次相遇的二人,仍然发现双方身上有了更多吸引彼此的地方。后来两个人又一起随着中央秘书处,转移到了上海。

对于邓小平来说,学成归来的张锡瑗身上褪去了青涩的学生气息,女性那种坚韧、自信,更好地凸显了出来。再加上张锡瑗本身长相就比较出众,而彼时的她出落得更加美丽大方,一举一动都牵动着邓小平的心。而对于张锡瑗来说,此刻的邓小平,好像变得更加成熟,身上总好像有着无穷的能量,这种能量也深深吸引着她。

接下来的事,就颇有种水到渠成的意思,张锡瑗和邓小平这两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当时张锡瑗在中央秘书处工作,而邓小平就是中央秘书处的处长,生活中合拍的两个人,工作起来也是满满的默契。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能遇到想要相守一生的人并不容易,而这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却在最合适的年龄,遇到了那个三观一致、目标一致的人,这是何其的幸运。

1928年,邓小平和张锡瑗两个人便顺理成章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不过对于他们这样的革命者来说,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信仰,才聚集到了一起。虽然两个人是夫妻,但工作起来,张锡瑗仍旧是邓小平的得力助手。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像他们这样的“家庭机关夫妻”数不胜数。

难产去世遗憾终生

结婚之后的夫妻两个人,更加如胶似漆,就像连体婴儿一样,感情非常好。但是这种甜蜜的婚姻生活,仅仅只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到了1929年夏天,邓小平就被党中央派去广西,领导当地的武装起义。虽然当时的张锡瑗已经怀有身孕,但相比于党的召唤来说,夫妻两个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服从党中央的决定

就这样,一对年轻的夫妻开始了异地,张锡瑗留在上海,邓小平踏上了前往广西的征途。到达广西之后,他便立即展开工作,革命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一年后,也就是1930年,邓小平回上海向中央汇报工作,而这时张锡瑗恰巧在上海医院待产,准备分娩工作。

意识到马上要成为父亲的邓小平,便急忙赶往医院,但谁也没想到,正是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张锡瑗在分娩过程中,出现难产,生命垂危。后来24岁的张锡瑗因难产而去世,彻底离开了邓小平。

对于他来说,仅仅结婚一年多的妻子,就这样离开了自己,那种悲痛的心情,无人能够体会。不仅如此,因为张锡瑗分娩时难产,孩子也因此受了伤,出生不久后便随之夭折。巨大的打击,对于邓小平来说,难以承受。

1990年,邓小平86岁,再次来到上海,专门跑到发妻张锡瑗的墓前,久久不愿离去。当时身边的人,担心年事已高的邓小平,于是便劝他赶紧回去休息。这时的邓小平艰难开口,以询问的语气说,“她骨灰还在不在”?而这句话,也让人感觉到了邓小平对张锡瑗的感情。也许对他来说,这是自己一辈子的遗憾。

在革命的发展历程中,像邓小平和张锡瑗这样的夫妻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要求下,他们自发地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努力。对于邓小平来说,张锡瑗也许是他内心深处最牵挂的人,他们的感情,更是一般夫妻所无法超越的。

1 阅读:81
史中阅灯火

史中阅灯火

讲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