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改写!1951年,他向总理提出关键建议

文史江山 2024-02-11 16:08:54
阅读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1951年1月22日,志愿军第一次后勤会议在沈阳召开,周总理亲自主持了这场会议。

没有后勤,就无法保障前线战士的战斗力。

然而,新中国一穷二白,后勤线非常脆弱,敌人更是对我们的后勤线进行了狂轰滥炸。

如今,战士们缺衣少食,因为后勤运输缺陷而造成的死亡数,每天都在成倍增加。

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候,刘居英站出来,提出了自己对于后勤的建议,也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后勤战士

刘居英这一生,和后勤两个字很有缘分。

1917年,刘居英出生在东北。

少年时代,他便跟随自己的兄长从事地下革命工作。

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刘居英一家人流落四方。

刘居英还因为从事革命工作,遭到日本人的通缉。

幸好,我党的地下组织,及时把刘居英救出了长春。

被迫离开家乡之后,刘居英进入了张学良开办的东北流亡子弟学校学习。

1935年,他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

虽然年纪轻轻便因革命吃了很多苦头,但是,刘居英心中的志向从未改变。

特别是见证了日本人在东北的烧杀抢掠之后,刘居英更是决心,将自己余生都奉献给祖国,哪怕牺牲在战场上,也在所不惜。

1936年,由于时局的变化,刘居英被迫中断学业,前往河南。

随后,又在党组织的安排下,来到山东组织起义工作。

他在山东度过了八年岁月,为抗日立下了汗马功劳。

等抗战胜利时,他已经是山东省公安局的局长。

而就在这个时候,他又接到了来自党中央的调令。

抗战结束之后,国民党悍然撕毁停战协定,战火重新在中华大地燃烧起来。

而此时,东北三省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对东三省志在必得。

所以,我党也必须加紧在东北的筹备。

在这个危急时刻,刘居英被调回了自己的故乡。

党组织安排他担任长春市的市长,要求他务必安抚好群众的情绪,同时与战斗部队密切配合,完成党组织托付的任务。

而在这期间,刘居英所做的一个主要工作,便是后勤筹备。

东北三省虽然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但我军在东北过的绝对是苦日子。

由于后勤缺乏,所以断粮事件时有发生,加上敌人的围追堵截,我军时常面临着死亡威胁。

1946年,在敌人的攻势之下,我军被迫后撤到蚊河、敦化一带,已然弹尽粮绝。

如果坐视不管,那么敌人还没有打来,我军便已经困死在山区之中。

负责后勤的刘居英,立刻调动了手中所有的力量,在五常县征集了一大批救命的粮食。

但此时,却面临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虽然五常县有粮食,却没有火车运输。

最近的几节火车车厢,在哈尔滨停放着,本是用来维持部队调动的。

如果现在要临时征用的话,要上报东北局,还要上报林彪。

但是,当时的通讯手段极其落后,而且,一旦贸然联系的话,还有可能先引起敌人的警觉。

困难重重

刘居英分析了情况之后,认为这批火车主要的作用是后备。

一旦出现了极其危险的情况,部队可以通过这几节火车撤退到佳木斯地区。

但现在,军队还没到大规模撤离的时候,所以,这几节火车厢对军队来说,没那么紧急。

因此,应当先用于运粮,只是先打报告,再等批复的话,时间来不及了。

别的可以等,战士们的性命不能等,所以刘居英决定冒险,来一次先斩后奏。

他命人火速将火车厢从哈尔滨拖了回来,连夜将粮食从五常运到了山区。

当然,第二天,东北局震动了。因为,他们发现,后备车厢不翼而飞。

由于刘居英的报告还没有及时打过来,所以,人们都普遍觉得这是遭了土匪。

林彪更是怒不可遏,他让手下严查究竟是谁动用了这些车厢。

而最后,自然就查到了刘居英的身上。

刘居英并没有隐瞒自己的行为,前线的粮食危机解决之后,刘居英立刻就深刻的做了检讨,并等待着林彪对于自己的处罚。

不过,林彪在了解到真实情况之后,立刻转怒为喜。

因为,刘居英千辛万苦运过去的这几车箱粮食,挽救的是足足12万人的性命。

虽然比不上前线浴血杀敌那么热血,但是,刘居英的功劳不输给前线任何一位将军。

所以,林彪不但没有处罚刘居英,还对他大加赞赏。

在解放战争的几年时间里,像这样临危受命,力挽狂澜的事情,刘居英做了很多很多,这也让中央对他的能力越来越信任。

在解放战争后期,刘居英基本主管铁路工作,亲手打造了东三省的钢铁后防线。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刘居英还有前线千千万万的将士,迎来了一次更为严峻的挑战。

对彼时的中国而言,东三省就是另一个前线,保障后勤,也必须依靠东三省的运转。

对于后勤问题,国家一向很重视。

毛主席在下定抗美援朝决心的时候,就对大家强调过:“抗美援朝这次战争,我们还是存在三个问题的:一是能不能打;二是能不能守;三是战士们有没有得吃。”

当时的中国,虽然条件困难,但全国上下非常团结,为了战争需要,几乎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投入到了后勤志愿当中,在短时间内凑出来了一大批粮食、棉衣、药品。

只不过,抗美援朝是一次非常特殊的战役,我们面对的敌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难对付。

而且异国作战,千里之遥,变数实在太大。

后勤部门面临的压力,自然也就可想而知。

从1950年11月开始,为了保障后勤,刘居英亲自坐镇沈阳,并定下了两条基本的后勤方案。

第一条,是让上万人组成的铁路运输部队,负责基本的后勤保障工作。

第二条,是在铁路沿线布置抢修部队,应对敌人的突然袭击,整个后勤线,大概征用了五万多人。

但即便如此,敌人的轰炸还是防不胜防。

后勤线就是生命线,这个道理,全世界都知道。

所以,美军从开战以来,便把后勤线当作一个打击重点。

临危受命

面对美军,我们的劣势是很明显的。

中国基本上没有空中力量,而美军却可以调动大量的飞机,我们的后勤线很容易被美军发现。

当时,后勤线上的战士们形容美军的飞机,犹如蝗虫过境。

在这样大密集的轰炸之下,即便前线尽可能多地调用人手,但终究是无法形成有效的防御。

很快,朝鲜的运输铁路就变得千疮百孔,就连汽车也往往遭到美军的精准轰炸。

更致命的是,朝鲜的冬天,气温往往会降到零下三四十度。

环境如此严酷,但后方的粮食弹药都送不到战士的手中,部队的战斗力一天天的削弱。

很多战士都倒在了冰天雪地之中,这让后方的刘居英焦头烂额。

当时,为了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运输部队每次出发的时候,都尽量把物资装到最满。

这样,即便损失了一部分,也终究还有一小部分能够到达前线。

同时,也要求战士们每个人随身携带一定的物资,做最后的应急。

但即便这样做,也只能挽回一小部分损失。

前线是离不开大规模物资供应的,爱兵如子的彭德怀,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忍饥挨饿,心中实在不忍。

为了后勤的事情,1951年2月彭德怀专门回了国内一趟,向毛主席和周总理报告情况。

彭德怀

彭德怀当时是非常生气的,众人的心情也都很焦虑。

因为,大家都知道,要解决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后方的大批物资送到前线去。

可是,以我们当时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看似简单的目标,却比登天还难。

最终,周总理决定在沈阳直接召开后勤会议,大家群策群力,商讨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会议上,面对无计可施的众人,彭老总直接愤怒地拍了桌子。

主管后勤的刘居英,很能理解彭老总的心情。

开战几个月来,为了保证后勤运输,牺牲在这条战线上的战士,已经不计其数。

到底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沉思了很久之后,刘居英慢慢站起来,对周总理表示,自己想要发言。

周总理点头之后,刘居英面对众人,做了45分钟的讲话。

他讲到了铁道兵现在面临的困难情况,也强调了数月来牺牲的战士数字。

刘居英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提高后勤线的战斗力,不能够一味由着别人打过来。

所以,他眼含热泪对总理说:“我们需要人手、需要材料、需要保卫铁路线的高射炮!”

周总理深知,刘居英对于后勤线的建设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且,现在前线的形式十万火急。

所以,周总理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刘居英的意见,将三个高炮师调动过来,负责维持后勤线的运转。

方才情绪激动的彭老总,此刻也对刘居英的处境表示了理解。

而刘居英则发下誓言,这一次,他要带领战士们建立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在后方积极调动的同时,中央也决定,让刘居英这位后勤线的总指挥,直接前往朝鲜坐镇。

刘居英带着众人殷切的希望出发了。

斗智斗勇

来到朝鲜之后,刘居英立刻做主,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架设起了三条电话专线。

一条连接总理办公室,一条连接铁道部,一条连接东北军区。

这样,无论运输线发生什么变化,中央都能够第一时间知晓,并做出适当的调整。

最后,刘居英加强了对战士们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拆除炸弹,躲避空袭等等。

同时,调派更多的人手,提高抢修队伍的效率。

尽量做到美军轰炸结束的第一秒,抢修部队就能够立刻跟进。

而高射炮部队的到来,也让运输线看到了曙光。

因为,美军当时为了对我军的后勤线进行精准轰炸,往往嚣张的采用低空飞行的方式。

但是,面对高射炮,低空飞行的美军飞行员讨不到任何便宜,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国飞机在我军运输线上被击落。

时间一长,美军飞行员内部便惶惶不安,不敢再低空飞行。

我军的运输线,也进入到了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

不过,第五次战役之后,情况重新变得恶劣起来。

美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所以,决心对我方的后勤线来一次绞杀。

所谓绞杀,便是不惜一切代价,炸毁我方需要通过的桥梁和公路,甚至还在森林纵起大火,让我军无处隐蔽。

但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针对美军的狂轰滥炸,刘居英提出了新的计划。

他认为,美军轰炸最多的地方是桥梁。

因为,桥梁一毁,重建很难,美军就是吃准了这一点。

为了应对,刘居英首先让战士们在桥梁点附近,多修几座简易的备用桥梁。

这样,美军把主桥梁炸毁之后,我们依然有路通过。

如果美军进一步狂轰滥炸的话,我们还可以使用“活桥”。

在白天时,把桥梁的钢轨拆下,隐蔽起来,如此可以骗过美方侦查员的耳目。

等到晚上,短时间内铺上钢轨,桥梁又可以迅速投入使用。

面对我军顽强的毅力,最终,美军认输了。

1952年,提出“绞杀战”的范福利特,在发言中懊丧地表示,他们已经放弃了绞杀的计划。

他说:“虽然我们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中国人的供应,但他们还是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运到前线,他们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1954年,随着战争的结束,刘居英返回了国内。

随后,他被调往哈军工任职,开启了自己的另一段传奇。

而朝鲜战场上,他所创造的奇迹,也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参考资料:

王宝滨《开国少将刘居英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腾叙兖《哈军工将军——刘居英》

本文由“文史江山”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68 阅读:12835
评论列表
  • 2024-02-12 00:23

    向抗美援朝的先辈们致敬。

  • 2024-02-12 05:19

    没有后勤的运筹帷幄,那来前线的舍身忘死、浴血奋战!刘居英,对共和国,居功至伟,值得赞佩!

  • 风眠 18
    2024-02-11 17:33

    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

  • 2024-02-12 08:12

    民族英雄刘居英将军千古!

  • 2024-06-16 16:06

    因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后勤保障有利!刘居英1955年授少将军衔!是最年轻的少将之一!致敬前辈!

  • 2024-05-28 19:38

    兵法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乃战争取胜的关键…!

文史江山

简介:专注于历史故事、人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