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靖王朱友堉:大明首位世孙,尽心尽力报国,朝廷却视其为威胁

钱越说史 2024-03-28 16:37:59

蜀献王朱椿:岳父、师长被杀,胞弟、儿子要造反,且看他如何破局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地处四川成都府城核心位置的大明蜀王府内,突然传出一阵震耳欲聋的炮铳声。时任四川总兵官、左都督陈怀,被这突如其来的火器声吓得肝胆欲裂。蜀王府内住着蜀王一大家子,若是蜀王朱友堉有什么闪失,他陈怀搞不好就得下去陪着,是以立马调兵戒严。一番忙乱后才发现这是一场误会,乃是蜀王殿下命人放铳而起。

经过调查,陈总兵发现王府的炮铳来自四川都司。于是他就此上疏朝廷,要求对涉案官员进行严惩。明宣宗朱瞻基很快做出批示,严令陈怀对此进行彻查,相关人员一个都不许放过。

“丁卯……四川总兵官左都督陈怀奏:‘蜀王府中忽举炮铳,不知何为?察之,盖四川都司私与王府者。于法当问。’上令行在都察院取长史、承奉诘之。敕怀凡四川都司堂上官皆责死罪状,而械送其首领官赴京。”(《明宣宗实录》)

明代火铳

炮铳属于管制武器,即便贵为拥有军事特权的藩王,也不可轻易沾惹。何况大明近数十年来前有燕王朱棣奉天靖难,后有汉王朱高煦乐安举旗,藩王在朝中本就身份敏感。蜀王朱友堉为何还要在府中冒大不韪呢?

大明首位世孙

朱友堉(音yù),生于永乐四年(1406年)九月十三日,蜀悼庄世子朱悦燫的嫡长子,蜀献王朱椿长孙,生母世子妃刘氏。关于他的故事要从其父朱悦燫说起。

朱悦燫,生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八月二十九日,蜀王朱椿嫡长子、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九孙,生母蜀王妃蓝氏。蜀王妃蓝氏来历非凡,是凉国公蓝玉之女,也就是说朱悦燫是蓝玉的亲外孙。

即便如此,蓝玉案并未影响到他的继承人身份。朱椿对这个嫡长子很是喜爱,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聘用方孝孺来给朱悦燫开蒙。

别看方孝孺在建文朝混得风生水起,可在洪武朝那叫一个惨。洪武二十五年,有人向明太祖举荐方孝孺,朱元璋在考校过后任命他为汉中府教授,让他去府学当老师。对此,《明史》给出的解释是老朱要把他留个好大孙,才故意进行压制,然而汉中府地处偏僻,府学教授还是个将将入品的从九品,属于真正的芝麻绿豆官。即便要压制也没必要这么狠吧。之所以会如此,只能说明太祖压根没看上他,估计这与朱元璋对江南士人集团感观不佳,及方孝孺还是受“胡惟庸案”牵连而被流放的宋濂得意门生不无关系。

好在朱椿曾也曾求学于宋濂门下,与江南士人集团多有联络,当他为朱悦燫择取启蒙老师时,有人向他推荐了方孝孺。于是乎方孝孺就成了朱悦燫的老师,与朱椿也形成了亦师亦友的关系。方孝孺“正学先生”之称中的正学二字,便因朱椿赐予其成都住所名额而得。

建文朝,方孝孺平步青云,蜀王朱椿也因此受到了优待,没有如周王、齐王、湘王、代王一般遭到削藩,小日子还算滋润。

然而世事难料,建文四年(1402年)历经四年靖难大战,北军战胜南军,燕王朱棣将大侄子踩在脚下,君临天下。

建文帝剧照

靖难期间,朱椿与大多数藩王一样保持了中立,可因着方孝孺等关系,四哥极有可能会认为他偏向大侄子,何况老爹虽然通过蓝玉案对老泰山蓝玉一党举起屠刀,可出现漏网者在所难免,谁能保证这些人在关键时刻不会为他所用。

自知处于嫌疑之地的朱椿反应很快,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称帝,九月初二远在万里之遥的朱椿贬义赶到南京,朝觐新帝,承认其合法性。

鉴于朱椿在四川极得民心,本人又表现的相当上道,不管朱棣内心有何想法,为稳定时局,只得继续信用这位弟弟,当然敲打也是少不了的。

“丁酉,蜀王椿辞归,赐敕谕曰:‘贤弟天性仁孝,聪明博学。声闻昭著,军民怀服。然蜀地险要,夷獠杂居。奠安绥抚,付托甚重。凡百自爱,以副兄怀。’赐椿钞二万锭,其从官赐钞有差。”(《明太宗实录》)

对几位侄子也不吝册封。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十五日,16岁的朱悦燫被册封为蜀世子。永乐二年四月初四,朱椿其余四子不拘年龄几何,统统被封为郡王。

为洗脱嫌疑,朱椿不仅本人积极向四哥靠拢,屡屡赴京朝觐,作为继承人的蜀世子朱悦燫也肩负起了亲善朝廷的职责,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二年(1404年)和永乐三年(1405年)三次赴京朝觐四伯。

朱悦燫继承了朱椿文雅好学的性子,为人“端谨嗜学”,是以虽是明成祖头号大敌方孝孺的学生,可对这位侄子依然非常欣赏,归国之时每每给予厚赐。永乐三年(1405年)九月来朝时,朱棣册封镇守辽东的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刘贞孙女刘氏为蜀世子妃,为侄子解决了婚姻问题。蜀世子夫妇归国时,明成祖嘉其“纯雅”,勉励他好好读书。

蜀世子金印

只可惜这位各方面都无可挑剔的蜀世子寿数不永,永乐七年(1409年)六月初四不幸早逝,年仅22岁。七月二十四日明成祖接到讣报,不禁大为叹息,特意打破惯例为其辍朝三日。

朱悦燫共有三子,皆为嫡出,分别为朱有堉、朱友坿(音fù)和朱友壎(音xūn)。父亲去世时,朱有堉年仅4岁,朱友壎更是才出生数月,还未获得赐名。可按照明朝支系伦序的继承原则,只要朱悦燫一系没有绝后,便可将蜀王继承权牢牢握在手里,故朱有堉接替父亲成为蜀王的当然继承人,《明实录》多次以“蜀世孙”相称,比如明仁宗即位后赏赐诸藩:

“……宁王权、代王桂、沈王模各白金千两,钞一万锭,纻丝四十表里,锦十匹,罗二十匹,纱二十匹;唐王琼烃、鲁王肇煇、晋王济熿、蜀世孙友堉、平阳美圭各白金五百两,钞六千锭,纻丝二十表里,锦六匹,罗十匹纱十匹。”(《明仁宗实录》)

可见朱有堉在永乐年间已经被册封为蜀世孙,是大明首位世孙。

蜀藩继承人之争

作为大明宗室最高法典的《皇明祖训》只有册封亲王世子,而无册封亲王世孙的条款,明成祖册封蜀世孙应当是活用《祖训》中皇太孙条款而来:

“皇太子嫡长子为皇太孙,次嫡子并庶子年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女皆封郡主,赐诰命。”(《皇明祖训·职制》)

皇子作为皇帝的子嗣,拥有不拘年龄封王的特权,其余人等即便是皇太子之子都得年满十岁才可封王,何况是更远一层次的亲王之孙。朱有堉受封蜀世孙必然在其十岁之后,而且那个时代婴幼儿夭折率居高不下,这就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

朱椿共有六子:长子蜀世子朱悦燫,次子华阳王朱悦燿,第三子崇宁王朱悦燇(音jùn),第四子崇庆王朱悦炘(音xīn),第五子保宁王朱悦(劭火),第六子永川王朱悦烯。除朱悦燫外皆为庶出,其中朱悦燿乃次妃金氏所生,在其余诸子中身份最为尊贵。若大哥在世,无论是身份,还是受宠程度都压他一头,自然不敢有什么歪念头。可大哥离世,只留下三个年幼的侄子,由不得他不对蜀王之位生出觊觎之心。何况即便,他本来不动心,四伯也会设法让其动心。

蜀王府复原模型

明成祖因惨遭侄子削藩而暴起发难,上台之后却延续了削藩政策,与建文帝不同,他对付各藩采取了软硬两种手段:对如辽藩、代藩等自身不争气的宗藩,以此为由直接动手削藩;对秦藩、晋藩等对皇权有所威胁的宗藩,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进行削藩,常用的一招便是挑拨离间从内部培养代理人进行分化,秦藩、晋藩、周藩无不享受到了这一待遇,唯独秦藩因为内部团结以至于失效。

前文说过,蜀藩对皇权同样存在一定威胁。于是乎野心勃勃的朱悦燿便成了四伯分化蜀藩的最佳人选。朱椿估计早就预料到了这一状况,故对三个长房孙儿看得很紧,每个朱悦耀留下一丝一毫动手的机会。

永乐十四年(1416年),蜀藩突然爆出一桩丑闻,崇宁王朱悦燇因“获罪于父”,选择跑路前往长沙投靠亲叔叔谷王。结果因为神似堂兄建文帝,被叔叔当做奇货,对外宣称建文帝未死,且托庇于自己羽下,自己要护驾讨贼。

朱椿被吓出一身冷汗,为求自保,艰难的选择了大义灭亲,向驻跸于此的四哥告急。明成祖的回信更是让他直呼侥幸,原来四哥对谷王的不臣之举早已了如指掌。很快朱悦燇被押解回成都,交蜀王亲自管束。永乐十六年(1418年)八月,朱悦燇突然去世,年仅26岁,死后朝廷连个谥号都没给。

阿越分析,朱悦燇应当是朱悦燿的同伙,且在二哥的蛊惑下实施了某些谋害侄子的举措。理由很简单,朱椿对诸子还算宽容,除谋害世孙这等重罪之位,别无其他使得他必须出逃,乃至让老爹记恨一辈子连死后哀荣都不愿帮他争取之事。

要知道,朱悦燿因为意图夺嫡,素来不为朱椿所喜,还离谱的插手护卫军人事安排,擅自自己的心腹为千户,给予冠带。朱椿知晓后为之大怒,打算押解入京交四哥处置。结果在世孙的再三求情下,气消之后还是将他放了。所以朱悦燇所犯之事可想而知。

“悦燿,蜀献王第二子。素放肆不顺,为父所恶。一日檀除所爱卒为千户,制冠带给之。献王闻知大怒,叱卫士捽至庭骂之曰:‘禽犊尔及耶?’杖之百余,将械送于朝。世孙友堉恳求献王自治之,得免械送,犹絷其手足囚之数月。友堉又屡为救解,乃释之。”(《明仁宗实录》)

澧州文庙

朱友堉不计前嫌替恣意妄为的二叔求情,可朱悦燿并没有因此记侄子的好。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二月十一日,蜀献王朱椿薨逝,享年54岁。压在头上的大山倾倒,侄子尚且年幼,这给了朱悦燿机会。老爹尸骨未寒,华阳王殿下就急不可耐的向原晋藩平阳王、现任晋王朱济熿看齐,修书一封递到四伯案头,控告朱友堉犯有“悖逆、怨诽十数事”。

独镇四川、实力强大的蜀藩一直是明成祖欲除之而后快的削藩对象,奈何蜀秀才实在太过优秀,让皇帝找不着下手的机会。现在蜀藩内乱,自然不会放过,甚至阴谋论点这其中很可能有他的首尾。

于是乎,明成祖不顾自己在外亲征,派人赴成都召蜀世孙入京,待自己班师再行处置。当年废黜晋王朱济熺的那一幕即将再现。然而朱棣终究没能与这位侄孙相见,他于永乐二十二年六月在班师途中驾崩。

新即位的明仁宗,做了二十年的太子,期间多次监国,老爹出征期期间负责维持朝廷运转及筹措军需,可以说明成祖五征漠北的功勋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他,故而网友戏称朱棣是“明仁宗的征北大将军”。可他的太子之位并不稳固,时刻需要提防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夺嫡,又如何会支持华阳王?

明仁宗一继位,就命四川按察司副使余信对华阳王的举报进行调查。毫无意外,四川方面呈送的调查结果为华阳王诬告,同时附言称叔侄俩的品行如何“蜀人老少所共知”,可见朱悦燿有多不得人心。

九月初三,明仁宗命朱友堉归国,赐予“白金、纱、文绮、表里甚厚”。十月十一日,朝廷正式册封蜀世孙朱友堉为蜀王,他由此成为明朝第一位袭封亲王的世孙。宣德二年(1427年)四月,册封成都中护卫千户李昇之女为蜀王妃。

至于朱悦燿,则被明仁宗一封诏书征召入京。本来,明仁宗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严厉敲打一下他,让他认清现实,结果华阳王殿下倒好,见到堂兄之后非但不知悔改反而继续诬告侄子。明仁宗被他气笑了,直接表示既然如此你也不用回成都了,给我滚到湖广澧州(今湖南澧县)好好反省去。给出的理由是“鸾枭不可同处矣”,此举实质上剥夺了华阳王一系对蜀王之位的继承资格。

上交护卫军

朱友堉袭爵后继承了祖父恭敬事上的政策,为人安分守己,对朝廷、对皇帝保持谦恭的态度,屡屡遣使进贡,比如宣德四年(1429年),遣成都右护卫副千户田禾等一百二十二人赴京进贡方物。

然而朝廷对蜀藩一直保持着戒心,皆因蜀藩独镇相对封闭的四川,且手握实力强大的成都三护卫。成都护卫在朱椿受封蜀王后不久就开始组建,遂蜀王入川之后的三十余年中,一直是震慑西番的重要军事力量。可成也成都护卫,败也成都护卫,这支训练有素的护卫军,历来被明成祖祖孙视为心腹之患,一有机会就设法削弱。

交趾布政司

永乐年间,重新回归的交趾叛服不定,成都护卫随黔国公沐晟多次赴交趾平叛。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主政交趾18年在当地颇有人望的黄福被明仁宗召回,继任者所用非人,即将被平息黎利得以死灰复燃。

宣德元年(1426年)三月,交阯总兵官荣昌伯陈智和都督方政救援茶笼州(今越南乂安省蓝江上游地区)不利,被黎利打得大败亏输。明宣宗大为震怒,调集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广及南直隶各卫兵马外,还从武昌护卫和成都护卫各调兵一千,共计一万五千人,并广西弩手土兵三千余人,赴交趾平叛。

后因战事不利,又于当年十二月及次年三月,两次从成都护卫选调兵马,随黔国公沐晟开赴交趾增援。

奈何,黎利大势已成,明军最终不得不撤出交趾。

对蜀藩而言,分兵赴交趾属于非常操作,它的主责依然是镇守四川,压弹川西地区的西番蛮寇。西番历来叛服不定,蜀献王朱椿在位时,通过恩威并施堪堪将其收服。宣德初年,朝廷征调松潘卫官兵赴交趾增援,将士们都畏难不愿前往。千户钱宏与众人密谋,诈称番人反叛,率兵抢掠麦匝等部落,导致阿用诸寨蛮人反叛,四川三司听信地方妄言不经抚径直调兵征剿,结果被反杀。

交趾乱成一锅粥,松潘这边也不太平,明宣宗脑袋瓜子顿时嗡嗡直响。宣德二年四月,派都指挥佥事韩整、高隆入川主持剿抚事宜。次月得知真相的明宣宗又将精通番语的行在鸿胪寺丞何敏升任行在锦衣卫指挥佥事,让他赶赴四川负责招抚事宜。

松潘“扼岷岭,据江源,左临河陇,右达康藏”,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不容有失。故明宣宗预先调集重兵分两路对松潘形成夹击之势一旦招抚失败,立刻进兵剿捕。由都指挥佥事蒋贵、韩整、高隆,松潘卫指挥吴玮等负责,共调集左近卫所精锐官军、土军两万人在川北待命。任命都督同知、宁夏总兵陈怀为总兵官,会同都督佥事刘昭,率领肃王府护卫一千人、庆王府护卫一千人、陕西都司官军八千人、陕西行都司官军八千人,以及宁夏诸卫官军二千人,合计两万大军,赴洮州待命。

松州古城

其后,招抚失败,明军大举进兵,克复松潘卫和叠溪所(今四川茂县西北),一举荡平叛乱。

成都护卫作为精锐部队,自然也在征调之列,明宣宗与四月、五月两次敕令蜀王朱友堉各抽调成都护卫官军二千人交由韩整统领征讨松潘。

朱友堉以镇守四川为己任,对平定松潘之乱表现的非常积极。当年七月,他兴冲冲地奏称,自己接到敕令后,又调集四千护卫赶赴松潘听征。加上前两次调兵,成都护卫赴松潘的兵力已达七千余人,几乎压上了半数兵力。明宣宗虽有削弱蜀藩的企图,可如今成都护卫如此大举出动,心中难免犯嘀咕,遂给堂弟去信,表面上赞扬他公忠体国,实则隐晦的表达了要求他听令行事。

“癸巳,蜀王友堉奏:‘昨再奉敕调军剿捕松潘叛寇。已委指挥李瓘等官领兵四千往松潘听征。’上复书蜀王曰:‘闻已发军,深见体国之意。然朕已遣人招谕,若其顺服,可免用兵。如其冥顽不悛,朕别于陕西调精兵由他道进。贤弟府中再量调人马,与前所调者会合。齐心并力,殄灭此寇,庶几永息边患。’”(《明宣宗实录》)

当年八月,明宣宗又“赐书奖励”蜀王朱友堉,以表彰其“能尽藩职恭朝命”,可内心愈发坚定了削藩之心。更重要的是,通过汉王之乱,但凡敢扎刺的宗藩都已被削藩,也该轮到秦、楚、蜀等听话又没什么把柄的宗藩了。

于是乎,宣德五年的炮铳事件成为朝廷削藩的一大借口。当陈怀配合朝廷整肃了四川三司以及蜀藩长史司后,朱友堉意识到,皇帝已经将自己当做削藩的目标。既然“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自己的圈圈报国之心不被理解,那就交出护卫,当一个太平王爷罢了。

秦藩、楚藩接连被削藩,使得蜀藩成为唯一一个保留三护卫的宗藩,更是促使朱友堉选择放权自保。宣德六年(1431年)六月,他上疏朝廷,要将成都三护卫中的中、右二护卫交还给朝廷,只保留蜀藩最初拥有的左护卫。对此,明宣宗连假客气不愿做,直接就笑纳了。将成都右、中二护卫调往南京,改置为龙虎左卫和豹韬左卫。

“辛亥,蜀王友堉奏:‘成都三护卫请以中、右二护卫归朝廷,留左护卫官军供役。’上嘉其能省约,从之。友堉又奏缺官,请调补及留南人为匠。皆从之。上命都督王彧,兵部侍郎王骥持书谕王,所归二卫皆令赴南京。所过给粮与舟,仍命彧等途中善抚绥。”(《明宣宗实录》)

然而明宣宗对蜀藩硕果仅存的成都左护卫依然不放心。次月,陈怀再次出来表示“番蛮出没劫掠而官军数少”要求从成都三护卫中抽调二千五百人赴松潘驻防。兵部表示,成都中右二护卫亦归朝廷,另有他用,直接从左护卫抽调吧。明宣宗大为赞同。

阿越说

宣德六年(1431年)九月十五日,蜀王朱友堉薨逝,在位8年,终年26岁,朝廷赐谥曰靖。去世之后,明宣宗只为其辍视朝二日,堪称冷漠。

蜀靖王一生可谓是历尽波折。深受蜀献王喜爱的父亲早逝,令他年幼失怙,导致二叔生出了不该有的心思,好在祖父看顾仔细,才没让其得逞。永乐末年,在四伯祖的推波助澜下,蜀藩围绕蜀王继承权陷入动荡,他本人差点被废。洪熙、宣德年间蜀藩终于进入平稳期,面对朝廷在交趾及松潘的困局,他坚决执行朝廷命令,甚至超额调动护卫军助战,可谓是公忠体国。结果满腔热血的忠心报国,换来地却是朝廷的猜忌,成都中、右护卫被削夺尤不足惜,还对硕果仅存的左护卫动手。从削藩到去世,仅仅相隔三个月,很难说蜀靖王不是因郁致病而导致早逝。

成都蜀王陵

蜀靖王朱友堉没有留下子嗣,蜀藩大宗二世而绝,王位由其三弟罗江王朱友壎继承。蜀靖王妃李氏及妾侍黄氏选择殉葬。连妻妾都没能护佑,朱友堉的一生可谓是一张摆满杯具的茶几。

“丙子,蜀王友堉薨。王,献王之嫡孙,悼庄世子之长子,永乐二十二年十月袭封,薨年二十六。讣闻,上辍视朝二日,遣官赐祭,谥曰靖,命有司治丧葬。王薨妃李氏、侍姬黄氏皆自经。事闻,俱赐祭,命有司治坟,赠黄氏为王夫人。”(《明宣宗实录》)

相关文章

一派祖师、一代宗师张三丰是否确有其人?蜀献王朱椿文集给出答案

蜀献王朱椿:岳父、师长被杀,胞弟、儿子要造反,且看他如何破局

崇宁王朱悦燇:长相酷似建文帝,亲叔想借此造反,亲爹大义灭亲

鲁靖王朱肇煇:混账老爹留下的独苗,全靠自己努力再造鲁藩

楚庄王朱孟烷:陪尽小心,依然难逃被削藩的命运

4 阅读:584
评论列表

钱越说史

简介:一起聊聊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