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岁女性,月经紊乱半年,泌乳素升高,磁共振诊断垂体微腺瘤!

病史摘要

患者,女,32岁,月经紊乱半年,内分泌失调,泌乳素升高,实验室检查:PRL100ng/ml。

影像检查

影像表现:垂体形态饱满,上下径约7mm,垂体柄增粗,厚约2.4mm,垂体柄大致居中,垂体前叶中央可见一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清,大小约4mmx3mm,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病灶中央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延迟强化,后期等于垂体,表现为明显“慢进慢出”延迟强化。垂体后叶呈高信号,其内未见异常密度信号,增强扫描垂体后叶及垂体柄未见异常强化。视交叉及海绵窦未见受压。斜坡骨质未见明显异常。

影像诊断:垂体前叶异常信号,考虑垂体微腺瘤。

垂体微腺瘤讨论

概述

垂体微腺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直径<10mm,局限于鞍内,是常见的颅内脑外良性肿瘤。

常发生于年龄15-41岁女性。成人垂体大小约为1.5cmx1cmx0.5cm。正常垂体的最大高度与年龄相关,遵循“6、8、10、12”的Elster法则。婴儿、儿童(<12岁):6mm;成年男性及绝经后妇女:8mm;育龄妇女10mm;妊娠期或产后12mm。如果垂体高度小于5mm可能考虑病变或者空泡蝶鞍综合征。

垂体的形态:椭圆形或扁平状,上缘多数平直,少数可为上凸或下凹(上凸多见于育龄妇女或青春期男性,与激素活动有关)。

影像表现

垂体微腺瘤常局限于垂体窝或两侧海绵窦旁,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少数可表现为平铺在鞍底的扁平状病灶。T1WI 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 以等信号和稍高信号为主(病灶中的小囊变可表现为明显高信号),但也可表现为低信号。强化方式为“慢进慢出”,与早期明显强化的正常垂体组织形成对比,表现为低强化改变[1]。

微腺瘤的影像诊断重点为肿瘤的检出和定位,以下几种方式有助于病灶的显示:

①由于肿瘤生长分布方向不同,需结合多方位图像仔细观察(必要时增加横断面扫描)。

②动态增强扫描,通过快速多期扫描获得微腺瘤和正常垂体背景间的最佳 信 号 强 度 对 比 时 相 。

③ 3D‑FSPGR/SPGR 以 及3D‑T2WI‑SPACE序列等高分辨率薄层扫描有助于微腺瘤的检出[2]。

④当直接征象诊断不明确时可以借助间接征象辅助诊断。

间接征象:

①垂体高度增加。

②)垂体上缘膨隆:膨隆可以居中,偏侧更有意义。

③垂体柄偏移:偏侧生长的肿瘤可致垂体柄移向对侧。

居腺体中部的肿瘤,可以使垂体柄变短。

④鞍底骨质改变: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

鉴别诊断

垂体增生(生理性或病理性增生)

生理性:在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及绝经期等情况下短暂出现,可自行恢复。

病理性:多由于垂体终末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功能低下,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多见,也可见于神经内分泌肿瘤。

MRI典型表现为垂体增大,上缘膨隆。T1WI、T2WI等信号或轻度信号不均,均匀明显强化。

垂体Rathke囊肿(垂体胶样囊肿)

Rathke囊肿:Rathke囊肿在MRI上表现为:位置居中,病变对称,边界光滑,卵圆征,囊内无强化结节;而囊性垂体瘤则表现为位置偏离中线,边界毛糙,束腰征,T2低信号环征等。

参考文献:

[1]Gruppetta M. A current perspective of pituitary adenoma MRI characteristics: a review[J]. Expert Rev Endocrinol Metab, 2022, 17(6): 499‑511. DOI:10.1080/17446651.2022.2144230.

[2]Wu Y, Cai Y, Rui W, et al. Contrast‑enhanced 3D‑T2‑weighted SPACE sequence for MRI det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adrenocorticotropin (ACTH)‑secreting pituitary microadenomas[J]. Clin Endocrinol (Oxf), 2022,96(4):578‑588. DOI:10.1111/cen.14574.

0 阅读:24

合肥高尚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简介:匠心影像 传承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