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一个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与延续
随着一声哇哇啼哭,自此,爸爸妈妈身上就有了责任
而说起养育孩子这件事,很多新手妈妈都陷入“哄睡”艰难
闺蜜小米最近抱怨说:
“不知道你一个人是怎么把两个孩子带到大的,我家那个小祖宗,明明睡着挺香,可你刚放下就立马哭醒了,再这么下去,估计我还没熬到上幼儿园,就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了”
看着闺蜜的苦瓜脸,我问她“那宝宝一放就哭醒后,你是怎么做的”
她说:
“有的时候是我妈抱着哄,有的时候是我婆婆抱着哄,如果她们都不在家只能我自己抱着哄了,特别是晚上的时候几乎整夜都是我一个抱着,就怕突然惊醒惹得邻居们反感投诉”
听到这里,大概了解个所以然了
一个一放就哭、一哭就抱的孩子,怎么会带着不累呢
毕竟,照顾孩子成长,特别是月龄比较小的婴儿,哄着不算能耐,放下才是真本事
01
一放就哭、一哭就抱
那是你没有了解背后的原因
看着明明睡得很香的孩子,刚放下就开始大哭,抱起来又不哭了
很多新手妈妈都着急得不行,生怕孩子会哭出问题
为了能够立马止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宝宝抱在怀里摇一摇、哄一哄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虽然孩子是不哭了,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这样真的好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像很多新手妈妈经常抱怨:“小宝宝太难带,睡着了根本放不下”的问题
这就是属于抱睡的习惯弊端,闺蜜小米家的情况也是如此
从闺蜜家的带娃情况了解,老妈和婆婆是常年在家轮流转地帮忙带娃,老爸和公公得空回家后也是对孩子爱不释手
人多力量大,对于年轻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但小宝宝需要哺乳,可以说,整个晚上都是属于妈妈一个人的
正所谓,宝宝白天抱睡的情况有多么复杂,晚上需要付出的精力就有多么疲惫
这不,自从闺蜜生完小宝宝后,她就从来没有睡过一个踏实觉
有好几次还因为宝宝突然哭闹而吓得不知所措,连忙拍婆婆的房门哭着求助
最终的画面呢,也毫无意外变成两个人换班形式地抱着哄睡
当白天抱着睡、晚上也抱着睡,可想而知,这样的昼夜重复,肯定是属于“不健康”的带娃方式
先不谈家里人的轻松与否,光是长久抱睡的姿势就不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
所以,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这是错误的养育方式,也是你没有足够了解背后的原因
如果从小婴儿的成长发育来说,一放就哭,一哭就抱的背后,无外乎是两种原因
一种是生理原因,包括饿了渴了、尿了便了、冷了热了
另一种是病理原因,包括肠胃不适、感冒鼻塞、腹痛哭闹
而我们想要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这个问题,就需要正确了解孩子因为什么而哭
02
“哭”是宝宝在试探态度
家长与其抱着哄不如躺着哄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
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们在哭的时候都在试探中慢慢提高哭声音量
正如,看着睡得挺香的小婴儿,你刚放下床时是不停地扭动,开始是哼哼唧唧,如果不理他就会发展成哭声,如果马上抱着拍一拍、哄一哄,哭声又立刻终止了
小婴儿如此,大朋友也是一样
从动作排斥到哭声暗示,再到声音的由弱变强,这就是孩子试探家长态度的一个过程
如果我们对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那这个习惯一定形成,孩子就会养成“遇事则哭”的不良习惯
别看孩子还小,不会用语言表达需求,实际上他们的依赖体质是天生的
特别是当孩子意识到“只要一哭,就有人理会”时,他们就会习惯用“哭”来威胁家人妥协
所以,宝宝喜欢“哭”,就是他们在试探父母态度的一个过程,避免孩子养成动不动就哭闹的习惯,那家长就需要从小给孩子树立正确的养育价值
打个比方,孩子“哭”若是在试探父母的态度,那我们只需要做到及时回应即可
不过,这份回应并不一定非要抱着哄睡,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更好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
比如,对于小婴儿来说,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贪恋的是父母怀里温度带来的安全感
这个时候与其抱着哄睡、不如躺着哄睡
一来可以让孩子养成“躺着睡”的良好习惯,二来也可以在“躺着睡”的过程中给孩子产生安全感
像很多哺乳期的小婴儿都是吃着吃着就睡着了
当然,为了避免“躺式哺乳”会造成吸允不及的吞咽困难、吐奶呛奶,建议“半躺式哺乳”完毕后再慢慢进入躺式哄睡
这种逐一进行的“慢躺”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态度,也是心灵和感觉上的安全感
当孩子慢慢适应这种感觉后,他们的身心就会处于慢慢放松的状态
而从浅睡、到深度睡眠,这个过程恰恰最需要足够的环境安全感
03
判断娃哭时该不该抱
学会甄别“健康哭声”就够了
小婴儿的安全感,是来自于父母身上的温和感觉与回应
这是内心主要的情感需求
从成长发育、和生活习惯来说,我们不建议对孩子一哭就抱,但“不抱”并不代表就是冷漠
用躺式哄睡、代替抱式哄睡,就是给予孩子温和的感觉与回应
就拿很多家长纠结的“娃哭时该不该抱起来哄哄”来说,这个问题本质上并不难
而我们在看待这个问题时也需要弄清楚对孩子的态度
你若单纯地希望孩子止哭,那立马抱起来哄哄,满足孩子的愿望就可以了
但如果你想给孩子带来内心安全感,那所给予的就应该是感觉上的回应
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会甄别“健康哭声”,这一点非常重要
特别是孩子还不会讲话的时候,“哭”就是他们向家长传递信息的方式
宝宝的哭声呢,听起来好像是千篇一律,其实哭声里还隐藏着喜怒哀乐
想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学会甄别“健康哭声”就大有必要了
在宝宝“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的背后原因了解里,我们说到了生理需求、和病理需求这两个原因
而孩子的哭声了解,也是从这两方面开始甄别
先来说说生理性哭声
生理性哭声的宝宝,一般都是为了得到、或满足某样需求而哭,这是一种肺部发力的哭声
哭声一般都是洪亮而有力度,宝宝边哭时还多伴有四肢运动,主打的就是蛮不讲理的随心所欲
这个时候宝宝的生理需求,一般都是伴有:饿了、口渴、湿热、大小便、或者忽冷忽热等感觉上需求
当我们逐一去排除检查,直至孩子相应的需求被解决后,哭声自然就停止了
再来说说病理性哭声
病理哭声,一般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身体不舒服,这种哭声是相对于比较痛苦的
由于是身体不舒服导致的难受,宝宝的哭声会持续得比较长,所听到的感觉也应该是哼哼唧唧、软弱无力,也有些孩子不舒服的时候会陷入昏睡状态
如果我们排除了生理性需求,孩子的哭声不减反弱,或者比平时的状态显得蔫巴一些
这个时候就要及时把孩子抱在怀里哄哄,在怀抱温度下,孩子的身体不适会因为温和感觉而得到一定缓解
等到孩子的痛苦和不安稍稍缓解同时,再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经过专业的检查和治疗,孩子的病理性痛苦一旦缓解,他们就会很快回到曾经的爱笑状态
04
娃不是一天两天长大
健康喂养前记得先统一观念
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
当我们正在面对这个问题时,一定要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
孩子不是一天两天长大的
孩子哭的时候需要有方式地回应,比起回应孩子的哭声,统一的健康喂养观念也很重要
还是拿闺蜜小米举例
当她意识到“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换来的只有“放不下”的习惯后,她开始整顿“一哭就抱”的心软
有那么几次,宝宝刚放下就哭时表姐狠心不抱,而是躺在床上慢慢拍着肩膀哄睡
起初,小宝宝表现得并不是满意,拳打脚踢之后开始哼哼唧唧
等了几秒闺蜜还是没有抱起来哄睡后,孩子的哭声就上来了
从小声、到大声、再到震耳欲聋,不到1分钟,门外的婆婆妈就紧赶着进屋
看到床上一边哭、还一边扭动着身体的宝宝,老人不忍心
只见,婆婆伸手去抱宝宝的同时还抱怨说:
“孩子都哭成这样了也不抱一下,赶明要是哭坏了怎么办”
于是,整治“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第一天,闺蜜就以失败告终
到了第二天、第三天也是一样,但凡是孩子一哭,即便是闺蜜狠心不抱,屋外的老妈和婆婆听到后,肯定是做不到不闻不问的
看着老人忙前忙后的样子,闺蜜也解释过:“不让孩子养成一哭就抱的习惯”
可老人的言辞始终是停留在局部认知,她们认为:“孩子还那么小,懂什么呀,哭坏了后悔都来不及”
这就是来自家庭观念的不统一
一旦家里有一个人的喂养观念不统一,孩子就无法形成“统一感觉”的认知
就像闺蜜这样,好几个老人换着抱睡情况就是典型的被“惯坏了”
如果只有闺蜜一个人坚持调整习惯,那老人不忍心的“抱睡”就形成了规则破坏
别看小宝宝不会讲话,他们感觉上依然是“一哭就有人理”
所以,娃不是一天两天就能长大,我们在健康喂养时,除了要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原因、哄哭方式改变、甄别“健康哭声”之外,还需要做好家庭养育的观念统一
如果老人和我们的喂养观念不统一,可以给他们看一些具有影响力、传播力的育儿视频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个人语言改变不了的观念,那就交给有权威性的知识传播吧
当老人的观念和认知得到一定的改善之后,他们自然就不会过度干涉,而宝宝的健康养育也起到了真正的传播意义
那么,关于“孩子一放就哭、一哭就抱”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