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帅在回忆录里写:自己离家12年,阎老西没有伤害自己的家人

秋柳浏览过去 2024-11-03 12:34:52

两将早期因缘入世路

1938年的山西,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在这片曾经由阎锡山统治的土地上,共产党将领徐向前时隔12年重返故里。与其他因家人惨遭国民党迫害而对敌人充满仇恨的共产党人不同,徐向前在回忆录中平静地写下一段话:"自己离家干革命12年,阎老西看在同乡的分上,竟没有伤害自己的家人。"这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话,道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一个共产党将领的家人,竟然得到了一位国民党军阀的"善待"。这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徐向前与阎锡山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渊源?

二十世纪初的山西,一个注定要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军阀正在崛起。那时的阎锡山刚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开始了他的从戎之路。

在永安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年幼的徐向前还不知道命运会让他与这位未来的山西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出身寒微的孩子,为了补贴家用,只得远赴河北省阜平县当起了学徒。

在"广光隆"店里,徐向前过着起早贪黑的生活。挑水砍柴,照看东家的孩子,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填满了他的每一天。

时光飞逝,1911年的枪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阎锡山率领起义军占领太原,杀死了太原巡抚,由此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

为了实现军国主义和扩张野心,阎锡山在1919年创办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这所学校的建立,成为了连接徐阎二人命运的重要纽带。

就在这时,徐向前收到了哥哥徐受谦的一封信。信中说到老家办了公费学校,希望他能回家读书。对于一个渴望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以要回家成婚为由向师傅请假。凭借平日的勤恳,徐向前顺利获得了师傅的准许。回到家乡后,他参加了入学考试,成为了山西省国民师范学校速成班的第一批学生。

学校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所有学生都要穿军服。教官由阎锡山亲自从晋军部队中挑选营级以上的军官担任。在这里,徐向前开始接触到了许多新思想,"苏维埃"、"劳务政府"等新鲜词汇逐渐进入了他的视野。

1919年,"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像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徐向前和同学们也参加了游行活动。然而,阎锡山为了维护统治,下令武力镇压游行学生。

这一举动让徐向前看清了阎锡山的真实面目。毕业后,他在当地小学任教,但因为向学生宣传爱国思想很快就被辞退。这段经历让他彻底明白了阎锡山办学的真实目的。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徐向前选择了一条与阎锡山完全不同的道路。他毅然决然地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在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最终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这样,一个是即将成为山西王的军阀,一个是刚刚踏上革命道路的共产党人。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将这两个人引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

军旅生涯两方天地别

十二年光阴,徐向前从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成长为八路军的重要将领。在这期间,他指挥了许多成功的战役,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黄安战役。

这场战役中,徐向前运用"围点打援"的战法,将蒋介石的部队打得节节败退。消息传到了逃往大连的阎锡山耳中,这位曾经的山西王对这个年轻将领的军事才能有了全新的认识。

阎锡山的亲信杨荣源等人也多次向他提起徐向前的战功。这让阎锡山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甚至多次对自己的同乡将领说,若有机会一定要和徐向前好好谈谈。

命运的机会来得很快,1937年的洛川会议为徐阎二人的相遇创造了条件。会议结束后,徐向前被任命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副师长。

为了抗日事业的需要,中共中央派遣周恩来、彭德怀和徐向前三人前往山西,与阎锡山进行谈判。这一决定让徐向前不得不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

同行的战友们都劝徐向前趁机回家看看。面对重要的谈判任务,徐向前决定把个人的思念放在一边。他坚持要先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家人团聚的事可以往后再说。

谈判工作结束后,周恩来等人再次劝说徐向前回家看看。了解到徐向前担心耽误工作,周恩来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说,五台山区将是下一步游击战争的重要基地之一,回家探亲也可以结合群众工作来开展。

1937年9月16日,徐向前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他为警卫员讲述着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童年往事。

就在这条熟悉的山路上,徐向前遇到了一位正在艰难前行的老人,那是他阔别多年的父亲。老人背着口袋,吃力地向前走着。

看到这一幕,徐向前快步上前,轻声唤道:"爸爸。"面对这位身着军装的陌生人,老人一时没有认出这是自己的儿子。直到徐向前喊出自己的小名"象谦",父亲才惊讶地怔在原地。

这对父子相见的场景,恰似一个缩影,折射出那个时代众多革命军人与家人分离的无奈。在随后的交谈中,徐向前得知母亲已在三年前去世,这让他倍感痛心。

回到家中,姐姐、嫂嫂、女儿都围了上来,可大家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村里的乡亲们听说徐向前回来了,纷纷赶来看望这位离家多年的游子。很快,徐家的上房和东西厢房就挤满了人。

在这些探望的人中,有位老太太挤到徐向前跟前,仔细打量着他问道:"外面都说你当了什么匪,长着红鼻子、蓝眼睛,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笑声。

从家人口中,徐向前得知一个意外的消息。在这些年里,蒋介石的人多次来家里打探他的下落,都被父亲设法搪塞过去了。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在山西掌权多年的阎锡山,竟然从未派人来找过家里的麻烦。

阎王善待老乡家眷事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共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共产党人的家属都遭到了迫害。但在山西这片土地上,却上演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

蒋介石为了打击共产党的力量,多次派人到各地搜寻共产党员的下落。徐向前作为一名重要的军事将领,自然成为了重点关注的对象。

国民党的人时常到徐家打探消息,试图从家人口中得知徐向前的行踪。面对这些人的盘问,徐父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既不透露儿子的行踪,也不与他们发生冲突。

相比之下,同样身为国民党高层的阎锡山,对待徐向前的家人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作为掌控山西多年的军阀,阎锡山完全可以像其他地方的国民党势力一样,对共产党人的家属进行迫害。

但令人惊讶的是,阎锡山不仅没有为难徐家,甚至从未派人来骚扰过他们。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实属罕见。

更让人感慨的是,不只是徐家,阎锡山对待其他共产党人的家属,也往往采取相对温和的态度。这种做法与其他地区国民党势力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徐向前回到家乡的时候,通过与家人的交谈,他了解到了这些年来发生的事情。虽然生活艰难,但在阎锡山统治的山西,徐家人至少不用担心因为儿子的政治立场而遭到迫害。

这种特殊的"善待",让徐向前在回忆录中专门提到了这一点。他写道:"自己离家干革命12年,阎老西看在同乡的分上,竟没有伤害自己的家人。"

这句话里没有感激,也没有歌功颂德,只是一个客观的事实陈述。但正是这样一句平实的话,反映出了那个特殊年代里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阎锡山这种对待同乡的态度,或许与他一贯的用人风格有关。在他掌权期间,特别看重与自己的地缘关系,对于山西籍的人才往往会给予特殊照顾。

这种"老乡情结",在他对待徐向前家人的态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尽管徐向前选择了与他对立的政治道路,但阎锡山依然念及同乡之情,对徐家人网开一面。

相比之下,不是山西人的傅作义在阎锡山手下就经常受到排挤。这种待遇的差异,充分说明了阎锡山"任人唯亲"的用人特点。

正是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徐向前的家人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得以保持相对安稳的生活。这也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段独特的历史记录。

在徐向前眼中,阎锡山对待徐家的态度,是那个时代里一个值得记录的特例。这既体现了阎锡山作为一个地方军阀的特点,也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乡情"的力量。

两人为官天地各异间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被任命为太原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这个位置,恰巧是当年阎锡山在山西最高权力的延续。

在阎锡山掌权期间,任人唯亲是他最显著的特点。只要是山西人,在阎锡山手下都能谋得一官半职,这种用人方式让傅作义这样的外省人在他手下频频受挫。

许多人都以为,徐向前会像阎锡山一样优待同乡。不少亲朋好友纷纷找上门来,想要在新政权中谋得一个职位。

面对这些请托,徐向前并没有采取简单的拒绝方式。他选择向这些人耐心讲解共产党的原则和做法,让他们理解新政权与旧势力的根本区别。

有些人听了徐向前的解释后,不仅理解了他的立场,还主动向其他人宣传共产党的理念。但也有一些人认为,徐向前是当了官就不认这些穷亲戚了。

这种说法在徐向前对待亲姐姐的事情后,不攻自破。徐向前的两个姐姐,徐先月和徐春月,从五台县来到太原寻求帮助。

姐姐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从街头堆放的家具中拿一些回去补贴家用。在她们看来,这点要求对当了大官的弟弟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徐先月拿阎锡山做比较说:"阎锡山当官的时候,家里人是什么福都享尽了。我们也不要当什么官,只要几件街头的家具都不行吗?"

面对姐姐们的不解,徐向前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阎锡山是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但我们共产党人不一样,当官再大也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看到姐姐们仍然将信将疑,徐向前邀请她们在太原多住几天。他说,通过观察这里的干部生活,就能明白共产党的官和旧社会的官有什么不同。

姐姐们在太原住了几天,亲眼目睹了机关干部的生活状况。他们不仅工作热心,而且吃住都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没有任何特权。

这些亲身经历让姐姐们明白了,在新政权中当官和在旧社会当官完全是两码事。她们最终什么也没要,空着手回到了家乡。

这件事在当地传开后,那些对徐向前有意见的人也都哑口无言了。一个连亲姐姐的请求都不徇私的人,怎么可能会偏袒其他人呢?

徐向前用实际行动证明,共产党人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用来服务人民。这种作风,与阎锡山时期官员们的贪赃枉法、任人唯亲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阎锡山到徐向前,同样是山西人,同样当过太原的最高长官,但他们的为官之道却有天壤之别。这个对比,生动地展现了两种政权、两种价值观的根本差异。

0 阅读:23

秋柳浏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