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夏天,在高耸入云的雪山之上,几个红军战士正手拉着手,组成了一道人梯。
最下面的一个人,将手伸入了一个冰隙裂缝之中,吃力地把一个人往上拉。
这幅画面,充满着满满的战友情。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位被拉上来的人,居然是一个国民党将领。
此人以俘虏的身份,成了红军的教师;又以教师的身份,跟随红军参加了长征。
但是,在长征之后,他却又在毛主席的命令下,回到了国民党的阵营当中,成为了一个关键人物。
此人就是张振汉,一个经历非常曲折的人。
1893年,张振汉出生在徐州市铜山区的一个贫困农村。为了能在混乱的时代出人头地,他进入了北洋军阀创办的陆军学校,想要走军旅的道路。
在当时来讲,这确实是一条取得成功的捷径。学成之后,张振汉由于成绩优秀,升入了保定军校炮兵科第三期学习。
在这所被誉为“黄埔军校前身”的军校中,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和战术训练。毕业之后,张振汉进入奉系军阀,成了一名连长。
此后不久,他就参加了一场改变中国的大事件。
1911年,外蒙古在清末的革命大潮中宣布独立,并且一直拒绝接受民国政府的领导。1919年,外蒙古的贵族和宗教领袖发生了矛盾。
双方多次争锋之后,贵族开始对北洋政府示好,希望借助他们的势力维护自己的利益。北洋政府的大将徐树铮立刻调集军队,进入外蒙,想要将这一部分领土重新拿回来。
徐树铮成功了,但是在国家动荡的大环境下,他无法一直留在外蒙古坐镇。1920年,他开始频繁地来往于全国各地,忙于指挥各处的战事。最终,外蒙古还是脱离了北洋政府的掌控。
在这一过程中,张振汉也跟随徐树铮,参加了针对外蒙的战斗与谈判。他深得徐树铮的欣赏,但是却因为徐树铮本人的沉浮,错过了多次晋升的机会。
后来,他又参加了北伐军,从此走上了军旅快车道。1928年,他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48师第142旅第283团的团长。
两年之后,他晋升旅长;又一年之后,他晋升第41师师长,并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成为了国民党的高级将领。
1935年夏天,一件改变张振汉命运的事情发生了——他被俘虏了。
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这样的:1934年10月,在国民党的重兵围剿、以及自身指挥失误的共同作用下,中央红军不得不撤出苏区,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重新确立了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体系,战争情况一下子有了巨大的改观。
四月份,红军完成了“四渡赤水”的创举,甚至还“兵临贵阳逼昆明”,对坐镇贵阳的蒋介石本人构成了威胁。
屡屡失败之后,蒋介石有些被打怕了。虽然他自信,在重兵保护下,自己应该不会有危险,但是也担心中央红军进入湘鄂西地区,和在那里活动的红二、六军团会合。
为此,他紧急调动了六路纵队,共11万人,企图对红二、六军团展开“围剿”。
此时,第41师师长张振汉,成为了第一纵队的司令官,带队与红军进行了多次激战。
1935年6月,萧克将军指挥的红六军团,包围了宣恩县城。国民党武汉行辕立刻致电张振汉,让他率部北上驰援。但是,此时国民党还不知道,他们的密码早已被红军所破解。
贺龙在得知国民党的动向之后,果断决定让红二军团与红六军团主力,急行军数十公里,在忠堡地区设下埋伏,静候张振汉的到来。
6月12日,张振汉指挥41师,以两个旅为先头部队,从忠堡附近向宣恩进发。而他自己则率领师部和一个直属旅,一边掩护部队后方,一边积极跟进。
次日清晨,张振汉的先头部队,不知不觉间进入了红军的伏击圈。眼看战机到来,红军果断开火,瞬间将敌人分割成几段,进而各个击破。
此时,张振汉率领的师部,也到了忠堡地区。还没等他们出击,就发现四周的山地,已经全被红军占领。师部直属队动弹不得,被压缩在了构皮岭的一个山凹之中。
眼看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红军炮兵将大炮架在了山地上,不断对敌人进行炮击。炮火延伸之后,红军展开了进攻。在激烈的战斗中,41师师部的电台被炸毁,参谋长也中弹身亡了。
看到情况不对,一直跟随师部行动的123旅旅长黄伯韬,不顾长官的安危,直接率领残部逃跑了。41师的侧翼,一下子暴露了出来。红军乘势猛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这一战,红军在两天之内,红军歼灭了敌人四千余人,缴获了大量物资。忠堡大捷一下子成为了传奇,时至今日,纪念碑仍然耸立在战场遗址之上。
比较狼狈的,是41师师长张振汉。他的头部和身上多处负伤,没能逃出重围,成了红军的俘虏。此时,张振汉想起了和自己同为中将师长、也同为纵队司令的张辉瓒。
两个人当初在长沙,曾经有过一面之缘 。在1931年,张辉瓒却在和红军的战斗中被俘虏了。本来,张辉瓒的家人曾经希望能够通过谈判的方式,用一些物资换回张辉瓒。
但是,当时的革命群众十分痛恨张辉瓒,最后将其斩首了。张振汉十分担心,自己会不会步张辉瓒的后尘。
但是,张振汉没想到,此时的红军已经有了变化。在毛主席优待俘虏政策的影响下,张振汉不仅没有被处死,还得到了很好的照顾。
部队里的政工干部,组织被俘虏的国民党官兵,上集体政治课,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慢慢的,张振汉的思想,也和红军有了共鸣。
不久之后,一个干部来找张振汉,十分委婉地向他提出了一个请求:希望他能当红军将领的战术教员。
张振汉万万没想到,红军居然会如此虚心。在他的概念中,历来是“败军之将何以言勇”,他一个俘虏,怎么能当胜利者的教员呢?
但是,看到对方诚恳的态度,他又不好拒绝。于是,他最后答应了下来,先上几课试试。
等到了上课时,又一个让张振汉没想到的情况发生了。来听课的人,不仅有红军的中下层军官,甚至连萧克、王震这样的高级将领也来了!
红军将领的虚怀若谷,再次感动了张振汉,让他对红军又多了一分亲近。
不久之后,红二、六军团和中央红军会合,也踏上了长征的征途。此时的红军,已经将张振汉当成了自己的同志,对他不隐瞒任何事情。
部队开拔前,红军的首长找到张振汉,询问他国民党在华北地区的兵力部署的情况。张振汉知无不言,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情报。
红军指挥部立刻对这些情报进行分析,最终作出了一个有历史前瞻性的战略决策:南下湘中、突破沅江澧水防线,然后北上。
长征路上,红军对张振汉照顾得非常周到。他享受到了军团级干部的待遇,分配到了一头骡子作为坐骑。此外,还有专门的勤务人员、警卫员来照料他的生活。
一路上,贺龙、毛主席和萧克将军,都将他当作了好朋友,动不动就和他谈古论今。当部队的物资有了一些改善时,萧克将军还会亲自为张振汉做粉蒸肉。
这一系列的特殊照顾,让张振汉感动不已。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和这些红军领导人结识,是三生有幸的。从他们身上,张振汉看到了人间正道,和民族复兴的希望。
对于红军的照顾,张振汉也是感恩戴德。他看到红军的物资补给十分艰难,就主动提出要给家里写信,帮助解决物资问题。
张振汉虽然享受着很高的待遇,但毕竟是俘虏,他给自己的家里写信,对于红军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他将红军的一些机密泄露出去,很有可能让整个部队陷入危局。但是,红军的领导人并没有怀疑他,而是鼓励他这样做。
于是,张振汉提起笔来,给自己的妻子邓觉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透露,红军的物资补给十分困难,希望家里能给予一部分帮助。
张振汉的妻子邓觉先,是一个长沙人,出生于当地的一个书香门第。她的身上,有典型的湖南人气质,敢做敢为,泼辣不群。
她的相貌和气质都很出众,平时对她图谋不轨的人不在少数。但是,邓觉先严守妇道,对张振华忠贞不二。
张振汉被红军俘虏后,一时生死不明。在漫天的谣言下,一些垂涎邓觉先的国民党军政要员,还有一些好朋友,都劝年轻漂亮的她赶紧改嫁。
对于这些“好意”,邓觉先一口回绝,表示自己要为丈夫守节。
收到张振汉的信后,邓觉先庆幸丈夫还活着,心中甚是宽慰。对于丈夫为红军提供帮助的请求,她自然也不会置之不理。
很快,她就变卖了家里的房产和珠宝,通过一些内部关系,购买了盘尼西林、望远镜、手表、指南针等红军急需的物资,准备送过去。
然而,想给红军送物资,可是一个考验智力的难题。红军的行进路线是机密,很难提前预料,用寻常的办法根本送不出去。
但是,邓觉先却有自己的办法。她与湖南军阀何键是朋友,她就利用这一关系,先从其手下的情报处处长李佩阶那里,了解了红军行动的大致方位。
然后,她再花大价钱,雇佣一些江湖人士,将物资化整为零,分批送到了红军手中。张振汉夫妻联手,解决了红军的大问题。
但是,长征的道路毕竟是危险的,张振汉很快就发生了意外。而正是这次意外,让他彻底完成了蜕变。
1935年夏天,红军开始翻越雪山 。雪山之上,道路又冷又滑,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掉入深不见底的山坳。
张振汉在攀登雪山时,坐骑突然失蹄,带着他摔入了一个满是积雪的山坳中。这一摔,真的是天旋地转,张振汉身负重伤。
此时,红军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手牵着手组成了一道人梯,将他从山坳中拉了上来。这也就是咱们在开头时,描述的那个场景。
安全后,张振汉不禁大受感动。他没想到,自己这样一位曾经与红军交战的国民党将领,不但没有被红军处死,还被他们从死亡边缘救了回来。
红军战士耀眼的精神之光,彻底征服了张振汉。从此后,他开始谋求脱离国民党的阵营,真正地加入到革命的队伍中来。
在长征的淬炼之下,张振汉的世界观和哲学观,完成了彻底地改造。
到达延安后,张振汉继续受到党中央的特殊关怀。毛主席亲自接见了他,和他谈了不少话。当时还是副主席的周恩来,则是对张振汉表示,如果他愿意,就争取把妻子也接过去。
后来,经过多方努力,邓觉先成功来到了延安,与丈夫相聚。
当时,延安物资困难,红军内部不分官兵,统一实行供给制。但是,张振汉却是特殊的,他每个月都可以领到几块亮晃晃的现大洋。
他过意不去,就在每个月发薪时,请几个军中的朋友吃上一顿,用简单的农家酒饭来改善一下生活。
本来,张振汉准备安下心来,在延安当一个军事教育的教书匠。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党中央对他却另有安排。
在1937年的一天,毛主席在枣林接见了张振汉,劝他回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工作。
经过了反复考虑,张振汉接受了党的安排。他拿着毛主席亲自赠予的“安家费”,先去了西安,然后辗转返回汉口,回到了国民党的阵营中。
但是,蒋介石对于张振汉并不信任,不肯给他安排相应的工作。张振汉本想找个机会重上战场,去和真正的侵略者战斗。
但是,在蒋介石的排挤下,他始终无法实现愿望。无奈之下,他只能弃武从商,在民间进行抗日工作。
1943年,在抗日局面一片大好的情况下,蒋介石对张振汉的压制有所放松,将他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的中将参谋。但总体来讲,这还是个虚职。
抗战胜利后,张振汉立刻被下放到地方,到连云港市当市长。1948年,他又得到机会,去了台湾,但是很快又被派回大陆。
第二年,张振汉参加了湖南起义。在长沙城的和平解放过程中 ,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之后,他开始在人民政府任职,真正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长征是播种机,一路走来影响了很多人。
张振汉作为国民党将领,也在这条二万五千里的道路上,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人们常说,真正有希望的事业,才能吸引真正优秀的人才。
张振汉用自己的实际例子说明,不管是哪个阵营的人,都可以在真理的感召下,成为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
参考资料:《解码长征丨参加长征的国民党军中将是谁》 新华社 2016.09.18.
《张振汉:跟随红军走完长征的国民党军中将》 中国军网 国防部网 2018.10.14.
《“国军中将”随红军长征》 新长征(党建版)2016-09-05